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中华佛教文学史(精)--孙昌武文集
中华佛教文学史(精)--孙昌武文集
孙昌武著
¥58.80
佛教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发展中,在文学领域发挥了重大影响;而中国文学对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二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推动对于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文学史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本书即专门探讨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学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诸多现象和问题。 本书原为季羡林、汤一介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华佛教史》之《佛教文学卷》,今加以修订出版,全书分十三个章节,自佛教初传中土时的佛典翻译直至近代文人与佛教,基本按照历史顺序,分门别类地对佛教影响于中国文学的现象加以讨论。对佛教信仰、佛教思想如何作用于中国文人的文学创作行了历史的、概括的描述,堪称作者关于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每满100减50 中国村落史
中国村落史
胡彬彬
¥127.40
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在这样一种文明结构中,星罗棋布生长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村落,是长久以来中国人基本的生产单位和社会组织,是孕育中华文化的基础构成,也是在中国广博的地域和漫长的历史演中,一种历时悠久、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时空坐落。涵养衍生于传统村落中的组织结构、传统智慧、文化观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分,至今仍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气质,构成了极为牢固又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的内在特征与外在形态。 在城市化高歌猛的现代中国,传统村落面临急剧消失的生存危机。因此,对现存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行抢救性发掘与研究,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本书作者在数十年间寻访中国境内传统村落5000余个,积累了海量的田野考察资料。通过对新材料的整理研讨,对历史文献典籍的引述探究,本书徜徉古今,从文明发源写到现代中国,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完整呈现并深阐释了中国传统村落的演变发展,讲述了不同时期传统村落的特征,其文化意义及其与时代背景、社会制度间的交互影响。在层次递的历史爬疏和条分缕析的引经据典背后,中国传统村落的全景式面貌跃然纸上。 遍布中华历史天地间的传统村落,既是一种特殊的空间聚落,又凝结着在其间生产生活的中华各族人民的生活传统、社会交往、生存哲学、艺术审美。可以说,传统村落是一种文化聚合体。当今天我们重新触摸传统,这些村落遗存的价值已经突破其所存在的时空,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是理解传统中国的重要路径,也是记录民族记忆、激活文化传统,连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更是构建中国文化研究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方法。 
每满100减50 中国油船研发史
中国油船研发史
李刚强;尚保国;李晓峰
¥39.99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地介绍油船研发史的书籍,全书简述了油船的产生、研制过程、特征特、关键技术和应用评价等,重介绍了油船研发的过程及一些典型油船的研发情况。 本书面向船舶专业大学生以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船舶工程师,旨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难题提供思路。  本书图文并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读者明了油船的研发设计技术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上的重大作用。
每满100减50 中国文论通史(修订版)
中国文论通史(修订版)
周兴陆
