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美) 戴维·珀金斯
¥34.60
传统教育体系中,有很多知识在学习者日后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即无法发挥生活价值。例如,二次方程式这类数学知识在未来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知识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呢?如何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和知识?传统教育如何才能突破种种障碍,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更实用、更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它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如果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多么不一样!
49元5本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萨尔曼·可汗
¥31.40
MIT和哈佛毕业的高材生缘何放弃金融分析师工作投身教育事业?YouTube上的“可汗学院频道”至今共吸引了163.3万订阅者,观看次数超过3.55亿次,它为什么如此大受欢迎?创始人萨尔曼.可汗阐述属于未来的教育理念——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现行教育模式已有200余年历史,可汗认为,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社交网络盛况空前的时代,免费、灵活、适合个体、全球共享的教育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本书中,他以“可汗学院”的成功为证,分析了当前教育各方面的缺陷和落后之处,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高效的新概念。 当教育没有了贫富之分,课堂没有了年龄之别,实习没有了假期之限,当学生始为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而学习,教育才能终达成其目标。 适合师生、家长及互联网文化爱好者。
49元5本 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
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
迈克尔· 柯林斯
¥31.40
《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是柯林斯在梅奥医疗研究中心担任外科住院医生的成长记录。他用幽默无比的笔调,生动刻画出了自己由被嘲笑不懂专业术语的菜鸟到住院总医生这四年忙碌且混乱的真实生活。将近1500个由生命、死亡和无眠夜晚交织而成的日子,构筑成这段从生涩到成熟的医生成长之旅。
49元5本 培训师的三堂必修课:学习方式、教学设计、工具和清单
培训师的三堂必修课:学习方式、教学设计、工具和清单
RoyV.H.Pollock
¥15.60
本书的写作设计有类似于ASTD领导力手册,但是更加优于后者,原因是除了概念、模型,还增加了拓展学习的文章、书目、,引导对实际业务的思考,概念或模式的应用内容,*终目的是读者有良好的阅读体验,能将了解和学习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行转化,在实际培训中也能够提供培训对象良好的培训体验。本书还能够跟6D紧密结合起来,原因是本书实际运用了6D的框架,在框架中,告诉你什么时候应该用到什么模型或理论,也就是说,介绍了那么多的理论和模型,*终用6D来串起来。
49元5本 思考与实践:本科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
思考与实践:本科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行政管理系
¥23.99
本书是有关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研究及改革的论文集,主要涉及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论运用、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等内容。全书展现了这一学术共同体为做好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对于广大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郝思恭,李梅贞
免费
思恭发来他的《润物无声》书稿,要我作序。起初,心中惴惴,因为没有底。一经捧读,颇感惊叹,一口气便读完。我被他们夫妇的舐犊之情、家教故事深深打动。
社区教育有效性诊断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
社区教育有效性诊断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
桑宁霞
¥9.00
《社区教育有效性诊断》课题研究了三年,做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一些成果和思考。之所以有一些成绩,同下面几个方面有重要的关系。
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学校教学领导的新探索
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学校教学领导的新探索
李雯
¥37.50
本书是近两年来北京市市级校长培训“国际合作校长培训项目”的部分学员成果,收录了北京市26位中小学校长在国家新课程改革和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度推进的大背景下进行学校教学领导创新探索的实践案例。本书分为“教师队伍建设篇”、“教学方式变革篇”、“教学管理篇”、“课程建设篇”、“校本教研篇”、“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篇”六大板块。在每个板块之下,包含若干个案例,这些案例是北京市优秀中小学校长们创新办学实践探索的鲜活呈现。另外,这些案例所涉及的学校有小学有中学,有城区学校有农村学校,有示范校有普通校,呈现了完整而自然的基础教育生态。本书能够为中小学校长改进学校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为教育行政干部了解课改推进现状和学校办学实践提供现实参照,为校长培训工作者理解基础教育变革和校长专业发展提供重要启发。
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社会学前沿论丛)
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社会学前沿论丛)
刘精明 等
¥46.80
本书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取向,结合个体主义、新结构主义和新制度主义三种分析阐释框架,较为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教育获得与教育分层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本书实证研究内容涵盖了两个主要方面。首先,关于教育获得机制的研究,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阶层背景因素对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类型教育的不平等的影响及其变化,揭示教育扩展对中国教育公平的影响特征,同时对制度性因素,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其次,本书还集中讨论了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个体教育水平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联特征,特别就具有质性差异的不同教育形式与个人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
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
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
都玉茹
¥21.99
“教育,终究是成就生命的事业,是成就人的事业,除了知识与考试,应该让每个孩子学会体验美好、学会爱、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悦纳、学会欣赏、学会思考……让他们在不断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明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生而为人的自豪与幸福。” 本书是一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人生体验的基层教研室主任,以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记录自己童年以及教书、读书、旅行、与友人交会、沉潜思考中发生的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生发的对教育与人生的一些独有的思考和体悟。本书并非完全从教育的单一视角切,而是从生命成长的宽度、从生命体验的高度,来思考教育到底如何成就一个完整的生命,成就一个完整的人。
打开孩子的心窗:北京八中的浸润式德育
打开孩子的心窗:北京八中的浸润式德育
北京八中初中部 组编
¥25.20
“先做人,再做学问”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八中人,做老师的要德才兼备,做学生的要品学兼优”。 ——这是北京八中初中部老师们引以自豪的育人准则,他们把“全面育人、品学兼优”的理念渗透在每天的教学细节中。在学科教学中行德育渗透,将德育化于无形,在尊重的前提下帮学生走得更远。 如何运用浸润式德育解决育人、教学的难题?如何把处在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期的孩子们引向正轨?读一读书中的故事和案例,就能领会到八中教师的德育艺术与精髓。
