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人生道路诸阶段16413-9
人生道路诸阶段16413-9
克尔凯郭尔
¥49.50
《人生道路诸阶段》是克尔凯郭尔的代表作。正如克尔凯郭尔的许多著作一样,《人生道路诸阶段》也是托名著作。全书分为“给善意的读者”、“酒中真言”、“一个丈夫对各种反对婚姻的看法的回应”、“有辜的?”-“无辜的?”、“给读者的信”五个章节。克尔凯郭尔以威廉·奥海姆讲述回忆录的形式,以给读者的信的形式,讨论了人生道路的诸阶段,这道路的诸阶段是审美阶段、伦理、宗教阶段。克尔凯郭尔要我们面对主观个体的生存感受去选择自己,他要我们穿透审美生活,在享受生活所带来的幻象和愉悦之后,去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不幸和痛苦,而认识到伦理生活的局限,从而*终到沉静的宗教阶段。
逻辑的起源
逻辑的起源
王路
¥22.50
《逻辑的起源》是清华大学王路教授的一部新作。这部著作的*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寻找那些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相关的论述,从中分析和发现,这些论述中有哪些思想和理论是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直相关的,有哪些是间相关的。在相关问题的论述中,柏拉图做了哪些工作,有些什么样的贡献。为什么对相同问题的思考,柏拉图的工作没有导致并形成逻辑的建立,而*终是亚里士多德建立起逻辑。本书的研究完全是在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的分析,对照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工作,*终说明逻辑是如何产生的。而这种说明又是与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的。
精神分析研究(第四辑)
精神分析研究(第四辑)
霍大同
¥29.00
《精神分析研究》第四辑为纪念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米歇尔?吉布尔的专辑。本辑辑录了吉布尔先生的一些文章和演讲:“中法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高级研讨班讲座”、“‘创伤理论’专题讲座”、“何为精神分析?”“黑手党母亲”、“一个幻听个案的分析治疗”、“拉康与孟子”。在:“中法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高级研讨班讲座”中,吉布尔讨论了记忆、重复、爱与恨、移情、压抑、阉割等精神分析的主题。在“拉康与孟子”中,吉布尔讨论了辞说、男人和女人、语言学家、临水夫人等问题。另外几篇文章或是对精神分析主题的讨论,或是对具体的精神分析实践的讨论。
五经趣谈
五经趣谈
孙中原
¥29.00
《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是儒家的核心经典、中国传统学术的主流,长期影响中国社会,深人心。此书通过趣谈“五经”的深湛义理,希图让今人再次品读中国优秀典籍,对个人思想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从方法到系统——近代欧洲自然志对自然的重构
从方法到系统——近代欧洲自然志对自然的重构
蒋澈
¥19.00
本书以文艺复兴时期到十八世纪初的欧洲自然志学(博物学)为研究对象,在这一时期,分类学成为了近代欧洲自然志的核心部分,一种全新的自然志科学由此成型。本书利用这一时期自然志学科的一手史料,追溯了近代分类学发展中的核心概念演变:分类学初表现为对methodus(“方法”)的研究和构造,随后, methodus发展固定为现代意义上的systema(“系统”)。借助methodus及相近概念,早期自然志家切萨尔皮诺和扎卢然斯基对植物分类进行了初的尝试,意大利自然志家阿尔德罗万迪对自然物做了专门的排列与整理。在约翰·雷、图尔内福、林奈等人关于植物分类法的争论中,一种新的“自然系统”概念诞生了,自然志所描述的自然也被重新构造为内嵌有层级式分类结构的自然物集合。
时间的观念
时间的观念
吴国盛
¥19.00
本书是一部时间观念的演化史,从思想史的角度发掘了当代哲学和科学中时间再发现的意义。作者关注时间的构成作用,展示了时间的多样性;破除了把时间只当作一个物理学概念来对待的哲学传统,力求揭示出时间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基督教文化等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意义;并把理解技术时代、理解现代科学中数理传统与博物学传统之交汇整合,也置于时间的视域之中。
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
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
陈立胜
¥35.00
《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由“身体”与“诠释”上下两编构成。“身体编”集中讨论当代思想之中的身体转向对儒学研究的意义、理学身体存在论的建构(身体之“窍”与“身不自身”的观念)、镜子隐喻在理学心性论之中的作用以及疼痛镜像神经元发现与儒家恻隐之心论的关系等议题;“诠释编”则旨在通过对朱子读书法、王阳明四句教的三次辩难、《大学》文本之怀疑与否定、“亲民”“新民”之辩的个案考察,揭示理学诠释传统之中的“尊道”(“天道”)“尊心”(“本心”)“尊经”(“圣经”)与“尊古”(“圣人”)之间的种种张力以及儒学通过诠释而创新的思想演机制。
维特根斯坦文集 第7卷 心理学哲学笔记
维特根斯坦文集 第7卷 心理学哲学笔记