¥79.99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一般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分界,此前的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此后的称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似乎发展到晚清就结束了,现代的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外国借来的。到底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是不是断裂的关系?“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理论是否完全是外来的?传统与近现代文论存在怎样的“通”与“变”的关系?本书以翔实的文献梳理、材料解读和理论阐释,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将自先秦至1949年的文学理论批评作古今贯通式的研究,阐释传统文论的发生、发展,以及向近现代的演变和新生。
每满100减50 屈原精神传承接受史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屈原精神传承接受史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龚红林著
¥76.80
本书以历史文献和社会民俗为两翼,考察两千多年来屈原精神传承受的历史全貌。书稿主体内容分为五章,在充分阐释“屈原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对“屈原精神”在不同社会阶层和群落之间(民间、文人、官方、域外等)的文化传承谱系及其受行了系统的研究,是对屈原及其精神传承受通史行研究的重要成果。
蜀志类纂考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试读本)
蜀志类纂考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试读本)
王炎,王文才著
免费
王炎、王文才著《蜀志类纂考释》是对宋代以前蜀地方志进行整理、研究的专著。上编《蜀志叙录》就历代蜀中古志列举为十六类目,按类分书,各作梳理,以概括蜀志之流变。下编《蜀志类纂》就史籍所载,征引佚文较多之三十余种,尤以扬雄《蜀王本纪》、谯周《三巴记》、陈寿《益部耆旧传》、李膺《益州记》等为重点,博搜群籍进行辑佚、考释。
东京梦华录笺注(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东京梦华录笺注(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宋]孟元老撰 伊永文笺注
免费
《东京梦华录》,是一部以精细的笔致,着力描写北宋东京汴梁城(今河南开封)的都城风貌和市民日常生活旧事的作品,被誉为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东京梦华录》共十卷,孟元老撰,成书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主要记述北宋徽宗年间的东京城市生活,是研究北宋时期社会经济、风俗文化、城市生活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其中卷一记述都城东京的概貌,包括皇宫建筑、官署布局;卷二至卷五描绘东京当时的街坊、寺观、桥巷等,既有皇家礼仪和王公贵族的奢华生活,又有市井小民的风土人情;卷六至卷十则记录当时的岁时节令,民俗风尚。 《东京梦华录笺注》是比较权威的笺注本,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徵引过千种相关史料、文学作品注解原书,并配有大量古本插图,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当时的建筑风格、武器装备、饮食特色等,提高了本书的可读性。中华国学文库本以简体横排的形式印行。
李翱文集校注(试读本)
李翱文集校注(试读本)
[唐]李翱撰 郝润华,杜学林校注
免费
《李翱文集校注》十八卷,附录四卷,唐代李翱撰,郝润华、杜学林校注。李翱,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早年师从梁肃,后与韩愈交游,其文各体兼善,尤擅赋与碑传,为苏洵、宋濂、全祖望等所推崇。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成化十一年冯孜刻、嘉靖四年舒瑞重修本《李文公集》为底本,以汲古阁本、日本刻本、光绪本为校本,参校《文苑英华》、《唐文粹》,以及两《唐书》、《唐摭言》、《八琼室金石补证》、《唐诗纪事》、《中山诗话》等文献,全书加以笺注,并补遗文八篇,诗六首,书末附录有关传记资料,以及文集序跋等。
每满100减50 长江文明
长江文明
冯天瑜;马志亮;丁援
¥24.99
人类文明是江河的赠礼。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也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的印证。自唐宋以来,中华文明的重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长江孕育并见证了数千年来中国历史的勃兴与流变。本书纵览古今,在全球视野之下,综合介绍了长江文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化优势,及其发展历程、文化分区。长江全流域资源丰厚、人文兴盛、经济繁荣,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符号,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维持着中华文明的持久生命力。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长江流域的自然与人文行了全方位介绍,并历数了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特征,与长江文明行对比辨析。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长江流域的认识和考察也是逐步形成的,作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破区域阻隔,从中华文明的高度重新建立对长江文明的整体性认知,详解长江、黄河并立的文明格局,定义长江文明的历史角色。