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大衰退到大停滞:全球经济危机剧变与后果
¥59.0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始相信:经济增长没有界限、社会步不会停滞。人们怀有一种脱缰野马般的乐观情绪,认为一切经济和社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人们忽视了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改善所需的基础正在日益松动、逐渐瓦解。史无前例的经济扩张时代黯然落下帷幕,而背后是各种影响力的汇合作用。人口增长放缓和人口老龄化,生产力发展和创新增长日益放缓,水、食品和能源等关键资源的短缺迫在眉睫,再加上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和天气条件,使得上述金融困境祸不单行。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增长放缓,是另一个阻碍因素。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并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成为中坚力量的新兴市场的发展速度如今也在放缓。 本书以宏观的视角剖析了从二战后至今全球经济的发展,犀利地解释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让这些问题变得更糟的,以及真正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作者指出,“拖延加装傻”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而人类日趋膨胀的自满情绪,再加上做决定时踌躇不决的态度,会令我们有朝一日遭遇不可避免的严重危机。


资本与意识形态·漫画版
¥54.60
本书改编自托马斯·皮凯蒂的《资本与意识形态》,追溯了法国贵族朱尔家族从法国大革命至今跨越八代人的传奇历史,呈现了社会形态与不平等制度的历史演变。直到 21 世纪,家族中的一位年轻女性莱娅终于发现财富背后殖民主义的阴霾,因此始思考托马斯·皮凯蒂提出的“参与式社会主义”的改革方案 本书提炼了皮凯蒂对全球不平等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以家族传奇的形式娓娓道来,带领读者不平等的政治历史情境,理解财富再分配的关键机制。以家族传奇的“小历史”,追溯全球经济的“大变迁”。


创新主义
¥48.30
本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创新主义,即通过创新和传承来追求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随着智能技术的普及,创新将日益成为社会和经济的核心。书中指出,创新不仅是创造财富的关键途径,而且可以满足人类本原和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相对于其他哲学流派,创新主义的价值观具备科学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等优。本书主要探讨了创新能力形成的各种条件和创新力模型,分析了其中最基础的人口和交流要素。在实践层面,深阐释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如何实现创新和传承。此外,还从创新主义的视角,预测了前沿的高科技,例如人工智能、元宇宙、基因技术等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伦理问题。创新主义强调,科技创新和人口传承都是推动文明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未来科技的创新能力正在受到低生育率的威胁。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简史:米塞斯的视角
¥28.80
本书收录了米塞斯写的几乎所有关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历史背景的著作、演讲与文章。其内容包含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介绍、当时所处的奥地利社会环境、奥地利学派思想与当时盛行学派的区别、奥地利学派思想对当时以及今后的重要影响等几大方面。 通过将这些不同年代的相同话题的内容集结在一起,我们既可以全面探究奥地利学派的历史渊源,也能看出40余年来米塞斯思想的微妙变化,更能了解20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历史演变。


数据经济学
¥55.30
作为一门新兴且综合性强的学科,数据经济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这本书力求突破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运用数据经济的 独特视角,探索数据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乃至全球经 济的重要影响,构建数据从生产、交换到分配、消费的全体系分析框架,并归纳数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本书重关注数据经济规律、微观市场数据供需、中观市场数据结构、宏观市场数据影响及数据资产核算与数据 要素参与收分配的体系建设等重要问题。内容涵盖数据经济 学的内涵特征和研究范畴、数据要素的稀缺性、数据市场均衡 等原理。从微观角度,深分析了数据的供给、需求和市场等 方面,尝试构建了数据供给侧的成本函数和数据需求侧的收益 函数,以揭示数据市场的内在机制;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数据 经济的宏观目标、数据资产核算以及数据要素参与收分配等 问题,以揭示数据经济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此外,这本 书还探讨了数据经济的全球趋势,包括数据流动的全球化、跨 境数据安全以及相关的国际规则和全球治理机制。作者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观,并一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建 议,为数据经济学造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有闲阶级论
¥6.00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1857-1929)的横空之作《有闲阶级论》问世于100多年前。作者通过研究制度的起源,观察社会上的经济现象,尤其是上层阶层的有闲特权与消费特征,来探讨制度与经济现象之间的奥妙关系。书中对社会现象、消费行为、人类心理的剖析入木三分,阐明了习惯、文化和制度如何塑造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的变化怎样影响经济。同时又从有闲阶级的角度出发,阐明了这样一个主旨: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社会为什么会产生有闲阶级?“有闲”本身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经济学通识课
¥48.99
本书介绍了40多个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以及这些理论产生与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经济学事件,以简明易懂而又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初涉经济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门途径。 书中记述了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等人的卓越贡献,也分析了经济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话题,从货币的产生和平均地权论的兴起,到经济大萧条、企业家精神、环境破坏、分配不均和行为经济学等。这是对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全面梳理,也展示了经济学的发展如何影响着人类文明的程。 本书指出,“如何满足需求”是经济学中的关键命题。学会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求富足快乐的人生。


