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发现唐诗之美
发现唐诗之美
王子居
¥13.88
作者通读全唐诗后,对唐朝诗人和诗作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并根据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排行和解析。 本书对唐诗的艺术特点、写作方法,诸如格律、气韵、气象、意象、境界、意境、物象、词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解析,对炼字等具体写作方法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以期读者能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 本书对五绝、五律进行了总体的分类、排序、讲解,尝试用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全唐诗进行了一次新的归类和总结。
每满80减40 重复之美:威廉·斯潘诺斯的诗学研究
重复之美:威廉·斯潘诺斯的诗学研究
郑宇
¥19.20
  郑宇所著《重复之美--威廉·斯潘诺斯的诗学研究/人文学术》多方位地评介了美国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威廉·斯潘诺斯的诗学思想。斯潘诺斯长期就职于纽约州立大学的宾哈姆分校,在20世纪70年代创办了颇具时代意义的国际理论期刊《边界2:后现代文学杂志》,并从1970年到1986年担任其主编一职,为后现代主义研究提供一个较高层次的展示平台,是继伊哈布·哈桑之后杰出的后现代主义者。斯潘诺斯的研究视野覆盖了当代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美国例外论、全球化进程等,是西方后现代学术领域内较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每满80减40 德国的文学与艺术(外国文艺理论丛书)
德国的文学与艺术(外国文艺理论丛书)
(法)德·斯太尔夫人著,丁世中译
¥14.87
为什么法国人不能公正地对待德国文学 我可以非常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说在法国懂德文的人很少,说德语的妙处、特别是诗歌的妙处不可能迻译成法文。条顿语言相互迻译是容易的;拉丁系语言相互之间也是如此。但拉丁语却不能表达日耳曼民族的诗意。为一种乐器谱写的乐曲,换成另一种乐器演奏就不成功。何况德国文学作为完全独特的文学,其历史充其量也不过四五十年;而近二十年来这里提到“近二十年来”的政治事件,表明本章定稿是在一八九年,即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整整二十年。(原编注。本书注释大部分借自法文版原著编注,少数为中译者注,除作者若干简注外,均不另注明),法国人忙于政治事件,对文学的研究已完全中止。 然而,如果说法国人对德国文学不公正仅仅是因为不了解,那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就不免肤浅了。法国人对德国文学确实抱有成见;但这种成见却起源于一种模糊的感觉——即感到法、德两个民族观察、感受事物的方式迥然不同。 在德国,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固定的趣味,一切都是独立自主的,都是富于个性的。对一部作品的评判是根据个人的印象,而不是根据什么规律,因为也根本不存在任何普遍承认的规律:每个作者都有自由创立新的活动范围。法国大多数读者的激动感奋、甚或娱乐消遣,都不能损害自己的文学良知:他们在这方面有良心苛责感。德国作者自己造就读者;在法国,则是读者指挥作者。因为法国有才智的人远比德国多,所以读者的势力大得多;而德国作家则高踞于评判者之上,对之进行统治而不是听命于他们。正因为如此,这些作家很少从批评中求得长进:读者或观众不耐烦的心情并没有迫使他们削掉作品中冗长的章节;他们很少能做到适可而止,因为每个作者总是将自己的观点不厌其详地娓娓叙来。要他们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些观点已引不起兴趣,这只能靠别人。法国人是通过别人的存在来思考、生活的,至少在自尊心这方面是如此。他们的多数作品使人感到:主要的旨趣并不在于讨论的题目,而在于自己能产生怎样的效果。法国作家总是处于社会联系中,甚至于创作时也是如此,因为他们并没有忽略别人的评判、嘲笑,以及正在时兴的趣味,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忽略所处的特定时代的文学权威力量。 写作的首要条件,乃是具备生动活泼而又强劲有力的感觉方式。从别人身上来研究自己应当感受些什么、自己获准说些什么,这样的人就文学观点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整个这句话以及类似语句,都是影射拿破仑帝国政权强加给法国思想运动的约束。。无疑,我们天才的作家们(哪个国家比法国有更多这样的人才!)只服从无损于自身特点的那些约束:但只有对这两个国家进行集体性的、现实的比较,才能弄清楚为什么它们难于相互了解。 在法国,阅读一部作品大抵是为了议论它;在德国,大家几乎是孤独地生活着,因而要求作品本身给读者做伴;作品本身只是社会的反映,却又要求作品同人的灵魂搞“社交”,这又如何行得通!在僻静的隐居之地,没有比社会上的思想显得更单调凄凉的了。孤寂的人由于缺乏外部运动,便需要内心的激情来代替这种运动。
每满80减40 老子走近青年(第三卷)
老子走近青年(第三卷)
沈善增
¥0.99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每满80减40 老子走近青年(第一卷)