本书提纲契领、面面俱到,从时间、空间、自然、文化多个维度讲述,同时又简明、易读、丰富,是史学名家面向大众推出的文化读本,一书通晓长江文明分支及内核。在长江文明的统一概念之下,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更成体系,因此本书也是剖析长江全流域自然条件与人文理路的指导性书籍,对长江地区未来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江水滔滔而逝,奔涌数千年,长江沿岸孕育了太多中华文化地标、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华英杰,形成了推动中华大地不断更新发展,塑造我们共同的民族品格与家国记忆的强大文化力量。在长江文明这一统一的概念之下,文化记忆与遗存将更成体系,唤起对长江流域历史与将来的更多关注。
每满100减50 论历史
论历史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27.99
本书是霍布斯鲍姆的史学理论文集。霍布斯鲍姆在书中探讨了历史的理论、实践及其发展和它与现代世界的联系。这些范围广泛的论文论述了历史的撰写、历史的滥用及历史学家责任的问题;论述了社会的历史和“来自下层的历史”;论述了马克思和当前历史研究的趋势和时尚;论述了欧洲、俄国革命及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方兴未艾、堕落成性的普遍的野蛮。 这些论文展示了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对研究历史的热情洋溢的信念,以及深邃的分析、广博的论说和独到的见解,这些足以令他实至名归。
每满100减50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渡辺信一郎
¥27.99
本书在清理学界关于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对“天下”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重新返回史料,检视唐代以及汉代“天下”观念的具体含义及其变化的轨迹。作者主要沿着两条线索展:一是分析从先秦至唐代“天下”观念含义的变化,二是讨论这一观念落实为具体制度的过程,并选取两项重要的设置,即宫阙、华林园以及南郊祭天,来揭示古典国家观念如何形成国家制度,并具体发挥作用。从而揭示了天下观与天下政体结合的发展历程,提出一元化的天下型国家理念。同时又能考虑战国、汉代、六朝、唐代诸朝的时代特质,说明天下型国家如何受时代影响,但在时代变动之中仍有其不变的结构。本书涵盖领域广,内容充实而鲜明,视角独特,分析细密,新见迭出,富有启发性,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天下观、中国古代国家形态不可不参考的力作,也对今天我们思考国家模式和实际秩序颇有启迪。
每满100减50 孟子性善论研究(再修订版)
孟子性善论研究(再修订版)
杨泽波
¥31.00
书稿通过对孔子心性之学的详细研究,阐述了孟子性善论的特,及其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性善论对后学的影响,而完成了杨教授“伦理心境”理论的建立,证明孔孟心性之学之间存在重大分歧,重新探讨孟子的义利思想等三项工作。
理想国M译丛二战记忆系列(全九册)
理想国M译丛二战记忆系列(全九册)
[荷]伊恩·布鲁玛;[美]大卫·I·科泽;[英] 劳伦斯·里斯
¥735.70
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普里莫·莱维 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感谢那些要求、甚至逼迫我们讲述一切的人,因为他们想听到、想知道发生在奥斯维辛的那些人、那些事。——凯尔泰斯•伊姆莱 我们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毕竟,这是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也是祈祷着走毒气室的“存在”。——维克多·弗兰克 本书力图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对人类历*深重的罪行行*透彻的诠释,这就是奥斯维辛。 历史不是剧本,真相永远不止一个。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终解决”有关——奥斯维辛,是集中营指挥官霍斯等纳粹官员的奋斗史;是波兰人、吉卜赛人、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的情感炼狱;它是一个八岁德国女孩一天起床,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吉卜赛人,被扔奥斯维辛的故事;它是战后幸存者回到家乡,却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奥斯维辛更糟的故事……这部书没有孤证,每一个说出来的字,都出自两处以上的历史记录,包括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亲历者访谈。 “人们问我,你在奥斯维辛学到了什么?我想我只能确定一件事:没人真正了解自己。”1944年11月,希姆莱要求艾希曼停止驱逐匈牙利犹太人,并说:“到目前为止你一直都在灭绝犹太人,但我现在命令你从今天起变成犹太人的拥护者。”人的行为和信念能顷刻颠倒,因应自身处境(situation)而朝着没有预料到的方向演变,这恰恰是所谓的“人性”。 奥斯维辛是一个更大的故事,我们从未真正了解它。这里所涉及的故事,有不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每满100减50 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