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第一卷
¥59.99
经济学界,无人不知萨缪尔森。 对很多经济学家而言,一本关于保罗·萨缪尔森的传记似乎不需要任何理由。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首次将数学分析方法引经济学,他的诸多理论,从国际贸易到金融领域,从增长理论到投机活动,为几代学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的著作《经济学》,至今仍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教科书,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经济学。他的《经济分析基础》,则教会专业的经济学家们如何去研究贸易。 可以说,他代表了经济学的一个时代。 他的学生,不管是同样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乔治·阿克罗夫,还是后来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也都影响力巨大。 但是,除了他出版的著作和他的声望外,人们对他所知甚少。 在这本书中,作者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萨缪尔森的早年时期(1915—1935)、哈佛时期(1935—1940)、麻省理工学院和战后初期(1940—1948)三十余年的人生故事,以及他的两部重要作品《经济学》和《经济分析基础》的诞生过程。 作者结合书信、作品和相关人物回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档案室,美国国家档案馆、哈佛大学出版社档案室等存档的文件,以及萨缪尔森的朋友、家人提供的其他材料,不仅呈现了萨缪尔森丰富多彩的人生、职业生涯和思想发展,也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经济学家群像和经济学的演变;不仅是萨缪尔森个人的传记,更是一段经济学发展的断代史。


职场真话:我们要如何选择工作
¥39.20
本书是一本为存在职业困惑、面临个人职业发展困境的职场人提供客观思考的访谈集。 通过对话的形式,陈舒扬与人才发展专家专家薛毅然针对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种种职业发展困境、选择与应对方式行了梳理。内容涉及职业理想与现实、职业兴趣与驱动力、职业选择的偏见、职场中的“站队”问题与沟通方式、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职场PUA与职场情绪管理、自由职业的选择、职场与个人幸福感的关系等等。 在访谈过程中,薛毅然结合自己近20年人力资源领域的工作经验,浓缩曾行过的2000多位职场人的独立咨询,针对具代表性的46个真实职场案例行了分析解读。 此外,书后附赠的“职场生存工具包”,也将为你解决个人职业发展困惑提供阅读及学习工具。


大转折(比尔·盖茨盛赞的经济史家马克·莱文森重磅新作!解密繁荣为何不可持续,美国因何不能“再次伟大”!后浪出品)
¥37.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5年,世界见证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然而就在1973年,喧嚣戛然而止,繁华惨淡落幕。西方各国经济大幅下滑,长期在“滞胀”的泥潭中挣扎,此后即便有所回暖,也是短暂和不稳定的。经济停滞不前、贫富差距扩大、工薪阶层陷困境、社会普遍焦虑、政治主义盛行……我们眼前的世界,正是这场经济危机的直遗产。 在本书中,经济史家马克?莱文森以1973年为立足,抽丝剥茧,全景式复盘战后西方经济起落的50年。经济奇迹由谁缔造又因何破灭?它为何不能持续也不可再现?1973年那场危机如何奠定了当今世界格局?学术和政治精英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经济现实?以事实为据,马克?莱文森将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理性乐观派(典藏版)
¥57.85
人口爆炸会危害环境与人类生存? 人口骤减会冲经济的发展? 化石能源短缺危机让人类文明濒临崩溃? 化石能源滥用却会引发全球变暖? ...... 从工业文明始,人们就始终困扰于各种各样由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很多百年前出现的问题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杞人忧天,今天我们还在面对着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有人觉得是科技出了问题,是我们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向往出了问题,总觉得回到田园牧歌般的上古时代,我们就能和自然和谐相处,享受清心寡欲而充实的生活。 醒醒吧,这本人类科技经济史,你会发现,今天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都是被工业文明所塑造的。而社会大分工与市场经济会给予我们科技发展的活力,去战胜那些工业生活所带来的问题。 当然,科技发展会带来新的问题,但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与其背离科学,做情绪化的悲观者,还不如拥抱技术,做一个理性乐观派。


