艺术的起源/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试读本)
免费
本书是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社会的经济组织和精神生活之间,尤其在艺术方面存在着一种密切的相互关系这样一种主张,并探讨了原始艺术变迁的心理和经济基础。本书译者蔡慕晖是陈望道先生的夫人,是专攻艺术的学者。中译本初版于1937年由本馆出版。
丝绸之路艺术研究(试读本)
免费
丝绸之路中段的西域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重要的交汇处,西域艺术也因此始终处于一个放系统中,与东西方艺术是一种双向选择、双向回授的关系,既有纵向流传,也有横向交流;贸易往来、宗教传播、民族迁徙、工艺提升、审美情感等等,都左右着文化变迁和艺术走向。本书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的宏观视野下,通过微观剖析,探寻丝绸之路艺术的文化语境、生成机制、艺术类型、本体论特征及不同文化、艺术间的关系。本书版本采用新疆人民出_版社2008年版。
雕刻灵魂的表情(并行)
¥98.31
具有700年历史的古典戏剧——日本能乐于2001年与昆曲同时被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高度融合诗歌、音乐和舞蹈的古典歌舞剧,表演使用能面。能面造型具有超越雕刻艺术品和舞台道具的实物性,凝聚俳优心志与艺道,代表专演逝者往事的能乐戏剧精神。其不仅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亦在世界面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能面师及其匠心是日本传统手工艺及其文化传承的缩影。
中国绘画史(陈师曾抗鼎之作)
¥14.99
《中国绘画史》是陈师曾先生1922年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课程的讲座记录稿。 《中国绘画史》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三代至明清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全面、语言凝练,是一本中国绘画的简明通史。 《中国绘画史》为中国绘画史研究开山之作。陈师曾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美术普及教育,旨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成就推广给国人,本书便是先生这一教育信念的结晶。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52.99
该书为知名青年撰稿人傅尔得近年关于影像文字的梳理。书稿包含多位海内外摄影师的介绍、评论、访谈等,还有作者游走世界采访摄影师、观看视觉媒介等遭遇的故事和感想等,名为“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其实就是一个人成为自己的过程中,智识、精神、见解等各方面的养成过程。它比单谈外界的影像,更具情感性和“另辟蹊径”性。里面有包含一些个人的体悟,当然,大多谈影像为主。
由艺臻道——永临书院第一期“书法与国学”研修班学员作品与课程讲义选编
¥55.99
本书主要是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艺术专项课题高研班与永临书院期“书法与国学”研修班学员结业作品的汇集,其中包括老师与学员的书画作品约60件,学员学习心得约6万字,以及授课老师讲课内容录音整理的文字稿约30万字等等。本书使书画艺术、哲学思想汇集一堂,使读者达到“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的读书效果。 永临书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宝隆艺园内,书院以传统书画艺术创作、培训与展览为主。永临书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宝隆艺园内,书院以传统书画艺术创作、培训与展览为主。
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
¥19.99
东方设计是根源于东方文化与东方哲学而建立的设计模式与设计理念。《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第二届东方设计论坛暨2016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分别从设计思想渊源、城市景观营造、产品体验设计和平面图形设计等领域探讨如何汲取东方文化营养与民族设计元素,从而与世界多元文化相交融,使东方设计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设计观念。全书包括兼容并蓄——东方设计思想、匠心独运——城市、景观与东方设计、精雕细琢——产品体验与东方设计和美轮美奂——平面图形与东方设计四个篇章。