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
[德] 扬·普兰佩尔
¥60.00
快乐、愤怒、厌恶、恐惧、悲哀和惊讶,跨越了文化隔阂,是所有人都有的情感。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启蒙运动到大众传媒时代,从拿破仑写给约瑟芬的情书到奥巴马写给女儿们的信,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到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情感在历史发展程中发挥着催化作用,不同文化在不同时期对情感的处理方式亦存在差异,但关于情感这个古老而又新鲜的研究领域其实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 目前对情感史的研究有两大派别,其中一派是普遍主义派,认为情感是一种内在、跨越历史文化的东西,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表露的方式不同。另一派是社会建构主义派,认为每一种情感都是由时代文化而定,而且会反过来对个体的自我感受发生影响,因此有自己的历史。围绕着这两个观形成两大阵营,争论十分激烈,持续至今。
江标集--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试读本)
江标集--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试读本)
郑麦编
免费
江标(1860—1899),原名善寰,字建霞,号师鄦,自署笘誃,又署灵鹣。江苏元和(今苏州)人。生于清咸丰十年庚申(1860),卒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是我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维新派重要活动人物之一。1894年,任湖南学政,大力进行教育改革,整顿书院,推行新学,奖掖人才,开湖南维新之风。江标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作,生前刊行的只有《红蕉词》一卷、收入《灵鹣阁丛书》中的《黄荛圃先生年谱》二卷和《宋元行格表》一卷。 《江标集》,约293千字,是江标著作的标点整理本,纳入中华书局“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即文录、诗词、黄荛圃先生年谱、政治经济言(节录)、附录。编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郑麦。
每满100减50 十九世纪西方演剧与晚清国人的接受
十九世纪西方演剧与晚清国人的接受
孙柏
¥35.00
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和晚清到民国初年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有着极为密切而直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段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区,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我们习惯性地把西方戏剧看作一个连续一致的整体,以易卜生式的戏剧作为现代戏剧合法的存在形态,因而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清末出访欧洲的国人所观看和受的实际是十九世纪西方的主流戏剧,它属于可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戏剧”的完全不同的剧场史范畴。 本书的基本目标就是希望通过重新检阅晚清国人出访欧洲留下的观剧笔记材料,对中西戏剧交流史上这一被遗忘甚至可以说是有意无意被抹去的段落予以发覆。它的一方面的工作是通过对中文和英语原始史料行参证阅读,复原十九世纪英国以及欧洲戏剧的历史真实景况;另一方面则聚焦于晚清国人的受层面,不仅还原这些丰富史料中所记载的基于切实感受的观剧所得,而且提请注意史料撰述者如何以前现代中国既有的“百戏杂剧”等观念来应对他们在西方剧场里面遭遇的新鲜事物。
每满100减50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刘刚;李冬君;
¥19.99
中国思想史上,并非全是王权主义,也有过思想共和。 公元1世纪到公元17世纪,是思想共和的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思想共和以三次文化相会为标志,出三个新的历史时期。第yi次是孔子与老子的相会,带来了诸子百家兴起,形成了中国传统;第二次是西域思想中土,与中国传统融合,而玄佛合流,庄禅相融,儒释道合一,在此基础上,有了朱熹、陆九渊、陆九龄之约,使中国思想第二个发展周期;第三次是东方的徐光启与西方的利玛窦互动,中国思想触及西学根底,启了中西会通的转机。 中国思想史上的这三次相会,是三座里程碑,为古代中国带来了文化转型和历史转折。孔子和老子的相会,将中国思想导文明的轴心期;西域思想东渐之后,中国、古希腊、古印度三大轴心期文明一体化,具有世界性的思想诞生;徐光启与利玛窦在中国握手,为中国近代史创了中西会通的科学范式。 -------------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 第yi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 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每满100减50 对话商鞅―― 探寻商鞅变法背后的管理心理
