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道德话语
¥33.25
本书从宏观的、综合的视角,深系统地探析了“中国道德语言”的特定内涵、元隐喻、传统形态、伦理表意功能、伦理叙事模式、民族特色、价值维度、国际化等重要内容。论述了每个民族都有道德语言,但不同民族的道德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有巨大差异。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用于记载道德生活经历、交流道德思想、表达道德情感、叙述道德意志、说明道德信念、描述道德行为方式的工具,但由于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原因等内容。同时作者还阐述了中国道德语言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其价值不应该受到忽视。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汉语表达系统,反映中国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

农村个体日常交往关系研究 : 以民间信仰为视角
¥34.30
本书在河南农村地区选取四地作为田野调查地,在对本土民间信仰与四地基督教日常交往互动行为的观察与描述基础上,分析并对比不同历史背景、社会结构、制度环境下双方的思维方式、行动策略及实际表现,并尝试对其行解释。书中阐述了民间信仰则及其" 民俗"“习俗”“习惯” 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对现行管理政策行优化,通过鼓励农村宗教信仰活动向村委会备案的方式,将宗教信仰活动纳法治管理范围之中,使民间信仰活动即在尊重民俗文化的前提下更好地促民间文化的传承。

潼关县移民迁移安置研究:1956—1991
¥33.25
本书完整地再现了1956年至1991年潼关县移民迁移安置的历史史实。1955年7月, 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为了支援三门峡水库的建设,潼关县先后移民16463人,分别安置在银川、白水县和本县境内。移民迁移后因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等原因,不断返回库区。为了阻止移民返回库区,潼关县劝返移民,结果收效甚微。移民返回库区严重扰乱当地社会秩序。为了解决移民返迁问题,1962年陕甘两省召返陕移民问题座谈会,确定“回来多少,安置多少”安置返陕移民。潼关县返陕移民安置后,因生活条件差等原因继续返回库区。县内移民、后靠安置移民也乘机返回库区,严重地威胁着库区的安定。20世纪80年代,陕西省移民大规模的返库活动引起中央的关注。为了彻底解决移民返迁问题,中央决定由库区国营农场和部队农场退出30万亩土地,安置生产生活困难的10多万移民。1991年潼关县移民返迁库区,多年来的移民返迁问题得以解决。移民返迁库区后,潼关县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扶持移民,使移民走上致富之路。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 以基层为主导的嵌入式医养结合研究
¥34.30
本书在内涵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服务角度对我国当前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优缺发展趋势等展系统分析,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对以基层为主导的嵌式医养结合理论依据、发展环境和实施路径行剖析,结合保障视角下以基层为主导的嵌式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重探讨以基层为主导的嵌式医养结合研究在推动医养结台养老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层面的作用;同时将理论与实践新展有机结合起来,选取丰富的典型案例和实证,探索以基层为主导的嵌式医养结合的可操作性。本专著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强和可操作性。

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
¥29.75
中国当代公共政策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统根基。新中国监察公共政策深受传统“监察”思想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公共政策深受传统“谏议”思想影响;当代中国“基层民主自治”公共政策深受传统“施仁政”思想影响;当代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公共政策深受传统“重民生”民本思想影响;当代中国“上下来去”公共政策深受传统“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思想影响;当代中国扶贫公共政策深受传统“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影响;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公共政策深受传统“礼乐”思想影响;当代中国和平友好外交政策深受传统“和合”思想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不仅有利于一步完善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对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有莫大的裨益。

培根铸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33.25
《启智润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集》:本书立足于深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一步增强课堂活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有能力释疑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之惑,前提是自己要存“道”与精“业”,通过精选教学案例等手段对学生起到启智润心作用。本书围绕本科生思政课的四门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呈现一批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学理说得透、事例讲得活、学生听得懂、实践用得上的教学经典案例。

红色文化育人校本实践
¥31.15
1.红色精神引领学生发展的红色育人理念,基本内涵、核心要素与实践框架及特征。 2.红色经典阅读,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红色经典阅读方法、策略及路径。 3.红色课程资源发,基于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学习实际、发与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4.红色地方文化课程建设,基于地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如浙江萧山衙前农民运动讲习所、萧山红色资源库,设红色地方文化课程。 5.学校红色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尤其是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如“再走长征路”的展。 6.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物质、精神、制度以及精神文化建设路径与策略。