黄花黎
¥69.46
《黄花黎》是一部关于黄花黎的历史、鉴赏、保存方面的著作。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图表来阐述黄花黎的特性及价值,不仅涉及黄花黎的基本介绍,还有很多关于黄花黎与明式家具的审美思考,将中国传统家具与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成因结合起来,为研究黄花黎以及中国传统家具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被误诊的艺术史
¥12.20
火爆知乎的专栏作家,法国马塞大学艺术史考古学高才生 艺术圈的美女侦探董悠悠带你探索名画之谜 面对一幅画,你想的可能是 ·嗯,远看人好美,近看没有嘴,这是印象派,没错! ·漂亮归漂亮,颜料不要钱吗,梵高真奢侈,简直浪费。 ·什么,在画布上划道口子也能叫艺术?那我也可以! ·其实,紧闭双唇的蒙娜丽莎不是在笑,她只是没有牙了! 可是,艺术家在创作时,他们想的却是 ·莫罗:女人都是谜一般,美丽且残忍。 ·菲斯利:现实中拒绝我的人,在我的画里都要屈服。 ·大卫:再来几笔,就能修出老大(拿破仑)的美颜和长腿。 ·达利: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我要将它画成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吉罗代:骂人不吐脏,留图不码,站在道德制高问候她全家,我做到了! 其实,伟大的画家之所以伟大,在于创作时,他从来只想着自己。他们知道,艺术从不是流派或风格的附庸,要创作经典,*的方法是忠于内心,是在画布的各个角落表现真我。只有将自己放画里而不是画前,我们才能充分体验一幅画。学会看懂一幅画的细节,才能发现画家的真意。本书中,艺术圈儿的美女侦探为我们详细分析了十八幅西方传世名画中潜藏的“案发现场”,抽丝剥茧,一为我们还原一段段被“误诊”的艺术史。你会发现,艺术*初的感动,就在这里。
艺境
¥18.99
《艺境》是宗白华先生自选的文集,也是他心目中的代表作。本书包含两部分。部分精选了宗白华的美学、哲学论文(该部分标题亦为《艺境》),包含了为人熟知的论文集《美学散步》中的所有文章;第二部分则是他的诗集《流云》(初版于1923年,1947年以《流云小诗》之名再版)。对于这两部分,宗白华说“诗文虽不同体,其实当是相通的。一为理论的探究,一为实践之体验”,表明他十分看重这些“小诗”,视其为自己美学思想的“实践之体验”。
美术学院的历史
¥31.20
《美术学院的历史》向读者展示了从文艺复兴至20世纪上半叶欧洲美术学院发展的历史画卷。 本书篇将academy这一术语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学园的哲学传统,并介绍了在美术学院诞生之前这一古典传统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复活并得到蓬勃发展的大背景。在下来的篇章中,作者以大量的史实和生动的叙述,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到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再到巴黎美术学院和国立包豪斯学校,一步步引领读者领略了美术学院兴起与发展的图景。 佩氏以讲述四百年欧洲各地美术学院的性质、目标、组织法与教学法的演为主线,讨论了艺术家的社会地位、美术学院与行会的关系、艺术家与公众及政府的关系、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关系等重要话题,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史料与趣闻。 作者将美术教育这一主题置于欧洲广阔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背景下行考察,他就艺术教育所提出的问题是超时代的,至今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使得本书成为从社会学角度(趣味史、艺术品交易史、展览史、收藏史)研究美术史的一个早期范例。
南画的形成:中国文人画东传日本初期研究
¥27.20
本书对1799 年以前传入日本的中国绘画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从文人画在中国的发展和在日本的接受与转化,探讨日本南画的形成。书中把南画的*初阶段界定在1661年至1799年之间,在这一百多年中,很多新的中国艺术元素传入日本,日本艺术家以独特的立场进行拒绝和选取,巧妙转化成日本的表现样式,*终形成典型的南画,从而融入了日本的文化范畴。中国文人画以中断、零碎的样态呈现于日本,不仅影响了日本的收藏、对中国作品的品评与水墨画后来的发展,还形塑了日本对中国文人画之历史与形式的独特观点。在探究南画形成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重新评估中国文人画的内部发展。