对话商鞅―― 探寻商鞅变法背后的管理心理
曹辉,解婧怡
¥4.60
本书以《史记》和《云梦秦简》为主要依据,用虚拟对话的方式,推导出商鞅变法的历程,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又没有违背历史记载和历史常识。全书从商鞅被迫谋反讲起,阐述商鞅重农抑商、告奸连坐、焚烧诗书的意义,探寻史书记载中,诸如秦孝公让位给商鞅,商鞅擒获公子卬,公叔痤排挤吴起,秦惠文王车裂商鞅的背后原因。
每满100减50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精)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精)
严晓星著
¥94.80
抗战之初,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云集昆明,时在航空公司任职的古琴大家查阜西(1895—1976),与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才女张充和(1913—2015)相识,从此以“四哥”“四姐”相称,互授古琴与昆曲,“乐人词家,朝夕晤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与音乐家郑颖孙、彭祉卿、杨荫浏、曹安和,作家老舍,学者罗庸、罗常培、唐兰、丁燮林、浦江清等人或徜徉山水,或演剧雅集,或谈文论艺。他们承继文化命脉,彰显文化自信,虽在乱离之中,风雅未尝稍减。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晚翠园曲会》,也只是记下了这场人文盛事的一角。 抗战胜利后的苏州,“干戈未损好春光”,“很可爱,又昆乱不挡,什么都会……我家上上下下都喜欢”(张充和语)的查阜西与张充和一家往来密切。张充和甚至在无意之中,发现了查阜西正暗中为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这样性命攸关的大秘密,查阜西也不过随口叮嘱一下,可见相知之深。不久张充和结婚赴美,查阜西以他留在美国的宋琴“寒泉”相赠,被张充和视为珍贵的结婚礼物。二十多年后,海外误传查阜西死讯,张充和作《八声甘州》词以为悼念。未几,知尚在人世,又作一首,托家人带给查阜西。数月后,查阜西病故,张充和作第三首《八声甘州》,再悼故友。这一琴三词,是两位大家毕生高谊的见证。本书书名“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就出自第二首《八声甘州》。 本书通过大量诗文、日记及口述、未刊手稿等资料,围绕宋琴“寒泉”与张充和写给查阜西的三首《八声甘州》,细致梳理张充和与查阜西的交往,生动展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娓娓道来,曲折动人。同时,作者将二人之间的交往放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描绘了古中国的优雅如何在一群遭逢离乱的现代知识分子那里赓续传承。正如同白谦慎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作者“悬鹄高远,与众不同,写的是两位文化人的故事,揭橥的却是一段罕为人知的琴学历史”。
每满100减50 晚明公安派及其现代回响(精)
晚明公安派及其现代回响(精)
周质平著 康凌译
¥27.00
关注自我、直抒性灵的晚明小品文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股清流,它在后世,尤其是20世纪初对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影响?本书从袁宏道、公安派与晚明思想及晚明诗文的现代回响三个方面展。从袁宏道其人始,讲述他的生平,分析他的个性、行操及思想,再论他的诗文,一个充满矛盾但真诚幽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公安派领袖人物跃然纸上。借由对其诗文的批判性分析,袁宏道不仅被描述为一位杰出的诗文作家,同时也凸显了他相当的才智与幽默。其中亦评估了公安派对晚明文学的影响,以及它对竟陵派的兴起所起到的作用。袁宏道所代表的公安派注重自我表现的趋向,跨越三百余年,在20世纪初的现代喷涌而出,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每满100减50 从马政到财政:明代中后期太仆寺的财政功能和影响(精)
从马政到财政:明代中后期太仆寺的财政功能和影响(精)
刘利平著
¥40.80
本书主要研究明代中后期太仆寺财政功能的产生及其对国家财政的影响问题。太仆寺历来是管理国家马政的中央行政机构,但自明代中后期始,在赋役折银化的大背景下,马政赋役也启了折银化的过程。两京太仆寺所管辖的南北直隶和河南、山东部分养马府州县的马户差役、牧马草场和马匹等,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太仆寺的白银收,太仆寺因之逐渐成为钱粮衙门,建常盈库专门管理白银的存放和收支。明中叶以降,随着皇室财政和国家财政的日益恶化,常盈库中盈余的大量白银被朝廷视为缓解各类财政危机的救命稻草,太仆寺因之被日益卷国家财政之中,成为中央财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发挥出巨大的财政功能,并对明后期的财政管理及缓解财政危机产生重要影响。本书利用大量一手史料,收集数千个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书中观行严密的分析和论证,结论明确而可靠,是迄今部以财政视角系统研究明代马政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