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万斯白
¥6.98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1932-1936)》是一本记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罪恶行径的著作,1938年首次出版时曾得到当时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中国记者H.J.田伯烈及《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的高度赞誉。作者万斯白在书中详细讲述了他在中国东北的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通过他亲身参与的诸多具体事件及大量的细节,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种种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反人类本质的义愤之情。
每满80减40 罗马帝国的诞生(为何先进的共和制反被落后的帝制取代?翻开本书,看懂罗马帝国诞生背后的权力、金钱与血腥!)
罗马帝国的诞生(为何先进的共和制反被落后的帝制取代?翻开本书,看懂罗马帝国诞生背后的权力、金钱与血腥!)
[英] 理查德•奥尔斯顿
¥44.99
公元前44年,尤利乌斯·恺撒被在元老院会议上被刺杀了。刺杀他的元老们相信,这样能让罗马恢复共和国的传统。公元前27年,恺撒的养子屋大维在元老院会议上被授予了“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帝国由此诞生。 屋大维以赏赐拉拢军人,以粮食收民心,以暴力清洗反对者。旧精英彻底失败,旧秩序被扫除干净,罗马今非昔比。 为何拯救共和国的刺杀行动,却直催生了帝国? 为何看起来先的共和制反被落后的帝制取代? 本书作者是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古罗马史教授,他不仅还原了罗马帝国诞生的种种重要事件,更探究了这场惊天巨变后的种种内在要素。采用全新视角,将底层人物融激荡的时代。 翻本书,看懂罗马帝国诞生背后的权力、金钱与血腥!
每满80减40 地中海的衰落:文明的征程(《埃及四千年》《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均源起这部书;它将告诉你地中海如何塑造西方文明;美国古典史学科奠基人布雷斯特德经典之作)
地中海的衰落:文明的征程(《埃及四千年》《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均源起这部书;它将告诉你地中海如何塑造西方文明;美国古典史学科奠基人布雷斯特德经典之作)
(美)J.H.布雷斯特德
¥14.99
金字塔帝国 公元前2560年 世界*大金字塔完工 帝国盛极一时 新月联盟 公元前2418年 乌尔城成为统治新月地带的中心 特洛伊之战 公元前1183年 希腊联军利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伊 布匿战争 公元前146年 迦太基城在大火中毁灭 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罗马灭亡 公元476年 久经屠戮的罗马城送走了*后一位皇帝 地中海是地球上*古老的海洋,也是人类文明征程中*声名显赫的家园和战场。古代欧洲先民,用了将近4000年的时间,创造了辉煌的地中海文明。 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那些伟大帝国的君王们,则为整个世界创造了无数不朽的传奇。而地中海北岸印欧人与南岸闪米特人的冲突与融合也奠定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的基本态势。 罗马衰落之后,西部欧洲了一个文化荒凉、物质贫乏的黑暗时代。而西方文明的再次兴盛,让人类等待了整整1400年。 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不论是兴盛还是衰落,都是推动人类不断步的一种力量。 然而西方文明在黑暗时代的衰落,并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它只是在思想和物质的沉寂中,孕育一个新的始。
每满80减40 大发现四百年:一部文化冲突的历史
大发现四百年:一部文化冲突的历史
[美]布莱恩·M·费根
¥45.00
    本书是一部关于西方文明次与世界上所有其他族群发生触和冲突的大发现时代的迷人探索。国际知名考古学家布赖恩·M.费根利用原始资料和多学科的学术论著,勾勒出了欧洲文明与非西方社会初次触的悲剧效果,阐释了作为其结果的种族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和工业化国家与传统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分歧。这部创性的著作覆盖了广泛的、关于多种社会的案例研究,包括科伊科伊人、阿兹特克人、塔希提人、休伦人、印第安人、塔斯马尼亚人、毛利人等。作者脱离了欧洲中心主义思想的窠臼,为文化冲突所造成的文化多样性丧失而反思,可视为文化人类学、世界历史、历史考古学、民族研究或地方研究的优秀研究指南,也是普通读者了解经济全球化前身的理想选择。