漆涂师物语
¥23.20
二十岁过半,突然放弃在大都市东京的杂志编辑生活,来到日本海的边缘小岛,从头始学习一门传统手艺——漆艺。赤木明登的另一段人生始了。 本书是已经成为漆艺师,并在工艺美术领域获得一定地位的赤木明登,回溯自己从艺历程的自传性散文。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门外汉从*次触到漆器到*终做出独特作品的过程。在这个出师的过程中,作者审视了漆艺这种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涉及到艺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这个永恒命题;更为重要的是,记录了作者从稳定工作场所辞职艺术领域的心境变化,在技艺的精中探索了个人的自由。
理解戈达尔(第2版):聚焦《筋疲力尽》与《轻蔑》
¥22.00
戈达尔之后,电影被永久地改变了。这位法国-瑞士籍导演的影片从不会让人无动于衷,无论在影评界还是普通观众之中,他的顶礼膜拜者与极尽讥讽者总是旗鼓相当。 本书选取两部*入门影片:作为新浪潮“宣言”的《筋疲力尽》,和标志着戈达尔作品及1960年代法国电影*的《轻蔑》。详尽分析导演在技术和风格上的选择的同时,关注其电影叙事、段落衔接、演员拍摄及台词引导上的独特方式。对于如何理解戈达尔,给予了极为有力的回答。 感兴趣于电影及其艺术、政治和社会可能性的读者,也将在本书中获得大量的宝贵信息和思路。
白瓷之路:穿越东西方的朝圣之旅
¥27.60
中国是关于瓷器的一切故事的起,千年来瓷器在这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成就,形成了伟大的传统。*陶瓷艺术家与畅销作家埃德蒙?德瓦尔从中国始,深探访“发明和再造”了瓷器的三座世界性的瓷都:中国景德镇、德国德累斯顿、英国普利茅斯,以贯穿中西的视角,结合了旅游札记、回忆录与历史讲述,追溯瓷器从中国传欧洲发展演变的辉煌历程,描画出一部数百年中西文明交流史的迷人面貌。 神秘的白瓷堪称促成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物。1291年,马可?波罗将*件中国瓷器带回威尼斯,从此掀起了整个欧洲对瓷器的狂热。四百年间,西方无人破解瓷器的烧制配方,瓷器被称作“白金”,成为中国的不传之秘,而一条瓷路也在东西方之间逐渐形成。 德瓦尔仔细搜罗爬梳文史典籍与档案资料,白瓷之路上重要的时空坐标,被史剧般错综复杂而又引人胜的故事染标注,王侯贵族、传教士、炼金师、哲学家、商人和冒险家悉数登场,娓娓道出一幕幕掩埋在历史云烟里的瓷器故事。在本书中,作者对人性的关注与沉思贯穿始终:关于人类在一个速朽世界中追求恒久美好之物的雄心,并且不惜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 年度*非虚构作品。
墙垣边的人类:从建筑艺术看人类文明
¥21.06
本书以人类各大文明中的精美建筑艺术为切,系统而生动地讲述了一遍人类的故事:巨石阵中的迷离往事、金字塔畔的绚丽传奇、导致了语言变乱的巴比伦通天塔事件、引发了宗教改革的梵蒂冈圣彼得教堂风波……于是乎,一部人类文明史,“稍不留神”就写成了一本建筑故事书。
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民俗、曲艺与心性(明德书系·潜望镜文丛)
¥33.00
在乡土中国向都市中国的转型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参差共生,多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呈。相声、二人转、传说故事、民间信仰、传统节日、方言俚语等原本与乡土相伴相生的民俗的演和扬弃,实际是融于都市文明及其生活方式的扩展过程之中的,始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伴。如同民众与精英、东方与西方,乡土与都市是一对矛盾共生体,分别有着自己的生命流程,二者之间的起承转合也反映在个人和群体对于艺术、自我、他者、社会的认知取舍之中,各有其微妙的情绪和心性。 基于多年在城乡的调查与思考,本书力图展示快速都市化的中国城乡共生体之间复杂而交错的情绪与心性。由此,本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城墙内外”展示的是相声、二人转等民间艺术的当下生态;第二部分“都市断章”是对都市新旧参差的民俗现实和都市子民心性的关注与思考;第三部分“房舍小品”重在通过当下在乡村盛行的言语和信仰,展示乡村之于都市可能有的更多的意义;第四部分“现代民俗学之庠”则是对已有的乡土文化认知论及方法论的回观,倡导对频频回首的“守旧”的民俗学的扬弃。 基于多年在城乡的调查与思考,本书力图展示快速都市化的中国城乡共生体之间复杂而交错的情绪与心性。由此,本书分为了四个部分:首编“什样杂耍”一组展示的是相声、二人转等民间艺术的当下生态;次编“我们是谁”则是对都市新旧参差的民俗现实和都市子民心性的关注与思考;三编“我们都是亲戚”重在通过当下在乡村盛行的言语和信仰,展示乡村之于都市可能有的更多的意义;末编“经验之殇”则是对已有的乡土文化认知论及方法论的回观,倡导对频频回首的“守旧”的民俗学的扬弃。
