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上的中国
¥47.60
今天,数字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世界,颠覆并重塑着经济社会运行的传统模式。在本轮数字化发展程中,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发源地。 与此同时,“建设数字中国”明确纳我国“十四五”时期国家战略体系。蓝图已绘就,企业如何把握蕴藏其中的产业发展机遇,乘势而上? 时逢中国加APEC三十周年,为深总结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先经验,为产业发展贡献长期价值,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精心组织产业研究领域专家编撰本书。全书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路径,以及数字化变革中的底层认知启示为导言,由数字经济篇、数字社会篇和数字治理篇三部分组成,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生活与消费、碳达峰与碳中和、新基建与数字城市、乡村振兴等核心领域,全面勾勒“数字中国”全貌。 本书精彩呈现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脉络,同时选取了代表中国数字经济独特优势以及具有全球引领意义的样本企业予以解读,以揭示产业繁荣背后的企业成长路径,研判数字经济新发展方向。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演变和创新
¥40.80
本书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中外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规划的演化过程及*情况,对我国三十多年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规划实践做了理论上的概括和评价,对21世纪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新的领导集团的经济战略思想做了深分析,并从国家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的改革和实践行了分析和评价。


论中国经济的发展
¥55.30
在后疫情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发展?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应如何变动?各地区可如何借助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发展?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连同学术副院长王勇、研究员赵秋运,以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多方面分析中国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更回归经济学本质,分析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
¥61.60
一本书读懂深圳经验和模式。深圳成为世界瞩目的创新高地,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除了政府鼓励和政策支持外,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探索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极大地迸发经济动员力与社会活力,又有哪些共性可以借践、参考、推广?作者宋志平、刘科、沈清华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度分析政府、市场、企业、人等各要素的良好互动,呈现活力文化的形成要素,并面向科技发展与未来,抓取共性因子,多维度地呈现了一个立体的深圳模式,再现经济特区腾飞脉络,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范本,找到深圳成为世界级创新高地的底层逻辑,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创新提供有效经验与路径。


我国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转型研究(新金融书系)
¥36.99
本书不是简单意义上为当前中小银行风险频发的现状提供一种解释和方法论,而是在当前国家加大金融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我国中小银行寻求出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兼具可操作性和启发性的参考框架和操作指引。本课题提出的资产负债管理视角,从管理理念、组织架构,到业务经营、操作系统层面一以贯之。特别在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银行如何不被技术所裹挟、不为技术而技术,而是在真正尊重、理解不同金融业务的特、逻辑和规律的前提下,运用合适的数字技术手段,让金融科技的工具性与资产负债管理内在价值相结合,全面提高金融效率,实现更强的资本配置能力,提供更稳健的金融服务,让金融与科技的结合能够真正发挥出指数级的实效、价值和影响。本书尝试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给出的思考和建议,希望对所有银行决策者、从业者,乃至监管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激荡三十年(上)(十年典藏版)
¥37.31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中国模式(修订版)
¥23.99
【作者简介】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执教北大,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未来三十年》《不确定的未来》《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保卫社会》《通往大国之路》《改革及其敌人》等。先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如在《比较政治研究》《政治科学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期刊上。


大变局中的机遇:全球新挑战与中国的未来
¥39.99
当世界迎来大变局,中国未来经济、政治当如何在风浪之中捕捉机会与空间? 面向国内: 如何科学准确地理解双循环? 为何说需警惕“封闭”,应坚持放? 如何躲避陷阱,面对日趋复杂的挑战? …… 面向国际: 世界为何变得如此愤怒? 如何正确认识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及疫情后的世界格局? 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压? 未来中国如何与美国共存? …… 作者立足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发展格局,对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行详细阐述,为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提供探索思路,为中国如何通过竞争国际规则制定权,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且在国际治理过程中扮演一个大国应有的角色提供专业分析,给当下与未来以指引。


长寿时代
¥24.99
“长寿时代”是一个与人类自身命运攸关的命题。探究人口特征和演变逻辑可以发现,人口老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百岁人生来临,“带病长期生存”成为重要画像。长寿时代不仅仅是一个人口现象,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类的社会经济组织也将调整、转型、重建。长寿时代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新常态。面对整个社会即将发生的深刻变革,认识的改变至关重要。社会各方需要洞察长寿时代下人类社会的变化,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作者引用“长寿时代”这一概念,建立起认知这一社会状态的理论框架,分别从长寿、健康、财富的角度透视人类变局、洞察未来社会。此外,作者结合自己对社会的观察思考以及带领泰康发展的探索实践,提出了具体应对长寿时代的策略与方法。这是一次对传统人口老龄化理论的系统更新,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中产阶层提供了一个认识和应对未来变局的全新视角。