一周特价9.15-9.26 波斯札记
波斯札记
穆宏燕
促销价:¥15.60|¥78.00
在中国读者心目中,波斯文化显得神秘、高远,其实,中国文明与波斯文明在历史上有过密切的交流,琵琶、箜篌、石榴等食物、器物均是由波斯传中国,而中国的唐诗也影响了波斯诗歌。在这本《波斯札记》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专研波斯文化的学者穆宏燕以明白晓畅的语言介绍了波斯文化的方方面面:历史、社会、诗词传统、审美趣味……书中的波斯有我们熟悉的一面,即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联系的一面;也有陌生的一面,即受限于语言与地域的隔阂,长期游离于中国读者视野之外的一面。全书深浅出,配有许多精美的波斯绘画、器物插图,是对波斯丰富的文化宝库行的一次饶有生趣的概览。
一周特价9.15-9.26 人类简史+世界简史
人类简史+世界简史
[美]房龙
促销价:¥19.90|¥99.60
《人类简史》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巨著,书中既有宏大而流畅的“大历史”叙述,也有微妙而精彩的人类文明程中的细节描写。房龙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在本书中讲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述到世界性的宗教改革和各国的革命。
每满80减40 珍珠在蒙古帝国: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
珍珠在蒙古帝国: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
[美]托马斯·爱尔森
¥40.00
1221年,在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一个被蒙古士兵俘获的女人,声称为保护自己的珍珠而将它们吞下了。她立即被处决,腑脏也被剖出。为了找到几颗珍珠,成吉思汗命令士兵们对每个死在战场上的人膛破肚。具有审美、经济、宗教和政治价值的珍珠,是中世纪的至上珍宝。而成吉思汗的统治,这个历史上疆域广的内陆帝国,是这种至上珍宝的无可匹敌的收集者、支持者、传输者。在《草原与海洋》中,托马斯·爱尔森检视了珍珠作为奢侈品和政治投资对于蒙古帝国的重要性(从帝国1206年建立,历经前所未有的扩张,到1370年分裂和衰落),由此追溯北方草原地区与南方海洋之间形形色色的文化和商业往来。 在本书中,爱尔森首先聚焦于珍珠的获取、呈现、再分配和政治上的重要性,以此显示形成如此广大的游牧帝国的过程中,如何要求对于尊贵商品的大量积聚、管理和移动,以及这一程如何导致一种大陆性规模的新消费制度的生成。爱尔森提出,跨大陆的贸易和海运贸易同时繁荣,塑造了一个有活力的交换体系,将货品从东运到西,从北运到南,其中就包括海量的珍珠。通过追溯珍珠在不同时段的流通,他强调了交换的不同模式——战利品、朝贡关系、市场机制以及互惠赠礼——的重要性。他也阐明了蒙古的市场策略如何不仅利用神话和民间传说,也利用了精于跨文化商业的印度—佛教徒和穆斯林商人创建的海上交流网络。 在爱尔森的分析中,珍珠解释了草原历史中的蒙古例外主义、跨陆地贸易和海运贸易之间的内部关联,帝国政治文化中奢侈品使用的循环模式,以及这类商品对于本地经济和地区性经济的重要性。爱尔森深知聚焦于珍珠不可避免地有放大其重要性且制造失衡之嫌,但他首先表明自己并非在发表一种过度简化的论调,即“珍珠令大蒙古帝国伟大”,他认为,珍珠是诊断性的,而非决定性的,他的目的在于将珍珠作为探知蒙古帝国的政治文化及其对于整个欧亚世界的文化物质和商品流通之深远影响的另一扇窗。
每满80减40 墙 : 血与砖的文明史
墙 : 血与砖的文明史
大卫•弗莱
¥47.40
墙一旦建成,就一定会倒塌;一旦倒塌,就会再次崛起。 墙如是,文明亦如是。 自人类始兴建城市起,历史中的灿烂文明无不位于墙后。各式各样的长墙与城垣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景观。 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欧亚草原上绵延数千里的古墙遗迹,到古希腊与罗马针对墙的迥异态度,再到火器时代墙的全线溃败,直到抵达柏林墙倒塌现场,墙始终塑造着我们的历史与文明。 而在21世纪的今日,墙的概念本身,已经比任何砖石结构都更无情地将人们隔。 这是一次幽默而深刻的探索,直抵历史的核心张力——对安全与自由的渴望相互矛盾。墙源于恐惧,但只有在墙后,文明才能发展。这是既有现实意义,又总不过时的教训。——拉尔斯·布朗沃思,《拜占庭帝国》作者
每满80减40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1-12卷)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1-12卷)
池田晃渊;等