春风化雨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论文集
¥33.25
论文集择优汇编了2016年以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的理论成果。全书由党的建设研究、思政理论探索、教育工作交流、文化校园建设等四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思政理论课建设、师生关系构建、文化校园建设、思政队伍建设、校园媒体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紧扣新时代艺术职业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主题,入选论文选题科学合理、体现研究价值,观点独到鲜明、反映工作实践,论据丰富翔实、展现艺术教育,论证合乎逻辑、可资读者借鉴。研究成果大多围绕艺术职业教育主题,从多方面开展研究探索,反映出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关切和责任,体现了老师们的职业精神和工作经验,展现出作者对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较高认识和把握,有利于促进艺术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干部教师、推进教书育人。成果的结集出版,也有助于加强艺术高职院校理论研究的积淀和交流,增强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的应用性。文集收录的论文大多是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成果,其中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有多项成果是省、厅研究课题成果,是我校五年来关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理论的味道
¥34.65
本书共选取了“重 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的名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党报党刊、C刊上公发表的理论研究阐释成果八十四篇,总计二十二万余字。该书根据文章研究阐释了内容重,共分为“理论先声”、“价值引领”“文化建设”、 "创新发展”‘ 社会治理 ””学思践悟” 六个部分。另外,还涉及了党的政治建设、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价值引领、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

洪泽改革开放实录第四辑(第四辑)
¥27.30
为更好的记录洪泽改革放以来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我办在前几年陆续出版了《洪泽改革放实录》(辑)、《洪泽改革放实录》(第二辑)、《洪泽改革放实录》(第三辑)的基础上,2022年收集整理了收录了区委统战部门、区法院、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部门、区团委、区双拥、区供电及部分乡镇等单位稿件,通过编辑修改,查档校对,已完成《洪泽改革放实录》(第四辑)初稿,该书约25万字,比较全面地记述了改革放以来,洪泽相关部门在农村、统战、法院、共青团、供电、乡镇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及成绩。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物权行为理论
¥34.30
物权行为理论早由德国民法学家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末,新中国的民法学者始在国内法学刊物上介绍物权行为理论。但是,由于对中国近代中国民法学物权行为缺乏了解,学者间对物权行为理论在中国的引和发展历史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近代中国民法学早已引物权行为理论,并指导着立法和司法活动。 本书介绍了清末时期,随着西方法学的输,物权契约逐步中国法学人的视野。得益于日本民法学家的著作和演讲,近代的法学前辈们引了物权行为理论,并对物权行为理论行了深的探讨。本书对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物权行为理论的纵向发展脉络行了梳理,并指出物权行为理论在中国近代,已经切实地指导着中国的民事立法和审判实践活动。

拉丁美洲的社会救助 : 经验与借鉴
¥29.75
社会救助是最古老的社会保障项目,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助的发展完善,新时代,困难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升级,这就要求社会救助制度随之优化升级。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是最早在拉美地区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项目,其以“发展”为价值理念,把救助资格与教育培训、医疗服务和个人就业等人力资本发展政策结合在一起,这类新型社会救助项目改变了过去社会救助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残补、边缘的地位,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减贫方面的典范。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拉美地区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项目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回顾、主要内容的梳理和特与效果的分析,得出其经验与教训,为一步完善我国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提供借鉴与启示。在具体内容上,本书主要以墨西哥的机会计划、巴西的家庭津贴计划和智利的团结计划为代表,综合比较和分析了不同计划在限定性条件设置、目标设定、对象选择、惩戒与退出机制、执行监督、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总结得出了未来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优化改革的建议思路。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和青年形象
¥31.15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本书就青年形象与国家形象关系是怎样的?青年形象对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能起到什么作用?国家形象对青年形象的构建主要影响在哪些方面?这种关系性研究将有助于一步提升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效能等相关问题行了研究。书中提出要重解决青年形象融国家形象的路径,如国家形象体系是否有青年形象的传播与国际交流内容、是否有青年形象培育和传播机制、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关于形象的内容是否落实以及重解决国家形象与青年形象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问题。