老子走近青年(第一卷)
沈善增
¥0.99
现在,书店里关于《老子》、《庄子》、《论语》等古籍经典的注译本、解读本、研究著作明显的多了起来,这种市场变化,反映出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对古籍经典的兴趣在自发的增长。这种现象十分可喜,我从《还吾庄子》、《还吾老子》的写作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老子》、《庄子》、《论语》的卓越与伟大,深为中华民族有这样杰出的思想家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常有相识恨晚之感,因此,对今天的年轻人有这样好的读书求真知的条件十分羡慕。
每满80减40 中国笔记与游记名篇讲解
中国笔记与游记名篇讲解
萧枫
¥1.92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 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每满80减40 隐没地
隐没地
王征
¥41.86
《中国摄影文丛:隐没地》是一本文学与影像越界结合的图书,创作者从本心、本性出发进行发现与表达,全书图文并茂,约9万字、500幅影像,记录了影像与文学及外部多学科的创作交流活动。
每满80减40 千秋寂寞心·古典诗词感发
千秋寂寞心·古典诗词感发
龙平
¥10.46
《千秋寂寞心 古典诗词感发》以小品文形式呈现,凡五十篇。 一篇之中,大多分为两个部分:一则解释主诗,一则论述诗法。 约而言之,一为诗词之大义,一为诗词之鉴赏,一为诗词写作之要点。 开创了古典诗词赏析的全新路径。
每满80减40 文学可以这样读
文学可以这样读
闫婷婷
¥3.17
《文学可以这样读》通过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旨在告诉人们读书不只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还有读人性,感受灵魂的跳动。
每满80减40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6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6
老愚
¥2.18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每满80减40 大师解读中华文化经典丛书(套装4册)
大师解读中华文化经典丛书(套装4册)
汉唐,刘英楠,于唐,李名山,李贵银,刘新新
¥73.60
大师解读中华文化经典丛书
每满80减40 “三言”“二拍”的世界(品鉴可与金瓶梅媲美的名著,点评俞伯牙、杜十娘、秋香、等人物。通晓世情,了解中国人的处事智慧。)
“三言”“二拍”的世界(品鉴可与金瓶梅媲美的名著,点评俞伯牙、杜十娘、秋香、等人物。通晓世情,了解中国人的处事智慧。)
陈永正
¥14.94
《“三言”“二拍”的世界》是陈永正仅有两种古代小说学术随笔作品之一。“三言”“二拍”是流传颇广的五部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其中,“三言”是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在这本书里,作者不拘一格地谈论“三言”“二拍”的中的故事与人物,作者及作品影响力等,将文学鉴赏与历史考证相结合,解读评深浅出,且生动耐读,引导启示读者于细微处一步步探究“三言”“二拍”;既充满奇趣,又有社会现实意义的独特文学魅力。是一本雅俗兼顾、能让人轻松读懂的名家鉴赏辞典。
每满80减40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
顾红亚 著
¥19.90
《故事新编》自诞生起,就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书从以往人们所忽视的《故事新编》与越文化精神的联系手,选取了其中的务实、创新、复仇、耿直等五个方面,分五个章节行论述,叙述了古越历史上该精神的表现,鲁迅自身在言行、作品中透露出的这种基因,以及*终鲁迅在《故事新编》这部作品中人物身上对这种精神的演绎,以期勾勒出鲁迅根植于故乡的精神内核。
每满80减40 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
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
刘上生
¥29.00
《红楼梦》“大旨谈情”。本书即从小说写情的回目出发,撇开繁琐的考证和抽象的理论,结合小说的成书、版本、人物形象和具体情节,致力于为大众读者讲解《红楼梦》文学世界所蕴含的情感和艺术。作者熟悉《红楼梦》,对诸多细节别有会心,可以帮助“红”迷们真正走近《红楼梦》。
每满80减40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宋烨
¥52.80
本书围绕着“古典诗歌鉴赏和创作活动中审美愉悦感究竟从何而来”这一核心议题,指出在解释审美愉悦来源之问题时,西方美学与中国古代诗学这两种思想话语不谋而合的认识论基础,即均认为艺术审美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而审美愉悦则是一种认知上的愉悦。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来源于作品为心灵带来的认知上的特殊拓展。解决来源问题之后,本书一步回应了审美分歧、美的普遍有效性、诗歌艺术风格的偏好等问题,为更统一的审美见识和更广博的审美趣味奠定理论基础。*后通过对古代诗学核心概念与重要命题的逐一考察,建立起了以“诗以识为主”这一命题,统摄“言志”“缘情”“主气”“尚意”“立格”“宗理”等古代诗学理论体系中的传统命题,完成对古代诗学理论资源中基本命题的统一。
