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思想的偏离与回归 : 从魏晋玄学到隋唐重玄学
¥33.25
本书阐述了老庄替学是前秦道家哲学的代表,也是道家哲学的第一期发展 ,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为基础的,所以有学者认为是道家哲学的第二期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解构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先秦道家思想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对魏晋玄学的“有无之变”予以了超越,实现了向先秦老庄思想的回归,维护了道家的尊严,促使了道家哲学-次质的飞跃, 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康德著作全集(注释本) 第3卷 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
¥82.80
本书是《康德著作全集(注释本)》的第3卷,主要收《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与《康德著作全集》第3卷相比,本书增加了各篇科学院版的编者导言、科学院版的编者注和译者李秋零老师的译者注。


《论语》在俄罗斯
¥34.30
《论语》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国际上也影响重大。本书从跨文化交流角度出发,运用翻译学、语言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对《论语》的俄译行全面历时性梳理,同时对典型译本特也行了系统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时代的俄罗斯人对孔子形象、《论语》 基本哲学术语、《论语》 学、《论语》 的译介及受等方面的认识和解读,指出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对俄罗斯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一步挖掘 《论语》能够走俄罗斯的深层原因和价值意义。这些研究不仅为《论语》及儒学研究提供域外视角,同时也为中华典籍外译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韩炳哲作品之数字社会批判(套装3册)
¥120.40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 如今,随处可见一种痛苦恐惧症,一种普遍的对痛苦的恐惧。人们对痛苦的忍受度也在迅速下降。痛苦恐惧症导致一种长效麻醉。人们对所有痛苦状况避之不及,甚至连爱情的痛苦也渐渐变得可疑起来。这种痛苦恐惧症也蔓延至社会性事物。冲突和分歧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因为它们很可能导致令人痛苦的争论。痛苦恐惧症也席卷政治领域。一致之强制和共识之压力与日俱增。政治安守在一个妥协区域,失去一切生机与活力。 妥协社会与功绩社会相伴而生。痛苦被看作虚弱的象征,它是要被掩盖或优化的东西,无法与功绩和谐共存。苦难的被动性在“能”所支配的主动社会中没有立足之地。如今,痛苦被剥夺了所有表达的机会,它被判缄默。 新自由主义的幸福预期物化了幸福。幸福绝不仅仅是众多能带来更高绩效的积极情感之总和,它对优化逻辑避之不及,不可用性是其特征。幸福中蕴含着否定性,真正的幸福绝不可能是完 美无缺的。使幸福免于被物化的恰恰是痛苦。痛苦承载着幸福,使幸福长久。“痛并快乐着”并非矛盾的修辞。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 如今我们所说的增长,实际上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癌式扩散。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生产和增长的迷狂,如同死亡幻觉一般。它佯装生机勃勃,掩藏着迫近的致命性灾难。生产越来越趋同于毁灭。“人类的自我异化已经达到一种能将自身的毁灭当作审美快感来体验的程度。”瓦尔特·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的评价,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受困于死亡。对死亡的无意识恐惧驱使着它。死亡的威胁挟制资本主义不断积累和增长。这种胁迫性不仅带来生态上的灾难,也产生精神灾难。破坏性的绩效压力将自我确证和自我毁灭合而为一。人不断优化自我,直至死亡。肆无忌惮的自我剥削致使精神崩溃。 尽管弗洛伊德与死亡有着矛盾的关系,但他完全意识到了生死和解的必然性。对死亡的下意识排斥必须让位于对死亡的自觉接纳:“在现实中,在我们的观念里,给予死亡应有的地位,让我们迄今为止如此小心谨慎地压制在潜意识里的死亡不时显身,难道不是更好吗?这似乎不是一种进步,反倒像是某种程度的退步,某种回归;但它也有优点,即正确认识真相,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好过。”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 “滚动着,像石头一样滚动着,按照愚蠢的机械定律。”——我们正在成为这样一群行动者。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只剩工作和绩效,“无所事事”也就成了我们想尽快清除的赤字。人的存在被行动榨干,变成可以被剥削的对象。我们失去了对无所事事的感知。无所事事不是无力行动、拒绝行动,也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缺席,而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有自身的逻辑和语言,有其自身的时间性,有自身的结构与气势,甚至有其自身的魔力。 无所事事是人性的构成部分。它参与到“做”中来,让“做”实实在在具有了人性。倘若没有迟疑和中止,行动将沦为盲目的活动与反应。缺失了安宁,就会出现一种新的野蛮。 假若失去无所事事的能力,我们就会像一部只会运转的机器。对生存的忧虑和纯然属于生命的困苦终止之处,便是真正生命的起点。无所事事是人努力的*终目标。在来临中的和平国度里,人不过是“生命体共和国”的公民,与植物、动物、石头、云、星无异。