教育思想的演进(汉译名著本15)
教育思想的演进(汉译名著本15)
[法]涂尔干 著
¥11.26
《教育思想的演》根据涂尔干1904-1905年在巴黎大学设的“法国中等教育史”课程整理而成,是史学界公认的社会史的山之作。它考察了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教育制度和观念史,几乎涵盖了法国启蒙教育从早期教会的“肇发时期”到19世纪的“危机时期”的演过程。本书不仅把教育观念的演与思想体系史融通起来,也与教育体制内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形式环环相扣,以教育为视角和切,勾画了一幅现代性在制度化和文明化的意义上从生成到危机的全景。
中国省域成人教育竞争力报告(2006—2010)(职业与成人教育竞争力研究丛书)
中国省域成人教育竞争力报告(2006—2010)(职业与成人教育竞争力研究丛书)
陈衍 房巍 于海波
¥58.80
《中国省域成人教育竞争力报告(2006—2010)》,主要呈现“十一五”期间,我国31个省区成人教育综合竞争力、成人教育规模竞争力、成人教育保障竞争力、成人教育机会竞争力、成人教育质量竞争力,以及其下属二级指标的横向态势和纵向趋势,并以专题方式从省域视角对成人教育领域的若干优势和主要弱势作出评价。 采取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形式展示主体内容,力求直观、客观。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小说的家园探寻研究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小说的家园探寻研究
李雪梅
¥16.80
本书从思想、记忆和神话的角度出发,考量了西尔科在《典仪》、《死者年鉴》和《沙丘花园》中对文化家园、历史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政治探寻,揭示了印第安人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下的生存困境和他们为了寻求文化、历史和精神的家园而做的不懈的努力,在澄清历史积淀的过程中,让印第安人小写的印第安历史浮出水面,使被消声的少数族裔群体重新步入历史话语的空间。本书通过西尔科三部小说中所呈现的印第安人对文化、历史和精神家园的孜孜以求,一方面揭示了家园背后潜藏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内涵,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印第安人生存境遇的忧思,凸显了家园探寻的当下意义。
当代中国教育(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当代中国教育(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顾明远
¥17.36
在中国,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和生活现象。本书作者顾明远先生结合长期的教育研究和实践经验,从中国教育的诸基本层面出发,结合近五年中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向读者介绍了中国教育与个人成长、国家发展和社会步的基本关系。对近期高考改革、大中学校衔、教师资格认定等等突出的教育变革与引发的问题也一一行了探讨。
行走的思想:英美访学随记
行走的思想:英美访学随记
冯秀军,李庆霞,白显良,王智,徐艳国(著)
¥22.57
2014年,*社科司选派冯秀军、白显良等4名优秀思政课教师赴美国和英国访学数月,本书即作者访学期间,观察英美两国思政课教学乃至整个国民教育时所思所想的结晶。全书由40篇随笔组成,以小见大,从英美访学期间的一些细节问题谈起,如美国人眼里的中国、英美国家的外语教学、英美美国贫困阶层的发展空间、英美如何行感恩教育、美国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领袖等方面,思考并比较中西教育理念乃至中西文化的差异。
与孩子一起成长:北京八中的家校合力教育
与孩子一起成长:北京八中的家校合力教育
北京八中初中部
¥24.31
北京八中学生发展良好、成绩优异的原因,除了优质的学校教育外,还在于学校对家校合作的重视。多年来北京八中初中部举办家长学校、召家长会、发放家庭问卷、深学生家庭走访,在提高家校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家长从关心孩子的分数转变为关注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一些家长已俨然成为经验丰富的“教子专家”。这些家长与学校一起,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 本书集结了多篇家长作业和案例分析,内容涉及学习习惯养成、生活习惯养成、品格熏陶、亲子有效沟通、心理健康建设等各个专题,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在培养孩子上应该扮演的角色,与孩子一起成长。
49元5本 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
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
南振中
¥11.40
本书共收录作者在大学任教期间回应大学生关于专业学习、读书范围、读书方法、读书习惯及学养风范等问题的书信75篇。全书图文并茂,共20余万字。循序渐地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的问题,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过程。书稿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问题;在形式上,以书信体的形式交流,体现了平等的视角,以案例引、用案例说事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供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史(1950-2015)(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65周年(1950-201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史(1950-2015)(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65周年(1950-201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史编写组
¥39.00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65周年庆典出版物。本书回顾了人大法学院65年来的光辉历史,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参加国家立法司法咨询活动等情况。内容包括高歌前行:新中国法学教育的个、曲折前行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师生与政治运动、特殊年代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沉寂后的新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重建、铅墨春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
高校科普工作论(科学技术委员会战略研究重大专项)
高校科普工作论(科学技术委员会战略研究重大专项)
顾建民
¥33.34
本书主要包括内容上相互联系、时序上依次推的五部分研究:高校科普工作的背景与理论研究、高校科普工作的国际与比较研究、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现状与问题研究、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政策与策略研究以及我国高校网络科普发展的构想与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65周年(1950-201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65周年(1950-201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发展史编写组
¥83.34
  本书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科发展史》的续编。宗旨是回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历程,总结办学经验,提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学术思想精髓和特色,发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学术传统,并以此为契机,一步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国内外兄弟法律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学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学术影响力一步提高,在推动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事业步方面做出更大贡献。上卷“学者观实录卷”是本书的特色所在。之所以称为“实录”,是因为这一部分几乎都是由学者们亲自撰写或过目审定的。下卷“学科发展史卷”主要是继2010年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科发展史》而作的近五年来的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