沈颖与陈子凯
¥34.85
沈颖出生于山东淄博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母亲患癌去世,父亲在她成长过程中的长期缺位,婚姻如同虚设。每天虽然衣食无忧,但内心却无所依托,无人可以倾诉。她一直以为,生活本应该如此,陈子凯的出现,唤醒了她从未体会到的情感,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亮透,搅动出了天翻地覆的景象。但陈子凯的冷漠和回避态度,让沈颖对眼下的一切产生了不多见的幻灭。陈子凯提出的分手,犹如踩在沈颖本已脆弱的神经上,直到断裂……


新工业国
¥62.30
“生产哪些商品并不是由至高无上的消费者通过市场发布指示,使生产机制满足自身*终意愿来决定的,而是由那些本该服务市场却反过来操控市场,而迫使消费者屈从自身需要的大型生产机构决定的。” 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间被少数大公司控制。主流媒体决定了人们能够看到什么,而零售巨头则决定了人们能够到什么。整个社会的运作也因此产生了巨大变革。 究其原因,拥有专门知识的“技术专家阶层”已取代资本家成为新一代掌权者,被他们掌管的大公司已成为“成熟公司”,而由“成熟公司”构成的新经济体即为“新工业国”。 在本书中,经济体被划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由技术动态化、重度资本化、高度组织化的公司组成的世界,另一个是由成千上万个传统的个体经营者组成的世界。两个世界的差异不光体现在经济组织的驱动力及行为上,更体现在各自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与冲上。为了解决这种二元对立带来的诸多问题,人们需要借助计划体系来行调控。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35.80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重塑经济增长
¥55.30
本书从宏观视角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转折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深层原因和战略选择。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临近极限,面临增长动力重塑和增长模式转型的现实压力,通过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变动轨迹和趋势的深入分析,透视了国民经济多重结构失衡和增长动力衰退的根源及其深刻影响。作者提出,采取取向一致的系统性宏观政策,推进深层次结构调整,加速资产负债表修复,以增长模式转型和增长动力再平衡为核心,超越传统增长模式极限,重塑经济增长与繁荣。 本书提出,重塑中国经济增长战略的核心对策,就是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以效率为导向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遏制宏观杠杆率飙升和资本产出率衰退,为良性经济增长奠定基础。为此,在宏观政策选择上:一是要以稳健、精准的货币政策为基础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以中央加力与地方提效为重点,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为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修复赢得时间,以重新激活投资和释放消费动力;二是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创新,修正经济资源的体制性结构错配,以有效市场增强市场化内生动力和增长韧性,塑造宏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微观基础;三是以国有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为基础,使有为政府转型为经济增长的市场化引领者,而非作为主要投资者,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内生增长动力。由此,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增长。

