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企业青年文化建设与落地研究
企业青年文化建设与落地研究
曹彬
¥14.70
研究企业青年文化的建设与落地, 具有丰富、 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每满100减50 弘扬人道,集善天下:邓朴方论残疾人福利基金工作
弘扬人道,集善天下:邓朴方论残疾人福利基金工作
邓朴方
¥16.00
本书收录了邓朴方同志一九八四年三月至二○一四年三月期间有关残疾人福利基金工作的部分文章、演讲、报告、谈话、讲话等,计三十七篇。收录文章基本保持原貌,有些另设了标题,有些做了少量整理和订正,出版前均经作者本人审定。每篇文章都有出处,必要时以题解形式注明;文章中需要说明的地方或做随文说明,或加脚注;反复出现的专用词语如国际组织、文献、人物、事件、活动等,在书末附录里予以解释。
每满100减50 深圳:中国式未来
深圳:中国式未来
[德]弗兰克·泽林
¥51.75
      如果想知道我们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不久将如何生活,什么技术将塑造他们和世界,就必须去深圳看一看。这个拥有2000万人口的中国南部大都市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城市之一。这是一个几乎从无到有的大城市,在这里,有着令人瞩目的可持续性和现代生活质量,但也有监管严格、无孔不的问题。深圳的科技人员数量现在超过了硅谷,他们的初创企业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深圳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才,他们可以在晚上沉浸在沸腾的亚文化中。一座具有典范特征但又充满矛盾的城市。本书围绕深圳的居住环境、出行、娱乐、联网、机器人制造和饮食六个方面,多维度展现这座未来之城的发展面貌,展示了人们如何在那里生活、居住和工作,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
每满100减50 “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大学国际化问题研究
“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大学国际化问题研究
黄英杰,汪明义
¥52.75
本书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育工作经验,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实践教育哲学为理论基础,采用理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矛盾分析法和定性研究法等,按照实践教育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大学的时代特征、地方本科大学 化的实践目标及其行动机制和具体措施等五个环节构成的思路展开了详细研究。 作者从实践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地方本科大学 化的实践过程由文化批判、学术转化、师资建设等几个部分构成,这些部分及其之间的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地方本科大学 化的行动机制。同时决定了地方本科大学需要从知识育人实践、组织变革和跨国联合办学三个方面做出改变,以保证机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实现其根本目的。作者谨慎地提出了由实践教育哲学、地方本科大学 化、在地性 化、自然物质宇宙、文化意识宇宙、教育真理、生态文明等七个核心概念组成的地方本科大学 化理论体系。进一步地,又提出,实践教育哲学是地方本科大学 化的指导性教育哲学理论,在地性 化是其科学方案,生态文明则是其在实践中所澄明的人类诗意栖居的未来新文明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李森
¥62.40
本书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应著名文学杂志《花城》之邀,在该刊设的“世纪经典”专栏发表的系列文论。这些文章贯穿着“批评即创作”的诗学理念,即以中国传统诗学方法与西方现代诗学方法相结合的、宏阔的诗学视野,讨论了包括弗兰茨•卡夫卡、阿尔伯特•加缪、马塞尔•普鲁斯特、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罗兰•巴特、华莱士•史蒂文斯、勒内•里尔克、罗伯特•弗罗斯特、巴勃罗•聂鲁达等人物在内的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在文体上,一方面,极力倡导对中华传统文论诗性书写方式的回归;另一方面极力倡导诗意书写的诗话文风,以超越学报式的论文写作模式,实践理论与创作并立而会通的书写途径,使艰深的学理变得富有诗意,亲切可读。