¥999.99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一):弥生古坟时代》从日本史前社会一直写到天武天皇在位时期。作者久米邦武教授旁征博引《古事记》《日本书纪》及中国史籍、正仓院珍藏的相关资料与明治时期日本史学界、欧洲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将日本史置于以中国史为中心的古代亚洲史中,详细阐述了日本的古代疆域、日本宗教和政治的起源、伊奘诺尊和伊奘冉尊循服八洲、朝鲜与闽地的上古时期、萤蝇之乱、日本的统一、高千穗宫时代、大倭肇国、大倭的缺史时代、大倭的第二次肇国、设置国县、倭国扩张版图、京师贵族倾轧、任那筑紫之变动、国教国政改革、天智帝中兴大业、天武天皇整顿朝纲等内容。久米邦武教授从人种学、人类文化学角度对日本人的起源、发展进行了考察,从实证角度对《古事记》《日本书纪》进行了解读,挖掘出不少史实,耐人寻味。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二):飞鸟宁乐时代》内容简介更新:从时代的运转及其动力、佛教文化的浸润、佛教的起源及其传播、政体的改变、改造社会组织、飞鸟时代的文化现象、宁乐时代初期的社会状况、日本致力于建设成为佛教国家、宁乐时代艺术的内涵及外延、宁乐时代末期的堕落等角度讲述了飞鸟时代(公元592年至公元710年)和宁乐时代(公元710年至公元782年)的日本历史。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三):奈良时代》以正仓院珍藏的*手资料、中国史籍及明治时期*新研究成果等为依据,从奈良迁都前的贵族僧侣,朝廷贵族的经济情况,修建平城,奈良时代*初的政治,奈良盛世,迁都和创立国分寺,东大寺大佛铸造,圣武天皇出家,惠美押胜擅权与伏诛,道镜擅权,光仁天皇整顿朝政等角度讲述了奈良时代(公元710年至公元794)年的历史。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四):平安时代》池田晃渊教授的代表作品。池田晃渊教授详查正史,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将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串联成线,深度解析建造平安京、征服虾夷、药子之乱、应天门之变、将门纯友之乱、保元平治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现桓武天皇、菅原道真、藤原道长、后白河院、平清盛等身处权力漩涡中的人物。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五):镰仓时代》讲述了镰仓幕府由兴起到衰亡的全过程。源赖朝是如何在镰仓开创幕府、建立武士政权的?为什么镰仓幕府是武家政治和公家政治对立的必然结果?日本为什么会出现实权归幕府、天皇成虚君的奇特历史现象?镰仓时代是如何从将军独裁政权转变为合议制政权的?御家人制度为什么会瓦解?本书将深入解读。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六):南北朝时代》讲述了从花园天皇让位至后光严天皇即位南朝与北朝对峙复杂的历史过程。日本为何会出现两支皇统轮流执政的局面?两支皇统又怎样演变成四支皇统并*终造成南朝与北朝各自为政的事实的?权倾天下的北条家族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北条家族的灭亡与南北朝分立存在怎样的关系?倒幕大将足利尊氏为何与南朝天皇反目?南北朝分立为何会使日本六十六国陷入战火?南北两朝为何必然走向统一?本书将一一解答。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七):室町时代》*、多层次、宽视角地讲述了1336年到1573年日本历史。足利氏是如何顺应天时、乘势而起的?在南朝与北朝合并的过程中,足利氏起到了哪些作用?足利义满执政时期,室町幕府是如何进入全盛时期的?从足利义持到足利义教,室町幕府为什么开始陷入统治危机?应仁之乱是如何导致室町幕府衰落的?为什么日本会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本书将一一解答。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八):安土桃山时代》是日本历史上可歌可泣、大放异彩的时代,是群雄逐鹿、走向统一的时代,是奠定日本向现代转型基础的时代。安土时代与桃山时代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前者有所失,后者有所得。安土时代是探索、试错的时代,桃山时代是纠错、成功的时代。安土时代的活动舞台集中在畿内、东海、东山、山阴、山阳,桃山时代的活动舞台扩展到日本全国,远及朝鲜、中国、南洋群岛。也就是说,安土时代具有地方性特征,桃山时代具有国际性特征。政权是如何自上而下由将军向管领,由管领向家宰,由家宰向其亲信转移的?“下克上”现象的出现与日本乱世的形成存在怎样的关系?社会失序是如何打破“流动藩篱”,从而使英雄辈出的?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对日本从分裂走向统一、从衰落走向复兴起到了哪些作用?本书将详细解答。