韩炳哲作品之东方美学寻踪(套装3册)
¥134.40
《山寨:中国式解构》: 中国思想从一开始就是解构的,因为它与存在和本质从根本上决裂开来。“道”(字面意思:道路)本身即是存在和本质的对立面。道是顺应变化的,而本质却是抗拒变化的。在无始也无终的过程中,或者说在道路上,“去—创造”和“非—实体”中的消极性使得存在变“空”。 对于中国思想来说,至关重要的不是有着*开始的创造,而是既无始也无终、既无生也无死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东亚思想中既没有出现海德格尔那种对死亡的强调,也没有出现阿伦特那种对出生的强调。 过程和变化也主宰着中国的艺术史。那些不断改变着大师作品集,并使其不断适应新环境的再造或续作,本身就是大师 级的作品。在中国,不断的转化即是一种创造和创新的方法。山寨运动将创新解构为“从虚无中创造”(“无中生有”),那么山寨就是“去—创造”。它把同一性与变化的差异,即把同一性与主动的、积极的差异化对立起来,把存在与过程对立起来,把本质与道路对立起来。以这种方式,山寨体现着真正的中国精神。 《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本质,而本书为您介绍的是一种“陌生的文化”,一种“非本质/不在场的文化”。 在西方,陌生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全力排除或强制利用的对象,它未曾现身于本己的内在之中。那么如今呢?如今还有陌生者吗?现在人们乐于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样。如此一来,陌生者就再次从本己的内在之中消失了。 东亚思想完全朝向内在。道则完全与世界的内在,与事物的“就是如此”,与此地此时融合在一起。在东亚的想象世界里,没有任何事物存在于世界的内在之外。如果说道避开了确定与指称,那并不是它太高,而是因为它在流动,因为它像河流一样曲折蜿蜒。它描绘着事物的不断转化,描绘着世界的过程性。 与世界的关系并不是由作为与行动的决断、意识与反思的高光所决定。相反,人们通过退避到不在场,通过忘掉或清空自己而让它发生,就好像那明亮的房间,正是因为它的空,才有能力接收很多的光。人们追求的不是果断的行动,而是随意与轻松。这大概就是与西方自由观念相对应的东亚自由观念。 《禅宗哲学》: “虽非佛,然老松,忘我而立。” 禅宗重冥思,为大乘佛教流传于中国的一支宗派。神妙传奇的初祖菩提达摩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揭出禅宗的特质。禅宗对语言的怀疑,尤其对概念性思维的不信任,使其用词神秘而凝练。无言中折射着言说。 本书得益于对禅宗的哲思,以及由禅宗而来的哲思,通过概念将禅宗蕴含的哲学力量阐发出来。禅宗致力于表述的存在体验或意识体验,难以完全用概念式的语言表达出来。文字或可描述禅之静谧,禅之静谧却无须囿于文字。 本书采用比较的研究进路,让柏拉图、莱布尼茨、费希特、黑格尔、尼采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与禅宗思想的不同面向之间进行碰撞。行文中多有俳句穿插其间。俳句呼应哲思,铺垫相应文段的语境氛围,读者诸君不妨将它看作衬托画作的画框。


尼采自传:瞧!这个人
¥23.99
《瞧!这个人》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传记作品,尼采以自嘲的态度,用彼拉多指着十字架上的耶稣所说的话来作为他自传的名称。 本书是代表尼采的作品,他以主要著作为线索对自己的思想主张加以描述。这本书为尼采本人及其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尼采在书中严厉地抨击了道德、灵魂、精神、自由意志和上帝。这本书具有*的重要性,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表达智慧的书。