作者认为,在西方主流学术文体和学术成规独大的今天,创造性地回归《文心雕龙》《人间词话》《驼庵诗话》的文体批评精神,本身就具有推动“中华文艺复兴”的一种书写力量。从本书可以看到,20世纪西方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在著者的诗学批评中已经得到创造性地重读,这种重读恰恰就是一种新的诗学理论的建构;这种批评不是用一种理论去套牢作品的解读方式,而是那种着大师作品书写的方式,是理论高度与文体之美并肩、精神格局与杰作媲美,以唤醒杰作的艺术生命并创造新的艺术生命的方式。因此,这种批评与创作并肩而立的创造性诗学解读,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值得肯定的新范式,是中国传统诗话与当代理论结合的播扬文化道路自信的有效探索方式,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与创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现象学研究(卷二)
儒家现象学研究(卷二)
张祥龙
¥72.00
儒家复现于中国,是一个充满问题和挑战的精神现象。本书共包含两个部分,共七章,部分以热思和儒家传统作为关键词展论述,后续章节中论述了儒家在中国现代的衰危及其出路。本书以现象学的观念与方法对儒家的重要思想展分析,其中对于“孝”“仁”等儒家重要概念的阐释发人深省,观独特。第二部分解说《尚书•尧典》,仍以现象学的方法手,融合多种材料对《尧典》的思想和历史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评析。附录部分是作者设计的儒家婚礼,意在突出儒家思想在家庭组建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独特性。 本书从多角度来回答乃至深化了儒家再临的核心问题:曾经那么成功的儒家为何特别不适应西方造就的大变局,以至于在历史的瞬间丧失了自己的团体存在?儒家的生命根基何在,可作为当下和将来复活自身的源头?应该不应该重建儒教?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高科技崇拜的时代中识别儒家的原本他者性,从而为儒家寻找复兴的契机?在体制外建立儒家特区的必要性、正当性和技术可能性何在?儒家与西方的哲理及方法有什么关系?
每满100减50 弥合数字时代的性别鸿沟
弥合数字时代的性别鸿沟
赵晓蕾,沈开艳
¥69.90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的性别偏向性和渗透领域呈现出非对称性,数字时代下的性别鸿沟呈现出全新的演变趋势,引发多方关注。数字时代性别鸿沟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数字化设施设备在不同性别群体中的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群体在数字技术的掌握以及数字设备的应用熟练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数字技术在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扩散、渗透与普及应用过程中,导致不同性别群体在劳动就业、收水平、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形成显著差异。本报告通过分析数字时代性别鸿沟的内涵、表现、发展历史、对上海市数字鸿沟的分析、元宇宙时代的性别鸿沟展望、选取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展现了企业在弥合数字时代性别鸿沟做出的努力。报告中也体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性别维度的咨政工具,以及国际组织和社会的优秀做法,并在最后提出了对数字时代性别鸿沟的展望。本报告包括中文报告和英文报告部分,读者对象为社会大众,以及对该话题感兴趣的读者。
每满100减50 洋盘
洋盘
(美)沈恺伟
¥41.40
洋盘,四川方言中,有洋气、拉风的意思。 上海方言中,则指外来人不太了解本地习俗。作者用作书名带有一自嘲。 本书是美国作家沈恺伟(Christopher St. Cavish)讲述他在中国经历的一本非虚构文学作品。 2005年,24岁的沈恺伟离家乡——美国东南部城市迈阿密,以年轻厨师的身份游历至香港,又机缘巧合得到一份在浦东香格里拉jiu店翡翠36餐厅的工作,由此始了他在上海近20年的生活。 从蕞初跌跌撞撞闯一座陌生城市,不知道自己能在这里待多久,到骑着挎斗摩托穿越5000公里寻路中国,从躲在外籍人士舒适的“泡泡圈”,到花10年寻访一位手工锅匠,以《上海小笼包指南》出圈……他穿越在两种文化间,一年又一年,学会了当一个成年人,学会了爱,学会了痛苦,也见证了改革大潮下中国的变迁。 冥冥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召唤他,而直到来到中国,他才发现自己与这个国家的深刻渊源。
每满100减50 断裂与新生:一位中国记者笔下的印度日常
断裂与新生:一位中国记者笔下的印度日常
张兴军
¥36.00