《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九):德川幕府时代(上)》是研究德川幕府历史的重要文献,系统地讲述了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家光、德川家纲四代将军执政时期的历史。既是德川幕府前期巩固统一的历史,也是进行制度设计、有序统治的历史。丰臣秀吉死后,日本政坛风云突变,德川家康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德川家康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大权,建立幕府统治的?德川家康、德川秀忠是如何奠定二百六十多年统治基础的?参勤交代和幕藩体制是如何确立的?德川幕府的财政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本书将一一解答。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十):德川幕府时代(下)》是研究德川幕府历史的重要文献,系统地讲述了德川纲吉、德川吉宗、德川家重、德川家治、德川家齐等将军执政时期的历史。德川纲吉是如何处理幕府与大名之间关系的?从德川纲吉到德川家宣,日本对朝鲜的政策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从德川吉宗到德川家重,日本为什么兴起了王政复古论?德川家治执政时期,为什么出现了田沼意次专权的现象?德川家齐的经济政策是如何促使幕府统治走向鼎盛的?本书将一一解答。 ·······
每满80减40 古典学还有未来吗?:从古希腊罗马到现在
古典学还有未来吗?:从古希腊罗马到现在
玛丽·比尔德
¥34.80
  《古典学还有未来吗?》的原书名是Confronting the Classics: Traditions, Adventures, and Innovations,直译为《直面古典学:传统,冒险与创新》。作者玛丽·比尔德是英国当代著名古典学者,全书包括31篇对研究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的书评。中文书名来自她的序言《古典学还有未来吗?》。作者的语言风格是轻松幽默的,但学术态度是严肃认真的。比尔德认为,尽管很多人认为古典学(也就是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学问)正在衰落,但每一代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新观。她始终关切着这些讨论和争辩,并在本书中向我们呈现了古典学的学术传统和近些年的重新阐释以及新理论。在全书中她始终声称,古典学不仅关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罗马人,也关于我们自己,以及在这中间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古典学者、作家、艺术家、电影人,还有引用甚至挪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政治家等等。我们需要直面这一学科,参与到讨论中来。该学科仍是各种观激烈交锋的场所,而不是已经尘埃落定、可以被扫故纸堆的。                  
每满80减40 到冬宫去:俄国君主制的登场与落幕1754—1917
到冬宫去:俄国君主制的登场与落幕1754—1917
[美]苏珊·P·麦卡弗里
¥48.95
在俄国君主制后的150年里,欧洲风云变幻,工业化迅猛发展,市民阶层崛起,现代政治思潮席卷各国,无不给罗曼诺夫王朝带来挑战。 正如君主制并非一成不变,冬宫及其广场也扮演着多种角色:它是皇室居所、帝国展示权力的舞台、匠人与建筑师的训练场、艺术品博物馆,也是首都市民生活的中心。在这里,君主与平民相遇,皇宫与城市交汇。 成千上万民众从各地来到圣彼得堡,成为宫殿的建筑工、建材供应商、差役仆从、守卫士兵、艺术家、文物管理员……他们与皇室成员一起上演着一幕幕精心编排的君主制大戏。而1917年,当布尔什维克占领冬宫,这座由人民搭建、理、参演的舞台也终由人民继承……
每满80减40 军事里世界史
军事里世界史
冷兵器研究所
¥39.99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大转折都伴随战火,可以这样说,一部人类历史同样也是一部军事史。要研究历史,就不可能不了解军事,不了解战争。 本书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一直讲到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全球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用战略、战术、军制、兵种、装备等军事因素为纽带,以重大战役、历史人物为载体,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领域在几千年间的变化,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每满80减40 第三帝国的末路:凯塞林元帅回忆录(从波兰到法国,从英国到苏联,从北非到地中海,从意大利回到西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欧非战场全景式回忆)