法治、法律文化和法律语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29.75
本书是对法治、法律文化、法律语言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分三篇:法治篇、法律文化篇、法律语言篇。在法治篇中,首先揭示法治的必然、实然与应然的相互关系,法治与法律权威、法治信仰一体化,揭出德治的社会需要、法治的社会应然的辩证关系 ,力求法治和德治的现实统一。法律文化篇重在探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实价值、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建设的途径等问题。法律语言篇则通过语言与法律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探讨司法语境下法官的语言表达方式、法官的庭审语言对消除模糊性的影响,推求法律语言实现法律确定性之途径和司法语言专业化与大众化的融合路径等。

保险法前沿.第7辑
¥31.15
《保险法前沿》为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主办的系统丛书。本丛书立足于保险法学、侵权法、保险学等相关学科,旨在对国内外保险法学领域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深、及时、敏锐、多角度、前沿性剖析,以期推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与中国保险市场法制程。 本刊主要栏目有:年度法制报告、名家专论、专题研究、审判前沿聚焦、域外保险法、研究综述、保险法人物等。

残疾人保障与社保基金管理:理论、实践与案例
¥33.25
本书共分为八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部分是章至第六章,是理论与实践研究部分;第二部分是第七章至第八章,是案例分析部分。其中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小部分: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制度研究及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制度部分包括章至第五章。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分包括第六章与第七章。第-章以广西区南宁市为例,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的融合教育问题。该章对残疾人融合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成因行了探讨。第二章分别对我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与残疾人灵活就业制度行了探讨。第三章对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展了分析,提出了改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供给的新方案。第四章以南宁市为例,分析了助残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第五章对城镇职工大病统筹基金监管的现状行了研究,提出了推动城镇职工大病统筹基金监管模式改革、增强基金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等政策建议。第六章探讨了社会救助体系“短板” 之-的临时救助制度, 提出了提高立法层次、树立积极救助理念等政策建议。第七至第八章是案例分析。第七章运用实例,从残疾儿童的成长教育角度,分析了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的发展困境。第八章的案例由四个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系列案例构成,该章运用监管理论对养老基金监督管理行研究,探讨了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了新对

智能信息社会法治创新探索
¥34.30
本书通过对西方法治方法理论的溯源与梳理,从法律方法视角解读西方历史上法学家眼中深奥的法治涵义,观察中西不同的多元文化中的共通与对话、差异与竞争,找寻我们的文化定力位置,同时吸收其他法治文化有益的营养,从而使全球多元法治文化得以合理各安其位,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真正的对话、互补和提升。本书主要包含智能信息社会中的法律推理、多元法律 文化中的共通与对话、多元法律文化中的差异与竞争、智能信息时代的网络女性主义法学、智能信息时代的科技向善等方面内容。