 记者张兴军行走于中印两国之间,目睹真实的印度与国内流传的印度之间的巨大差距。在印期间,他经历了印度的大选,新冠疫情的暴发,中国企业在印度的蓬勃发展;造访了印度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路边小贩、出租车司机、工厂老板,到教师、学者、电影明星,还通过在印华人的视角,提供了一个中国人眼中真实的印度,见证了古老的大国在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下的断裂与新生。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邻国与自己的国家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庞大的人口数量,可观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中国人眼中看印度,就好似看一面镜子。但是,大多数国人对印度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和来自他人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愈加强大,中国人需要走向世界,并从自己的角度直观察世界,而不再通过他者的转述。 作者对于印度的观察,正是基于以上两,不但要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印度,还要“用自己的眼光,认识他人,认识世界”。“某种程度上,这不仅关乎我们如何看待印度,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如何看待世界并与之相处的折射。”                           
上海的四张脸孔
上海的四张脸孔
陈阳
¥38.40
上海被称为“国际性大都市”“魔都”,其本身即具有“现代性”的突出表征,但在宏大叙事之外,上海是否有更多面向的“现代性”表现呢?本书作者运用自身特有的细腻与绵密的感知与分析,抽丝剥茧摄影与上海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从四个侧面探讨了近现代以来摄影对上海形象的再现与建构,塑造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的“四张脸孔”。摄影及其作品成为作者表达上海形象的一个核心要素与主要媒介,不仅呈现上海的自然变迁、人文记忆、视觉空间与个体后现代式的表达,而且像一条蜿蜒的河流一样串联起全书的架构,让全书显得十分灵动。
每满100减50 流行病与社会:从黑死病开始的瘟疫史
流行病与社会:从黑死病开始的瘟疫史
弗兰克• M· 斯诺登
¥70.80
《流行病与社会》讲述了可怕而震撼人心的千年瘟疫史。微生物的致命威胁无数次逼近人类:鼠疫、天花、黄热病、痢疾、斑疹伤寒、霍乱、结核病、疟疾、脊髓灰质炎、艾滋病、SARS、埃博拉病毒…… 针对这些深刻影响人类历史的流行病,斯诺登将专业权威的医学知识与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熔于一炉。 本书论述范围极广,跨越古今,遍及全球,深展医学与社会历史间的多学科比较研究,向我们揭示了流行病与社会的交互影响:一方面,疾病如何推动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塑造艺术、宗教、思想史和战争形态;另一方面,社会因素又如何让疾病获得适宜环境,迅速传播,肆虐人类。
每满100减50 我希望我女儿活得自私
我希望我女儿活得自私
[韩]郑莲喜
¥52.80
一胎孕期中,她读研究生;二胎还在襁褓时,她选择去国外留学;回国后,家人们都觉得她应该工作或者照顾家庭了,她又去读博士后,直至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作者郑莲喜从来没有因为世俗对女性的绑架,而放弃做自己,以及对梦想的追求。 “丢下两个孩子去留学,你是想离婚吗?”“保姆有她做的好吗?”“自私的妈妈/妻子!”……不绝于耳的杂音,也会让她怀疑“我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吗?”而随后“先是我自己,才是任何人”,即刻让她坚定自己的选择。但是,当她听到25岁的女儿说想要结婚时,心情变得五味杂陈,却又无法向她一一诉说,她觉得女儿把婚姻想象得过于美好,而作为母亲又不能浇灭它;她又怕过去母亲艰苦的模样像阴影般出现在自己的人生那样,她也出现在女儿的人生里。 怀着复杂的心情,她解剖了自己过往的人生,于是,有了这本借由写给女儿,其实写给所有母亲和女儿的勇气书。希望这个时代的女性多一些清醒做自己的认知和底气——我们爱自己的方式,决定了别人爱我们的方式,要把自己当女儿重新养育一回。
每满100减50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15.92