第三帝国的末路:凯塞林元帅回忆录(从波兰到法国,从英国到苏联,从北非到地中海,从意大利回到西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欧非战场全景式回忆)
阿尔贝特·凯塞林
¥35.19
凯塞林少年参军,“一战”期间,曾就职于炮兵部队,后任参谋,又参与了德国空军的组建工作。“二战”初期,凯塞林作为空军指挥官,主要职责是配合装甲部队展闪电战。在德国空军横扫欧洲大陆后,作为元帅的他始指挥空袭不列颠和突袭苏联。当德军在意大利战场出现颓势后,被调至罗马配合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展南线战斗,并作为南方战区总司令独立指挥此地的三军部队。 凯塞林对于德国在“二战”时期多个战场上的失败,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理解,例如:轰炸英国的“海狮行动”被取消在于目标不明确,在苏联战场未能尽早占领莫斯科,北非战场是由于没有优先占领马耳他岛以及意大利军队的无能,等等。
每满80减40 旧制度下的俄国
旧制度下的俄国
理查德·派普斯
¥59.88
俄罗斯是个在国家政权方面的发展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的地区,严酷的地理条件和庞大的国土面积使得建立一个有效的政权极为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将国家视为沙皇私有财产的世袭制政权。本书梳理了俄罗斯国家从9世纪到19世纪80年代的演变,讨论了它在管理俄罗斯社会方面的独特作用。《旧制度下的俄国》将俄罗斯的过去清晰地梳理,行深刻独到的分析,是了解俄罗斯难以绕过的重要著作。
每满80减40 不可思议的印度
不可思议的印度
汪涛
¥28.00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在人们的印象中,印度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人口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同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仅从这些表面上看起来的相似之处认识印度,得出的结论会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 作者长期在印度工作,曾任中兴通讯印度公司CEO,在早期中兴通讯拓印度市场时发现过很多不可思议的奇怪现象,如,印度的极度追求低价的文化,印度人结婚女方要送丰厚的嫁妆,印度人对时间的概念等等,以及美国硅谷巨头为何存在相当数量的印度CEO等。 印度与中国就像正负电子一样,表面上极其相似,但是性质完全相反。正是这些不可思议的方方面面,导致对印度的看法会与实际情况有极大偏差,对政治、经济的决策造成误导。 本书从化论的大视角深研究了印度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像庖丁解牛一样为读者解析不可思议的印度。
每满80减40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美)伊恩·莫里斯
¥9.99
【作者简介】伊恩·莫里斯,全球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已出版12部著作。现在居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内容简介】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发现美洲的却是哥伦布?为什么康熙大帝、张居正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西方缘何主宰当今世界?东方为何沉寂多年?很多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甚至盲目的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而没有关注确凿的物质现实世界。 伊恩·莫里斯站在长达5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上,指出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非长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反而远远超过东方。他认为,关键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将各个学科的发现联系起来,并独创“社会发展指数”,衡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展示了财富和力量如何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并就此奠定西方几百年来的统治地位。