中国经济面面观
¥2.90
中国经济发展在全球算来也算是快的了,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经济的各各方面到底发展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脑中的大象
¥14.99
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是政治动物。因此,我们的大脑不仅仅是为了狩猎和采集而设计的,它还能帮助我们通过欺骗和自我欺骗获得社会地位。但是,虽然我们可能是自私的阴谋家,但我们却假装不这么做。我们对自己丑陋动机的了解越少,就越好,因此我们不喜欢谈论,甚至不喜欢考虑我们的自私程度。这就是“大脑中的大象”。这种内省的禁忌让我们很难清楚地思考我们的天性,并对我们行为的行解释。 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直面对我们隐藏的动机——去追踪那些黑暗的、未经检验的角落,用泛光灯把它们“炸”。然后,一旦一切都清晰可见,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 为什么我们要笑? 艺术家真的都是感性的吗? 我们为什么要吹嘘自己的旅行? 为什么我们更喜欢说而不是听? 我们无意识的动机不仅仅是我们的私人行为,他们还感染了我们备受尊敬的社会机构,如艺术、学校、慈善、医学、政治和宗教。事实上,这些机构在许多方面都是为了迎合我们的隐形动机,与他们的“官方”目的一起提供秘密议程。隐形动机的存在可能会颠覆通常的政治辩论,导致人们质疑这些社会机构的合法性,以及旨在支持或阻止它们的标准政策。在面对大象的大脑后,你不会看到自己,也看不到世界。


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
¥110.60
本书深、细致、全面地介绍了日本经济从二战后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与转型历程,特别是通过高速增长实现起飞和赶超,应对经济崛起之后的贸易冲突、增速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泡沫经济的产生、破灭与“失去的20年”,以及之后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这有助于了解日本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严谨的学术训练和丰富的政策经验,使本书两位作者对日本经济的历史经验、主要特征、运行机制、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应对有着深刻的认识。本书是对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全景式的描述和解释,适合对日本经济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和专业人士阅读。


资本之王(经典版)
¥44.00
本书展现了世界著名的私募公司黑石集团成长史,以及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施瓦茨曼与黑石的起落沉浮,介绍了这些事件背后千丝万缕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黑石、乃至整个PE行业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轨迹。 书中描述了黑石集团所参与过的每一笔交易,对私募股权业进行了一番全面彻底的检视,作者为读者奉上的是一堂百科全书式的收购案例大课。同时,本书对黑石集团荣辱兴衰与投资运作经验的刻画,为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提供了一个参照,它使我们有更大的空间揣度其中的参考价值,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个行业的运行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尼尔弗格森谈经济:货币崛起+顶级金融家+金钱关系(共3册)
¥37.99
本套涵盖尼尔·弗格森经济论著《货币崛起》、《*金融家》、《金钱关系》三册。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剖析全球金融及经济。 《货币崛起》中,我们随货币进行了一次穿越时间的旅行。从欧洲大陆流通的古罗马银币,到成为批银行家的意大利高利贷者;从五千年前流通的泥版“货币”,到今天银行外汇显示屏上闪烁的数字,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金融常常是背后的推手。 《*金融家》讲述了西格蒙德·沃伯格传奇的医生。他是伦敦金融城杰出的天才, 金融的卓越倡导者,经济制度转型的设计师。尼尔?弗格森根据上万件未曾面世的书信和档案材料,将西格蒙德的故事娓娓道来。 《金钱关系》一书中,作者重新审视了西方300年间经济与政治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是政治,而不是金钱推动了世界的运转,尤其是战争,造就了包括税收机构、中央银行、证券市场、股票交易所等的现代经济生活体系。政治事件和体制往往控制了经济的发展,也是导致经济起伏不稳的主因。此外,是国内的政治冲突,而不是经济,推动了现代政治体制的演变。


利润悖论
¥55.30
科技飞速发展,经济日趋繁荣,企业逐渐壮大,为什么我们的收却停滞不前? 著名经济学家简·埃克豪特在他的研究中,创性地提出“利润悖论”的概念——少数公司利用了自身强大的市场支配力,破坏了本应正常运作的竞争性市场,创造了可观的利润却没有反哺社会。 这种非良性的市场力量,会扼杀社会的经济活力,加剧不平等和阶层固化。如果没有更好的机制来确保竞争,甚至会导致灾难性的市场崩溃。 本书既对普通劳动者受到的伤害行了剖析,又为解决利润悖论难题和恢复健康的经济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