只要尚有一日存在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必将长存! 在风雨飘摇之际,西方国家鼓吹中国灭亡说,将四万万同胞视为无知匹夫,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 在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中,他认定“衡量一个文明的价值, 我们最终要问的是 : 它能塑造怎样的人, 怎样的男人和女人。所谓中国人的精神,就是灵魂与理智的完美结合 ”。 本书是辜鸿铭的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其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此书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本书对于中国精神生活的“揭示”,关于中国文化道德精神价值的阐述,都很有意义。 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李大钊
每满100减50 功与过:社会生活中的赏罚
功与过:社会生活中的赏罚
查尔斯·蒂利
¥30.00
世界著名社会科学家查尔斯·蒂利在他那本令人大眼界的书《为什么?》中,揭露了一些关于人们寻找借口和给出理由的惊人真相。如今,他带着对人类关系之复杂性的更为深的探索回来了,这一次他所检视的是,当我们评功论过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人都评功论过,但其背后隐藏的动机却鲜为人知。蒂利带着他惯有的机锋和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对人们互相之间,以及面向自我的责怪和夸扬的方式投去了兴味盎然和发人深省的一瞥。他在本书中收集的故事,有些很是日常,有些不太常见;有些是个人的经历,有些是别有深意的幽默故事——有奥斯卡得主热情过火的演讲,有在国会小组前的证词,有情侣间的恶言相向,还有职位晋升和诺贝尔奖颁奖中的各种争议。借取自文学、历史、流行文化中的例子,蒂利主张人们不仅寻求对功与过,还寻求对正义的理解。罚当其罪,论功行赏,罪有应得。《功与过》构思精巧,行文精湛,是一本革新我们对我们所施予的功过的理解的好书。
每满100减50 上野千鹤子:我为何成为女性主义者?(套装共3册)
上野千鹤子:我为何成为女性主义者?(套装共3册)
上野千鹤子
¥84.50
本套装包含上野千鹤子《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无薪主妇》《身为女性的选择》3部作品。
每满100减50 调研报告写作精讲:方法、步骤及案例
调研报告写作精讲:方法、步骤及案例
余锦河、蔡茂、马博翔 编著
¥35.90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调研报告是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文本,写好调研报告至关重要。 本书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具体讲述了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六种调研报告的写法。本书共八章,分别为认识调查研究、如何写好调研报告、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报告、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报告、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报告、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报告、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报告和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报告。本书立足于调研报告编写,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调研报告,让读者体会到高质量调研报告的风格特,提升调研报告的写作技能。 本书语言通俗、精练,适合从事调查研究和学习撰写调研报告的相关人员阅读。
每满100减50 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
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
芭芭拉·艾伦瑞克
¥19.20
失业必然导致贫穷,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改善生活吗?在美国,数百万的底层劳工终日工作,却只能赚得每小时6—7美元的*时薪,他们要如何生存,又是否能够走向成功?   为了寻找底层贫穷的真相,作者隐藏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潜美国的底层社会,去体验底薪阶层是如何挣扎求生的。她为此制定了严苛的执行标准,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力求贴近低薪阶层的生存实态。在化身底层劳工的这段期间,作者流转于不同城市、不同行业,先后当过服务员、旅馆服务员、清洁女工、看护之家助手以及沃尔玛的售货员,也遇到了许多拥有不同背景、个性迥异的上司与同事。作者将自己在基本生活线上挣扎的经历描述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又出乎意料地幽默,展现了底层劳工在薪资、住房、医疗、雇佣关系等各方面的生存实态。