每满80减40 西方人文社科经典原著选读
西方人文社科经典原著选读
翁学东
¥34.65
本书是作者在设《西方人文社科经典名著选读》研究生课程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中央财经大学设此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拓宽人文社科研究视野,尝试突破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启发学科交叉研究的选题。本书内容是西方古代文本部分,主要由古希腊罗马及希伯莱经典文本组成,除了后一篇的作者是英国近代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外,其他文本的原作者均为古代作家(中世纪之前),所有文本均为英文译本,可以让我们对古代地中海文明有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在英文文本下有注释,每一篇之后有中文的读后感与阅读思考题,有助于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作为研究生读物已充分得到学生的喜爱。
我们仍在谈论杜拉斯
我们仍在谈论杜拉斯
黄荭
¥41.30
本书是关于杜拉斯的学术随笔,作者是我国知名杜拉斯研究者,也是法语学者和译者,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黄荭老师。本书从杜拉斯在中国的译介接受、杜拉斯的写作阶段与母题、杜拉斯的经典化乃至传奇化(包括其通过写作自身建构的部分)、相关书籍及专著的介绍等角度出发对杜拉斯及其文本进行阐释,其中穿插着作者在研究、翻译杜拉斯的过程中发生的奇遇与生活的转变。本书除了关于杜拉斯的论述文章,还收入两篇黄荭、袁筱一和法国杜拉斯研究专家阿梅尔的对谈,以及两篇为发表过的杜拉斯相关的短篇作品。
每满80减40 诗不在远方:汉语先锋·第三辑
诗不在远方:汉语先锋·第三辑
沈浩波 主编
¥52.00
磨铁读诗会最新出品的年度诗选,网罗当下最新鲜的诗歌,经过专业的筛网式编选,呈现年度最佳诗歌100首,并推举十位出色诗人,带来他们的深度访谈和观念演讲。反对矫揉造作,拒绝过度修辞,用一本诗集,重塑对当代诗歌的认知。是诗歌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年度资讯,也是诗歌新人的最佳门实践指南。 诗不在远方,而在在出租屋里、地铁上、医院、工地、矿井,在家人和餐桌旁边。 诗不写远方,写普通人恋爱婚姻、人际交往、工作的疲惫和日常遭遇的美好有趣。 我们就在这些具体的小地方,用诗歌忠实地记录这个时代。 好的诗歌里,有人间疾苦,也有人间烟火。
每满80减40 德意志文学简史
德意志文学简史
[德]海因茨·史腊斐
¥45.00
※ 德意志文学的深度阐释,荣获德国文学评论*高奖默尔克奖。 ※ 中文版首版豆瓣评分9.4,长期雄踞豆瓣外国文学史图书排行榜第六名 ※ 二战后正视“德意志性”的重磅批评之作,日耳曼学学者触及灵魂的自我审查 德国文学的伟大作品姗姗来迟:在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文学的经典时代之后,才有了我们现在算作世界文学的德国作品。这部小巧而富有启发性的文学史追溯了这种延迟的发生。凡是文学史,都以呈述文学史貌为撰写准绳,而《德意志文学简史》的研究却难得采取了一种严肃的辩争方法,认为那些做日耳曼学的人,首先应当扪心自问:是否在文学研究中躲避了那个广受诟病却从未辨明的德意志性?是否在那些不愿看见的东西(比如遗忘和错误的判断)面前下意识闭上了眼睛?史腊斐在《德意志文学简史》中寻求建立一种全新的因果关系。 ———————— “德语文学史上有过两次*高峰的出现,本书将它们放在特殊的历史前提下来考察:18世纪晚期,德意志文学*次异军突起,成为欧洲文坛领袖,这次崛起与莱辛、赫尔德、歌德和席勒的名字联在一起;德意志文学第二次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在20世纪初,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的读者依然在阅读那个时期的作家:里尔克、卡夫卡、施尼茨勒、斯蒂芬·茨威格和托马斯·曼。” 作家,尤其是表现主义作家,既惊惧于历史中的预兆,又为其所吸引,而历史的真实*终超越了文学想象中的灾难。 语言的自由是文学生存的基础,文学想象力不能受政治和道德的约束。如果作家必须先对每个词进行审查,判断它们是否属于违禁语之列,它们是否在为德意志犯下的罪行辩护,他就失去了自由想象的勇气。
每满80减40 论语(少年国学无障碍阅读)
论语(少年国学无障碍阅读)
顾迁
¥15.00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经典。书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教给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本书内容包括注释、翻译、解读,释读准确,言简意赅,是了解《论语》这一经典的优秀读本。
每满80减40 汉唐乐府学典籍研究
汉唐乐府学典籍研究
郭丽
¥44.00
《汉唐乐府学典籍研究》首次全面考察乐志、乐录、歌录、解题、诗学五类乐府学典籍,具体分析各类典籍所含乐府学内容,梳理各类典籍所载各项内容间的前后沿革关系,揭示其乐 府学价值,为这些乐府学典籍确立了历史坐标,对这些典籍涉及的乐府学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本书对于了解汉唐乐府学典籍留存情况和深认识汉唐诗歌史提供了很好的指 引和参考,也为研究汉唐乐府学史并终描述出完整乐府学史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