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
¥38.40
《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将来从无理性到有理性的过渡》是19世纪初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为使各国政府和人民采纳和实施他的社会改革主张而作,发表于1849年。全名为《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将来从无理性到有理性的过渡》,主要包括欧文1836—1849年的著作,欧文在书概述了其哲学观、社会历史观和新拉纳克的经验及未来的社会改革方案。 在《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将来从无理性到有理性的过渡》中欧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达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优选峰。其严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指出必须行变革,主张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来建立新的理性的幸福社会。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灾难的根源,它把人囚禁在利己主义的圈子里,使人与人之间思想疏远,它是社会经常产生仇恨的原因。他认为“善和恶”是能够支配人类的两个因素。善必然导致真理、团结和幸福,恶必然导致虚伪、不和和灾难。因此,应根据善和真理的原则来管理社会。

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简史
¥62.40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史研究”(15XZX011)的终成果,在说明近百年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的历史处境和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依据主题的实质差异、解释群体的变化、典型事件的产生、解释路径的变换、标志性成果的出现等标准,将百年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划分为五个阶段:阶段(1922—1950)是“《逻辑哲学论》的初级解读”,第二阶段(1951—1969)是“《哲学研究》的初步反响和《逻辑哲学论》的系统解读”,第三阶段(1970—1990)是“正统解释的全面确立”,第四阶段(1991—2003)是“美国新维特根斯坦研究”,第五阶段(2004—)是“对正统与非正统的多元超越”。通过阶段划分和内容剖析,本书次使百年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的源流脉络变得清晰,展现一幅栩栩如生的谱系图。本书还对近九十年的中国维特根斯坦研究行专门分析,因为中国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不仅是国际维特根斯坦共同体的有机部分,而且占据着重要地位。

奥义书(精装)
¥54.40
印度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奥义书”顾名思义,即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不仅是古代印度圣贤对弟子行传道授业的秘传,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学多是从奥义书发展而来,千百年来对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有印度的《论语》和东方的《沉思录》之誉。该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动和修行生活,体现了典型的东方思维方式以及印度的伦理道德规范。

菲勒玻斯
¥128.00
商务印书馆1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除了皇皇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外,更是组织翻译了不少伟大思想家的全集。柏拉图是严格意义上的西方哲学的奠基人,其思想不仅在西方哲学的整个历史中起着继往来的作用,也远远超出了哲学领域而在文学、教育学、政治学等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从19世纪始,德语世界、英语世界、法语世界等着手系统整理柏拉图的古希腊文原文,并将之译为相应的现代语言,出版了大量的单行本和全集本,至今不衰;鉴于柏拉图著作的经典地位和历史地位,也出版了古希腊文-拉丁文、古希腊文-德文、古希腊文-英文、古希腊文-法文等对照本。 商务印书馆既是汉语世界柏拉图著作翻译出版的奠基者,也一直有心系统组织翻译柏拉图的全部作品。近20年来,汉语学界对柏拉图的研究兴趣和热情有增无减,除了商务印书馆之外,国内其他出版社也出版了一系列柏拉图著作的翻译和研究著作;无论是从语文学上,还是从思想理解上,都取得了长足的步。有鉴于此,我们希望在汲取西方世界和汉语世界既有成就的基础上,从古希腊文完整地翻译出柏拉图的全部著作,并以古希腊文-汉文对照的形式出版。

比较视野下的制度生成及影响
¥47.20
本文集运用比较视角,探讨国家发展以及相关社会制度的生成和影响。这些研究文章全部由青年学者写成,他们的工作显示了训练有素的专业分析,尤其是在主题价值、目标意识、证据运用和后果揭示方面,大大拓展了政治社会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新音乐的哲学
¥54.40
音乐在二十世纪初之后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剧变: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在十九世纪写下的作品,从问世以来直到当时对于人们仿佛从来都还是“新音乐”。应当如何受这些作品,如何理解音乐的这次剧变,如何面对貌似混乱的诸多流派,如何将音乐看作社会与时代的一部分,阿多诺在本书中给出的答案有力,也有着强大且持续的影响力。 直至今日,对于思想界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音乐的发展史构建出的图景,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音乐的受史来说,起到决定性影响的除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依然是德奥思想家们在二十世纪中期所写下的一系列美学论著,而这其中重要、具奠基性的无疑是阿多诺的《新音乐的哲学》。