维特根斯坦
¥32.00
《心理学哲学笔记》是从维特根斯坦有关心理学哲学的*后几个笔记选编而成。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其后期的新的哲学理解对哲学家们有关心灵、身体、世界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行分析和批评,并对心理学家们有关心理概念的诸多理论行哲学分析,指出其问题所在。
存在的勇气
存在的勇气
保罗•蒂利希
¥14.00
《存在的勇气》成书于1952年,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之所以要挑选“勇气”来作他的论题,是因为他认为这一概念能够突出地揭示出人的处境;通过对“勇气”的深掘,可以把“存在-本身”(being-itself)的结构加以敞,但这样一种勇气,正如作者所说,已经超出了伦理学的范畴而了本体论的领域。
永恒之路
永恒之路
徐龙飞
¥34.00
时间范畴不仅是哲学、而且是诸多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之*基本范畴,自古典以来至现、当代,几乎所有名家及流派都无法绕过而不断研究之,本书以《忏悔录》中著名的第十一卷以及《上帝之城》中的相关文本为基本文献,探讨奥古斯丁的时间概念,首先从问题的来源及历史出发,亦即从古典希腊哲学传统的探讨手,以《蒂迈欧篇》为原始文献研讨了柏拉图的、以《九章集》第三卷第七章为原始文献研讨了布洛丁的时间概念,而延深受古典所陶铸的奥古斯丁的时间概念,首先研讨奥古斯丁时间哲学的思维方式(这一部分逾三万字,已作为文章发表),随后从本体论、类型论、形上学、主体意识论、认知论、心理论、伦理论(这一部分逾三万字,已作为文章发表)、历史论等诸多方面,围绕时间概念本身而逐层深展这一概念的内在逻辑,剖析其在上述这些方面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终总结其自中世纪以来直到现、当代对于诸如托马斯、牛顿、莱布尼茨、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哲学家及自然科学家广泛而深度之影响。
生成与解构: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
生成与解构: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
方向红
¥30.00
本书采用一种互文式的解读方案和放性的研究策略,将研究的理论目光投射在德里达的早期(从1953年至1967年)思想上并重解读了德里达的三本著作:《胡塞尔哲学中的生成问题》《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以及《声音与现象》。本书的主线试图详尽、客观、不带目的论色彩地重构德里达解构思想从胡塞尔现象学中潜滋暗长、走向成熟的历史轨迹,尤其是德里达解构思想的三个核心原理——差异原理、延迟原理和“充替”原理——的生发过程;本书的副线从胡塞尔和德里达的原始文本出发,对两个不同视域的并置、启发和融合行了细致微的考察,同时尖锐地批评了德里达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误解、挪用和阉割并由此挑明胡塞尔思想的博大精深和顽强的生命力。
心身关系问题研究
心身关系问题研究
费多益
¥46.00
心身关系是始终伴随着人类、深探讨人类自身存在的一个古老而基本的命题。尽管当代心身难题的讨论仍然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但是旧的话题已注新的内容。现代科学的发展为人们理解心灵与身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对因袭多年的传统哲学观念带来挑战和冲。本书汇集了作者15年来对心身关系的心得,立足当代哲学重新思考心身难题,从本体论、认识论与知识论、价值论三个方面探讨了相关的纷争与实质。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时下时髦的以神经科学或认知科学方式讨论问题的途径,该书注重形而上学的追问、考查和剖析,呈现出一种清新而厚重的古典气质。
精神世界掠影——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体系与方法
精神世界掠影——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体系与方法
萧焜焘
¥34.00
本书是萧焜焘先生为纪念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180周年而撰写的,包括“综论”,7个章结和“结语”,共8部分。本书根据萧焜焘先生1983—1985年三次讲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录音整理加工而成,在书中,萧先生对《精神现象学》做了较为全面、深的介绍和剖析,还就黑格尔的论述阐述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自然的观念
自然的观念
柯林伍德
¥14.00
《自然的观念》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柯林武德在科学哲学领域的代表著述。作者在书中深探讨了自然观念的历史变迁,提出了自然科学的价值。书中深剖析了自然观念在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及现代这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样貌,强调了作为科学的哲学基础,自然观的不同与科学步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维特根斯坦文集 第8卷 最后的哲学笔记(1950—1951)