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并未止步于此,伊恩·莫里斯指出,我们越回溯历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来;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使现在变得更明朗。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通过对过去的梳理,结合战争、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大胆预测了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每满80减40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陈磊(笔名:二混子)
¥8.99
看半小时漫画,通五千年历史,脉络无比清晰,看完就能倒背。仅仅通过手绘和段子,二混子就捋出清晰的历史大脉络:简到崩溃的极简欧洲史、美国往事三部曲、一口气就能读完的日本史、肌肉猛男斯巴达300勇士、酷炫无比的加勒比海盗……掀开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略去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每一页都有历史段子,每三秒让你笑翻一次,而二混子手绘的历史人物则是又贱又蠢萌:亚历山大、恺撒、君士坦丁、查理曼大帝、华盛顿、林肯、拿破仑、明治天皇,全都和你我一样,有优点和缺陷,有朋友和敌人,他们在历史关键节点迸发出的惊人能量铸就了五千年的精彩世界史。   而你在笑出腹肌的同时,不知不觉已经通晓了历史。
每满80减40 亚洲高原之旅:文明的兴亡
亚洲高原之旅:文明的兴亡
(英)阿诺德·汤因比
¥49.99
1960年,71岁的阿诺德·汤因比,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行了五个月的旅行。这位“20世纪*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巨著《历史研究》的作者,被这片亚洲高原的魅力激发起智慧火花,以宏大的视野、生动的文字,描绘着多元灿烂的亚洲文明、错综复杂的地缘格局。 这片土地的历史与现实总是难以区分。自二战后分道扬镳的印度与巴基斯坦,处于内忧外患但一直没有放弃现代化努力的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幕后大国……这一幕与历史何其相似:从犍陀罗到贵霜,从孔雀王朝到萨珊波斯,从花剌子模到莫卧儿帝国,从英俄大博弈到冷战,文明的兴亡与角逐,一直是这片土地不变的话题。  相信所有关注这片土地的人都会认同汤因比的感受:不论何时,这里一直是上演人类重大历史事件的舞台,永远值得关注。
每满80减40 历史的枢纽:中西亚史地新考
历史的枢纽:中西亚史地新考
何新
¥35.20
本书是一部何新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有关中西亚历史和地理方面的著作,涉及东罗马、古叙利亚、古埃及、波斯文明、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等内容,探寻亚欧大陆的地理枢纽之地,讲述被长久掩埋的文明真相。 这有助于让读者了解古代中近东地区的中亚、波斯、阿拉伯文明等对于欧亚历史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现代中东地区——包括叙利亚、伊朗问题,何以对于当代西方世界仍然如此重要,何以这一地区今天仍然是全球地缘政治和战争争夺的主要焦。 中国未来同样不能忽视中亚和西亚地区。事实上,从周代的穆天子西狩直到唐、宋、元、明,中亚、西亚地区,对中国历史一直有着重要意义。真正影响中国历史的可能不是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而是中亚西亚的商人和商队。
每满80减40 欧洲史(套装共3册)
欧洲史(套装共3册)
[英]诺曼·戴维斯
¥191.80
《欧洲史》是英国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的代表作。它为欧洲历史设计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统,呈现出难得一见的整体史印象。它将传统叙述方式与特写结合,容纳了经常被严肃历史学家忽略的各种奇特事物和思想,成为近年来深具价值和说服力的欧洲通史作品。 《欧洲史:古典时代(史前—公元337)》是“欧洲”正式亮相之前这片陆地的历史。欧洲不是独立的“大陆”,而是 一个“半岛”。地貌、气候、地质和动物群落共同营造了一个良性的环境,这是理解欧洲历史的基础。古希腊的历史跨越了1 000多年的时间,在其全盛期,希腊人在各个领域爆发式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以内聚力著称的罗马的崛起则预示着一种新型陆上强国对“海岸线文明”的征服。吸收了希腊文化的罗马,成了一个文化混血儿,主宰了此后数百年的罗马帝国政治文化生活,直到新的文化基础——基督教出现。 