每满100减50 祖荫下:传统中国的亲属关系、人格和社会流动
祖荫下:传统中国的亲属关系、人格和社会流动
许烺光
¥42.00
家庭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理解中国社会,解决中国问题,离不对“家”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许烺光基于云南西镇的深田野调查,在《祖荫下》一书中勾画出一个社区中的中国传统家制与伦理。本书以家族兴衰之现象透视中国历史之规律,挖掘中国社会体系中文化与人格的复杂关系,阐发父子一体与大家族理想的相互构成。其中,整体的社会文化和个体的社会行动均以“祖荫”为核心。祖荫下的观念与生活形塑了诸多人格类型,奠定了社会基本结构,贯彻于整个中国的过去与现在。
每满100减50 重塑爱情:如何摆脱父权制对两性关系的影响
重塑爱情:如何摆脱父权制对两性关系的影响
[法]莫娜·肖莱
¥27.20
人人都在说的父权社会,究竟是如何影响异性恋关系的? 延续了上千年的父权制,如何凌驾于女性之上? 对两性关系以及女性崛起颇有研究的莫娜·肖莱,在《重塑爱情》一书中通过一个个异性恋关系典型,着重剖析了经常被女权主义回避的问题——爱情。书中深度分析了父权制结构下传统男女关系中那些浪漫的表象、厌女的传统以及家庭暴力等问题。 翻本书,了解女性如何摆脱父权制对两性关系的影响,重新塑造爱情的平等结构! 文化背景:我们对爱的谨小慎微以及某种自满情绪,导致我们无法拥抱爱。(请翻到第27页) 凌驾于女性自卑上的浪漫:理想爱情中,女人低男人一等?(请翻到第63页) 家庭暴力:男性主导机制下的女性,因自身不完美产生的羞耻感,成了家庭暴力的温床。(请翻到第121页) 男女爱情观的差异:爱情只是女人的事吗?(请翻到第187页) 欲望的主体:女性如何才能摆脱她们为男性特供的“虚假”形象?(请翻到第263页) 我是女权主义者,我是异性恋,我该如何踏被父权社会绑架的异性亲密关系?正如莫娜·肖莱所言:“每当一位男性敢于‘袒露自己的感受’,或者一位女性敢于‘看见并说出她发自内心的想法’,父权制秩序就被颠覆了。”
每满100减50 朝不保夕的人
朝不保夕的人
盖伊·斯坦丁
¥40.80
如果你的收来源和金额不确定 ? 如果你正在从事兼职工作或零工,工作临时化 ? 如果你在工作中很难培养和提高一定的工作技能 ? 如果你的工时过长,工作内容或地经常变动且不受自己控制 ? 如果你担心自己随时被炒鱿鱼,只好在办公室听话且上 ? 如果你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无法升职,也无法预期收的增长 ? 如果你对工作或老板不满,也很难通过发声渠道表达不满 ? 如果你遇上疾病、事故等意外,家庭和公司都无法给你补偿或支持 一旦你符合越多以上的描述,你就越可能成为盖伊·斯坦丁所定义的“朝不保夕的人”。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推动全球资本主义扩张,一些国家的政府强调通过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将风险转嫁给劳动者,让企业得以提高效率、适应国际竞争。在这股浪潮中,传统工人阶级在20世纪60年代争取而来的稳定就业和社会福利被不断侵蚀,劳动者的工时、薪资、工作地,甚至工作内容都可以被轻易变更。 非正式工或临时工、兼职工作者、自雇职业者、实习生、老年工人、移民工人,甚至高技能的知识或创意劳动者等,都正在沦为朝不保夕的人。他们低薪、收不稳定、工作临时化、岗位可替代性高、身兼数职、难以提升工作技能,时刻面临失业和就业不足的风险,缺乏稳定的雇佣关系和社会保障,更遑论就劳动者身份建立归属感和集体认同。 本书以朝不保夕群体的恐惧和欲望作为经济思考的核心,剖析该群体崛起的缘由和组成分子的样貌,反思他们为何会听信政治谗言而堕民粹主义的深渊,并提出要获得应有的自由与安全,基本收方案可取且必要。
每满100减50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
森舸澜
¥40.80
每一滴酒精都对人体有害,但几乎没有一个文明错过酒精,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森舸澜在本书中主张,酒精是人类早的随身携带的吐真剂,它带来迅速起效但温和稳定的理性掉线、创造性思维提升,一直是促人类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要素。在没有酒精的地方,代替它的是更加耗时的舞蹈、效果更难以控制的药物等。 基于对跨学科文献的综合梳理,森舸澜毫不夸张地提出:酒精启了现代文明,也助推着人类社会发展。人类对酒精的痴迷不是意外,而是演化的结果。承认酒精的积极意义,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它在现代社会提出的新问题。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