艺术即经验
¥17.72
“艺术的材料应从不管什么样的所有的源泉中汲取营养,艺术的产品应为所有的人所受”。他提出了一个乌苏邦:使艺术从文明的美容院变成文明本身。他满怀信心地相信艺术会繁盛,认为“艺术的繁盛是文化性质的是后尺度”,艺术将与道德结合,而家与想像力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内容都表明,假如杜威没有写出这本美学著作,他的全部思想体系将是不完整的。当他写出这本书以后,他的全部理论努力所达到的目标,他从改造哲学,改造教育,直到改造社会和人的全部思路,就清晰地显露了出来。 作者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是作者美学理论的代表著作之一,被现代诸多学者视为20世纪的美学经典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作为艺术的经验与普通经验的来源——“日常生活”之间的连续性。此美学思想较前人有新的创建,在今日也有深刻的影响。
艺术的起源
¥20.57
本书所努力的,是一种开辟性的工作,读者也应当用这样的眼光看待它。在一块从未有人探索过的新境地,谁都不可能找到许多无价的事实,只要找得到路径,就应当知足了。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所给予的答案,而在于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怎样,我想,对于读者,尤其对于那些和我观点不同的读者,我已经尽了一点力,因为我已经将我的意思尽可能简单地表现出来了。
不合理的行为(增订版)
¥44.00
本书是世界著名战地摄影师唐·麦卡林的自传时隔25年首度增订重版。书中,麦卡林回忆少时生活,生于纷飞战火,长于丛林街头。摄影发掘其天赋,成为安身立命。卸下戎装,他携相机深生死前线,几乎经历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所有的战争与重要地区冲突。 作为同罗伯特?卡帕、拉里?伯罗斯齐名的战地摄影师,麦卡林并未“实现”战地摄影师的理想——将生命献给事业。他的作品在给自己带来声望的同时,也成为其拷问世间荒谬,洞穿人性黑暗的工具。档案柜中的底片如同孤魂,不断搅动着他的思绪。 增订版补充了作者晚年深苏丹、叙利亚战场,追踪“ISIS”的经历,以及私密的家庭生活。全书更新了40余张摄影作品,包括麦卡林亲友的照片和新创作的英格兰乡村风景照。
谈艺录及其他
¥11.20
此次出版的傅雷《谈艺录及其他》为16,收录傅雷关于音乐、美术、文学、翻译等各个艺术领域的文艺批评的文章以及他早年所写的小说、散文和他在五十年代写的自述,全面反映了傅雷一生在艺术批评和文学写作上的成就。书中还随文配有数十余幅相关的彩色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蕴。 傅雷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学翻译家,他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艺术评论家和作家。本书分为“艺术篇”和“文学篇”两部分:“艺术篇”精选了他不同时期在美术和音乐领域的评论文章,“文学篇”则收录了他在文学和翻译方面的评论文章,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傅雷在文艺批评上的造诣。这些评论文章长短不一,或洋洋洒洒,或短小精湛,都是傅雷一生在文艺批评方面的精华之作。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傅雷年轻时创作的两篇小说《梦中》和《回忆的一幕》,并节选了他在去法国留学途中写下的系列散文《法行通信》。创作这些小说和散文时,傅雷还不到二十岁,但字里行间已经显露出了他在文学写作上的才华。而书中收录的《傅雷自述》则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言简意赅地记述了他的生平,可视之为傅雷的自传。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能够使我们从多方面认识一个更为完整的傅雷。 为了帮助读者从更直观的角度理解本书的内容,此次出版的《谈艺录及其他》还专门随文配有数十幅彩色插图,包括相关的艺术家以及他们的艺术作品,从而更生动地诠释文章丰富的内涵,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傅雷文字的魅力,又得以领略那些艺术大师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