现代欧洲大陆哲学
¥180.00
全书分八篇全面介绍了现代欧洲大陆哲学的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意志哲学与生命哲学”篇介绍了叔本华、尼采、伯格森;“新康德主义”篇介绍了早期新康德主义,文德尔班与西南学派,柯亨与马堡学派;“现象学”篇介绍了布伦塔诺、狄尔泰、胡塞尔、舍勒;“存在哲学与解释学”篇介绍了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雅斯贝斯、萨特、梅洛-庞蒂、伽达默尔;“心理学-哲学”篇介绍了弗洛伊德、新弗洛伊德主义、皮亚杰,马斯洛的科学人本主义作为附录列于其后;“意大利哲学”篇介绍了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法兰克福学派”篇介绍了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后现代哲学”篇介绍了利奥塔、德勒兹、拉康、列维纳斯、鲍德里亚、福柯、德里达。

权正致中—传统辩证思维方式
¥102.40
思维方式构成一个民族文化体系深层、关键的因素,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体系的质的规定性,体现着这个民族的逻辑思想和概念传统。《权正致中——传统辩证思维方式》选取中国传统逻辑思想发展的四大高峰时期:先秦、两汉、宋明、清初,全面论述“权正而致中”的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方式发生、发展的特及规律,以及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逻辑思想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理性的约束
¥39.99
本书共十章内容,系统详尽地阐释了如何持守戒律、持守戒律的意义,以及各戒律间的一些差别和层次,对现代社会正确认识戒律有积极引导意义,也有助于读者对戒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内容包括居士五戒、略说八关斋戒、受戒行善的殊胜日、菩萨戒浅释、饶益有情戒、每日受菩萨戒之仪轨、十四条根本戒、犯失密乘戒的界限与忏悔清净的方法等。


慧灯之光1
¥29.99
佛法经典多如妙海,且深邃浩瀨,无边无际,若无名师指引,即便皓首穷经,亦难领悟个中三昧…… 《慧灯之光》以其对大小乘显密经典全面、系统而又深浅出的诠释,为一切有缘人从理论至实修了通往佛学圣殿的方便之门。它如灯塔,又以向导,为迷途者指路,助修行者前行。在近代出版的佛字典籍中,《慧灯之光》堪称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来检验、人心去证悟的佛学经典巨著。

富勒法哲学:法哲学与政治哲学评论第7辑
¥118.40
《法哲学与政治哲学评论》是由同济大学法学院法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本辑聚焦于“富勒法哲学”这一主题,收录了多篇文章,其中既有富勒本人的作品,也有国内外学者对富勒法哲学理论的评述,还有法哲学与政治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资料整理和书评,从多方面、多维度展示了“富勒法哲学”和“法哲学与政治哲学”的主题探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领域的动态和经典内容。


从灶间到舌尖
¥46.80
本书为作者对人居环境、乡土文化、饮食文化、人文艺术等的感知和描绘,以美食聚焦民俗、风物、文学、节日、神话等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全书由短篇幅文章组成,分为以下部分:人文礼俗、自然风味、饮食烹饪等。文章涉及品尝过的美食、生活中的细节,以及自身的思想感悟等。在读者群体上,适合希望感知生活,对风俗、风貌、风物、风情和风味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研究
¥33.25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论域,立足于对相关经典文本的解读来把握和评论相关思想者的思想;以理论问题研究与人物思想研究、一般研究 与个别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在反思和评论有关代表性思想者的学术观基础上,厘清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理论问题、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一般研究;从社会发展论、社会自然关系论、社会主体论、社会规范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论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行了较为系统、具有-定创新性的思考 和研究。


养气与称义:儒耶人格养成论比较研究
¥29.75
有关人格养成的相关论述,在儒家与基督教内部都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二者行比较研究,并且是以特定核心概念为基础,在较长□□跨度里行分阶段的对比,每个阶段都能找到具有可比性的代表人物和思潮,这在比较哲学研究领域是比较有创新意义的。总的来说,该项研究在儒耶比较领域创了一种新的思路,填补了国内外学界在相关领域的空白,有利于中国哲学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平等的话语权,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道德话语
¥33.25
本书从宏观的、综合的视角,深系统地探析了“中国道德语言”的特定内涵、元隐喻、传统形态、伦理表意功能、伦理叙事模式、民族特色、价值维度、国际化等重要内容。论述了每个民族都有道德语言,但不同民族的道德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有巨大差异。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用于记载道德生活经历、交流道德思想、表达道德情感、叙述道德意志、说明道德信念、描述道德行为方式的工具,但由于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原因等内容。同时作者还阐述了中国道德语言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其价值不应该受到忽视。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汉语表达系统,反映中国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