中国基本盘(探索双循环下的经济新空间,总顾问吴晓波,张建平、任泽平、刘全伟、管清友、蒋斌倾力推荐)
¥43.00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正当其时。新一轮的产业分布、城市格局洗牌运动已经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在哪?谁能抓住新一轮增长的风口?这是每个个体都关注的时代命题。 本书通过分析区域发展的经典模式,探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如何推动大国复兴,在新发展格局下从世界*制造大国到世界制造强国之路如何演等命题,包括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崛起与反思,中国制造升级之路,产城竞合模式的变革,等等。这些始终离不对五种关系的思考——中国与世界,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边缘与中心,独立与依附,这也是中国现代化程里避无可避的主题。 时间维度的工业化演,空间层面的区域模式创新和个体创变者不甘沉沦、永不屈服的精神,这就是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的秘诀,也是中国发展的基本盘。


超级创始人 : 独角兽的成功密码
¥55.30
作者调查了200家独角兽创业公司,采集了近30 000个数据,其调查研究覆盖的时间跨度达到14年,对每家创业公司行分析的因素超过65个。 本书力求解答有关创业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从创始人的背景及工作经验、创业的子由何而来、市场的选择、时机的选择、产品的类型、客户的选择、护城河的构建、资金的募集、估值的方法、推介的套路等。 同时帮助大家寻找创业的隐秘规律,帮助大家剔除假成功因素、越过假障碍,从而成为一位“超级创始人”。 书中涉及大量真实的创业案例,包括与15位业界知名的创业家及投资人行的访谈实录,受访者覆盖了金融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递送服务、科技、教育、家电、即时通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广泛的行业。 总之,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还是其他人,都可以借由《超级创始人》到真实的创业世界,了解创业的真实历程,破过往的偏见束缚,真正了解关于与创业有关的方方面面。


中层干部管理手册
¥19.90
《中层干部管理手册》是作者韦巍的第二部关于企业中层干部管理方面的作品,这是一本浓缩资深管理顾问18年辅导中层干部实战的经验笔记。 本书以企业中层干部管理工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运用国外管理学原理和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维以及作者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实例,将经验与感悟一一道来,深浅出,有参考价值,书中所表达的管理理念切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提出的诸多操作建议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城市战争:国运、时代及世界三重奏下的区域浮沉
¥47.20
本书通过审视中国城市及区域经济的沉浮,以此来寻找它们的发展命脉,观照其背后的历史逻辑。这些城市是如何生长的?它们又有怎样的立足之本?命运转折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规律?在当下,它们需要造怎样的“城设”,我们又该如何为它们的未来助力…… 全书分古典的重生、的中坚、向往的未来三部分,以大大合的恢弘写作,由西安、洛阳、封、郑州、扬州、安庆、芜湖等城市的化演绎了“古典城市”的没落与自强,以合肥、南京、杭州、青岛、济南、长沙、武汉、重庆、成都、长春等城市的转身与跃起来展现“中坚城市”的勃勃生机,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中国城市的佼佼者来观察思考“未来城市”将如何引领下一个时代。通过这些城市的沉浮、兴衰和重生,来观看国运、时代以及全球化是如何影响它们各自的命运,同时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挑战和前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10.99
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双向循环,三套法律,四大中心,五位一体”的独特区位特征,大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支付、融资、投资、保险等新型金融业务模式。通过结合场景、大数据和金融创新,数字金融有助于补足传统金融服务短板,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服务成本。大湾区背靠14亿人口大市场,要发挥本地的技术、资源和制度优势,抓住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指南
¥22.38
本手册主要涉及中国经济的18个主题: ①经济制度史; ②清朝与*; ③中国计划经济; ④经济改革历程; ⑤经济增长与发展; ⑥人口; ⑦劳动力; ⑧消费与投资; ⑨宏观经济政策; ⑩收入分配与贫穷; 农业; 国有和非国有企业; 对外贸易; 外国投资与中国对外投资; 银行与金融制度; 法律制度; 能源与环境政策; 未来增长前景与经济制度。这些章节都是由*的人士撰写的。各章节中的材料紧贴现实,语言平实。本手册对于想了解中国经济的专家和学生都非常有用。


改革的逻辑
¥21.60
《改革的逻辑》内容介绍: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在《改革的逻辑》一书中,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改革的逻辑》从“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到“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从“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到“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各个方面,深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同时对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聚焦中国经济
¥2.90
中国历史上历次社会大变迁几乎都直接或间接与农村贫困有关。千百年来,贫困就像幽灵一般,时而隐于沉寂,时而显于骤变。在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20多个朝代中,曾爆发生过上百次农民起义。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个朝代建立之初大多有“均贫富,分田地”之类的“德政”。


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22.80
本书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思想突破、理论创新、重大政策决策等读者关心的问题,解析三十五年来八次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与关键词,直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关键时刻,勾勒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破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之谜”。

融入世界: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0
2001年,反恐共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全民愤慨、抗议美军侦察机撞毁我国军机,举国欢腾、北京获得二○○八年奥运会主办权,发展动力、西电东送工程开工建设。

民心工程:城镇医疗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2.00
共和国故事主要讲述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六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加以阐述,《民心工程:城镇医疗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主要讲述城镇医疗制度改革正式启动等相关情况。

登堂入室:中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2.00
《登堂入室:中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主要内容简介: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同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