佚唐善导著述的文献学研究
¥27.30
本著作共分三卷,第一卷是对唐代佚失古籍“五部九卷”的作者善导的研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中日两国都以中国古籍文献作为重要资料,有着共同的研究基础,但是部分资料的真伪还有待考证。除此之外,目前收集到的关于善导的古籍资料并不一定单纯指一个善导,无论国内还是日本,都需结合善导别名对现有资料行辨析,对相关古籍资料再次行收集整理。 此外,本卷还对唐代佚失古籍“五部九卷”作者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展论述。该作者善导在雕塑、诗歌、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他雕塑的龙门卢舍那大佛,鬼斧神工,在当今看来,仍然是最优秀的造像艺术。在绘画方面,他也有极高的天赋,其所画的净土变相图多达三百余幅,这在数量上是非常惊人的。这些“变相图”壁画,不仅反映出其卓越的绘画才能,更能展现出善导的绘画题材对后期“变相图”壁画艺术的重要影响。总之,“五部九卷”作者巨大的艺术成就,对当时及后世的诗、书、画等各个创作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在后期的朱耷、石涛等人的诗、书、画作品中都能看到,可见其文化艺术成就影响之深远。了解善导的艺术特色,将有助于我们一步理解“五部九卷”的成书思想与内容。 第二卷为唐代佚失古籍“五部九卷”的本疏研究。本疏为《观经四帖疏》,是主要阐明净土经典的一部文献。该疏约在公元8世纪中叶传日本,镰仓时代的僧人源空据此创立了日本净宗,善导的《观经四帖疏》遂成为日本净宗的根本圣典。该疏在宋代以后即在中国失传,清光绪年间杨文会杨文会,1837—1911,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字仁山,号深柳堂主人,自号仁山居士,安徽石埭(今石台)人。通过日本学者南条文雄南条文雄,1849—1927,原为真宗僧侣溪英顺之子,幼名格丸,美浓(今岐阜县)人。获取了大量日本遗存的中国佛教典籍,本疏即在其中。后来的印光在“《观经疏》阅三遍”之后给予本疏高度评价:“善导《疏》不用谛观其深意,但直释经文,裨中下根人,易于趣。及其趣,不言谛观,而谛观自然了了矣。可谓契理契机,善说法要。弥陀化身,殆非虚传。莲宗二祖,万代景仰。”释印光印光法师文钞[M]张育英,校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1204.但此时的本疏传世版本已有多处错讹,印光在日本藏本的基础上详加校订、略加注释,行多处正讹,重新出了新的版本。 第三卷为唐代佚失古籍“五部九卷”的具疏研究。这部分的研究遵循了传统历史文献学的思路,从书名书题考证到内容结构分析,从版本总结到甄选善本行异文校对,主要采用图表列举法由表及里行具疏的文献学研究。由于善导著作曾于国内失传而后近代得以回归的历史,这一部分又增加了对其传日本记录的考证,力求从历史的角度、融合的角度来拓宽研究的思路并且深化研究。通过对日本现存具疏版本的考察,可以大致还原出善导著作传日本后的流传轨迹。 唐代佚失古籍“五部九卷”的具疏传日本初期,留下了许多手抄写卷。镰仓时代,日本僧人明信为善导著作的版南宋寻访善本,此时的善导著作在中国基本失传,明信寻访无果而返。贞永元年(1232),沙门真继承遗志,完成了善导著作的版,此后逐渐形成了知真版、义山版、良仰版等诸多影响极大的本子,它们各自由不同的刊刻单位制作,有着不同的装订形式和印刷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善导“五部九卷”在日本不同时期的各个版本是研究日本佛书刊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日本佛书刊印以及善导著作的传播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对话:一个老师与一群孩子的三十载成长故事
¥23.80
本书以作者从教26年近一百五十万字的札记中精选的五十个小故事行场景再现,记录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真实而真诚的对话,展现新时代背景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探寻教育的真谛。阐述了教育的本质是对话——它就像一根神奇的魔棒促成了教与学的化学反应以及教师不论在“教的现场”还是在“育的战场”,运用生动而幽默的对话策略,就能轻松自如地把“事故”变成“故事”。本书不仅适合老师,更适合成人,尤其是父母。书中没有很多高深的道理,只有真诚的叙述,每一个简短的对话场景背后,可能是一个痛,也可能是一道风景。它从联结与理解、冲突与和解、思考与辨析、倾听与等待、尊重与信任五个角度选择了五十个对话小故事,展现老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良好关系,如何引导孩子从冲突中获得启示,从失败中汲取力量,从辩证思考中看待成功,从积极心态中获得成长。

档案与乡愁 : 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山东探索
¥33.25
本书以山东为例, 旨在厘清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路径和机制, 为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文献分析、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全面梳理和探讨中外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 从宏观背景、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内容范围、价值功能、模式原则、建设现状、建设主体、建设对象、建设环境、典型案例等方面对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行全面细致分析, 力求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山东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本书可为政府部门、档案主管部门在制定乡村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时提供决策咨询, 为乡村和档案机构展乡村档案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还可为文化遗产学、档案管理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参考。

传媒职业教育的文化符号
¥33.25
本书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例,为高职院校的职业属性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样式。本书介绍了学校的理念文化识别系统(校训、学校精神、三风等)、视觉文化识别系统(校徽、校旗、校歌等)、行为识别系统(师生员工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发展方向)、环境文化识别系统(校园道路命名、景观与环境规划与设计等),阐释全校广大师生员工有共同倡导、共同拥有、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本书结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文化产业、突出传媒特色的办学定位,系统展示学院建设具有鲜明的传媒职教特征的育人氛围经验与成果,展示学院完整的文化形象和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