维特根斯坦文集 第8卷 最后的哲学笔记(1950—1951)
维特根斯坦
¥35.00
本卷是维特根斯坦遗著集中编号为MSS 172-177的手稿,成稿的大约时间为1950年至1951年,是维特根斯坦生前后的哲学笔记。这组手稿的内容曾被编辑为《论确定性》、《论颜色》及《后的心理学哲学著作》(第2卷后半部分)出版,其中的某些段落还被选入了《杂评集》。这些著作集中地体现了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哲学思考。
德国观念论(第一辑)
德国观念论(第一辑)
张汝伦
¥24.00
《德国观念论》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张汝伦教授主编,*辑汇集了国内中青年学者关于德国观念论之优秀的学术文章、书评等,包括了中国哲学界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前沿的优秀成果。同时本刊也组织学者翻译国外知名学者在德国观念论领域的代表作品,并整理录了张东荪先生所翻译的《纯粹理性批判》手稿。
泰阿泰德16422-1
泰阿泰德16422-1
柏拉图
¥12.00
《泰阿泰德》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作品,处于从中期对话录向晚期对话录过渡的阶段。它不可能是一篇早期作品,尽管在形式上它与早期对话录有相似之处,譬如,探究特定概念的定义,采用苏格拉底式的辩驳论证,以无结论的方式结尾,等等。《泰阿泰德》这篇对话录由两场谈话组成。前一场是欧几里德和特尔普西翁两人简短的铺垫性谈话。这两人都是麦加拉人,也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在后者临死的时候,这两人都在场。欧几里德在这段简短的谈话中赞美了泰阿泰德,并说他曾经听苏格拉底向他转述了一场涉及泰阿泰德的谈话。欧几里德自称把这场谈话记录下来了,并且让仆人为特尔普西翁朗读出来。这读出来的内容就是《泰阿泰德》的主体部分,它是苏格拉底、塞奥多洛和泰阿泰德之间的一场哲学谈话,其主题是探究“知识”的本性。在结束谈话之时,苏格拉底说自己将去对付美勒托等人的控告。作者在此无疑暗示了苏格拉底的临死。这样,整篇对话录实际上处在临死的泰阿泰德和临死的苏格拉底之间;不难看出,柏拉图创作这部作品同时隐含着对这两人的纪念。
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修订本)
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修订本)
孙周兴
¥37.50
基于多年来对尼采哲学的研究与翻译,作者在本书中对尼采思想做了一次系统的结构性解读。全书以狄奥尼索斯和查拉图斯特拉两个形象以及“权力意志”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两个基本语词为线索,围绕“虚无”“谎言”“生命”三大命题,深发掘尼采哲学的精髓,梳理尼采的形而上学—虚无主义批判和权力意志哲学,全面呈现这位德国思想大师的精神世界。尤为重要的是,作者把尼采哲学置于“未来哲学”的思考路向上,认为尼采已经启了一种后哲学—后宗教的全球未来文明之思。
视觉新论再版
视觉新论再版
贝克莱
¥9.00
贝克莱用联想来解释人们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简单观念(心理元素)的结构或复合,由人的联想把它们结合到一起。贝克莱还用这种联想的概念来解释深度知觉。在他的《视觉新论》中,他研究了人们在只有两个维度的视网膜上如何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的问题。他认为,人们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是由于经验的结果,即视觉印象与触觉和运动觉联合起来的结果。运动觉则是眼睛在不同距离注视对象时由于适应动作而发生的动作,或者是在走向或离所看到的对象时由于身体运动而发生的。换句话说,走向物体或伸手拿物体的连续感觉经验与眼肌感觉形成联想,便产生了深度知觉。因此,深度知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观念联合。这是*次用感觉的联合解释纯心理过程。这样贝克莱继续发展了经验主义中的联想主义传统。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殷海光
¥9.90
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曾在二十世纪的世界思想界风行一时。殷海光即是深受这波学术思潮影响的学者之一,本书正是他长期钻研的心得之作,对一般初学者容易混淆的概念及不易理解的原理皆详加说明,引领读者逻辑研究的世界。 在清华大学跟随金岳霖先生读研究生期间,殷海光先生写出了《逻辑讲话》,此书别出心裁,采用独创的对话体,有如拉家常,试图将高深的逻辑学通俗化,上市后受到广泛认可。之后,殷海光先生在《逻辑讲话》及讲义版的基础之上,写成《逻辑新引》,依旧采用对话体,一位老师与两位学生聊天,老师谆谆善诱,学生倾耳聆听。 本书循序渐,深浅出,清晰易懂,注重严格的推论训练和逻辑的应用功能,使逻辑初学者在学习时可免于枯燥无味。
49元5本 实用主义:从皮尔士到布兰顿
实用主义:从皮尔士到布兰顿
陈亚军
¥22.00
实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有影响的流派之一,20世纪初活跃一时,20世纪70年代又重新引起西方学术界的重视,衍生出新的变种。本书以*有代表性的7位实用主义大家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奎因、罗蒂、普特南、布兰顿为对象,较为系统地分析评述了他们的观,从中可以看出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