《欧洲史:帝国时代(约330—1493)》讲述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世纪的中心主题,是将基督教重新组织成一种新的帝国制度:从查理曼加冕到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自称沙皇。而这种新制度的基础,与维京人、马扎尔人、蒙古人等周边民族的活动密不可分。随着新民族的加入,基督教共同体不断扩大,这个共同体的内部则酝酿着分裂与衰败。到中世纪晚期,人们认识到基督教会已如疾病缠身,但对于如何医治它却束手无策,黑死病被当成上帝对基督教世界的罪恶的惩罚。不过,黑暗的社会里已蕴藏着变化与革新的倾向,可以说,中世纪晚期的欧洲人是生于灾患的婴儿…… 《欧洲史》是英国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的代表作。它为欧洲历史设计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统,呈现出难得一见的整体史印象。它将传统叙述方式与特写结合,容纳了经常被严肃历史学家忽略的各种奇特事物和思想,成为近年来深具价值和说服力的欧洲通史作品。 始于文艺复兴,止于“一战”。文艺复兴粉碎了中世纪文明的精神力量,启动了欧洲向现代蜕变的过程。宗教改革之后,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协调并未出现,政治上进入开明专制时代。但开明专制结果被证明是一场令人沮丧的失败。作为开明专制君主的代表,法王路易十四创立的“旧制度”以革命而告终,这场革命使得整整一代人陷入混乱、战争和令人不安的革新运动之中。随着革命的平息,现代化开始发挥作用,欧洲进入高歌猛进的19世纪,蒸汽机车、煤气厂和发电机广泛普及。到了20世纪,身处迅速变化的世界,人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脆弱,渴望回归虔诚与修行,基督教文化有复苏之势,传教士与工程师一道踏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每满80减40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著;袁姗姗译
¥31.92
本书回顾探索了五千多年前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之间,由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所发展出来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圣经》将这里称为“伊甸园”,在这里,人们建立了早期的城市;苏美尔人发明了人类早期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巴比伦人颁布了世界上现存的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即使在今天,当代东西方文化依然仰仗他们的贡献,每当人们走过一座城市、写一封信、一家图书馆或观测某个星座时,可能都在复制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或巴比伦人之前的行为。这里是人类的文明之光,是“文明的摇篮”。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系列,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出品的,规模宏大的一组历史丛书项目,是其100多年历史文化内容的培育与积累,共有30种图书。本套丛书内容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制图家、摄影师、插画家和编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精心创制。立足于历史与文明的思索,以时间轴展对世界各地文明及人类历史发展变量的解读和记录。本系列书目如下—— 《早期的法老》《埃及帝国》《古埃及的终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东的王国和帝国》《希腊的起源》《古典希腊》《雅典的陷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从王政到共和》《罗马:征服地中海》 《罗马共和国的终结》《罗马帝国的崛起》《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罗马帝国:罗马的陷落》《拜占庭的辉煌》《中世纪欧洲》《伊斯兰的扩张》《基督教王国和十字军东征》《通往东方的新路线》《中世纪的终结》《征服美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君权》 《大航海时代》《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19世纪的世界》《世界大战》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