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南宋
¥59.90
本书通过详解十八处南宋历史遗迹,将作者探访历史遗迹的经历、历史遗迹的现状和在此地发生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从“宋金战争”“南宋朝廷内部和战之争”“理学家与权臣群体的权力斗争”“南宋的灭亡”四大主题,向读者介绍与史书中不同的南宋历史。
大汉王朝(全4册)
¥5.99
在中国历代的大一统王朝中,汉朝历时久。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到公元220年汉献帝被废,除去王莽的短暂篡权,大汉王朝统治中国达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一统江山时间久的王朝。本书总结了大汉王朝刘氏家族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治世的良策、祸乱的渊薮,再现大汉王朝家族的立体全景和大汉王朝的时代风貌。 大汉王朝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仍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位。“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是什么让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的刘氏家族构建起的汉帝国轰然崩塌? 在汉朝四百多年的历史程中先后有二十多位皇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外戚争权也始终伴随左右:诸吕之乱、霍光揽权、王莽代汉、窦氏欺主……在刘氏家族与外戚家族的争斗中,宦官逐渐登上了舞台,于是汉亡了。
大清王朝(全4册)
¥5.99
北京的紫禁城,以其金碧耀眼的宫殿式建筑和九十余万件珍贵文物而著称于世。清朝有10位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统治生涯。268年的清王朝,给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景象和挥之不去的惆怅。 有清一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烂熟,就如同一个龙钟老人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蹒跚地步其后的一段行程。这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改朝换代的战争、雄才大略的帝王、*的疆域、冷酷隔膜的心态、戮心为上的“盛世”、思想文化的钳制、贪官污吏的丑态、西方列强的侵略、明人士的自救、异域文化的东渐、维新改良的尝试、推翻帝制的革命,如此种种,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许多可资启示的内容。 本书就是把大清三百年嬗变所沉淀的老底,深挖出采,掏洗一番,而这一切,都在本书中有所呈现,一句话,全面讲解大清王朝,讲述充满疑团的大清王朝三百年。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2
¥46.80
曾自嘲为“唐朝片警”的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以全面占有并仔细阅读文本、坚持文史融通和现代传记文学立场的写作追求,挑选能写出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故事的三十位唐朝诗人,以长期研究积累和新见文献做支撑,生动再现了他们真实而坎坷的生命历程,对各家诗歌也有精彩诠解。
甲申前夜·大晦
¥46.80
《甲申前夜·大晦》以明末为历史背景,以松锦战役中浮海逃回的辽东明军下级军官刘破虏在崇祯十六年冬天的一系列诡异经历为主线,描绘了在明王朝行将就木的最后时光里,官员、军人、百姓在大灾、大疫、大战中的人生百态和命运沉浮。
“谎”:《吴越春秋》里的忠与谋
¥40.80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所著的详细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的著作,对于其文体性质,一直存有争议。本书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吴越春秋》放到两汉到魏晋的哲学思想脉络中考察,在深研文本、深叙述肌理、广泛吸收国际学界前沿理论的基础上,把“说谎”作为解读《吴越春秋》的一条主线,所有话题的探讨都以“说谎”为中心而展。 本书所指的“说谎”有其特定的文化政治内涵。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谎言”的内涵,还对“谎言”的类型、性质和表现有着细致微的分析,从而透过“说谎”这面镜子,勾践、伍子胥等春秋重要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马背上的朝廷(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60.00
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往返于北京与江南。满洲皇帝及扈从,深帝国*富庶、*重要的地区,上演了一场场长达数月之久的政治剧。 本书主要阐释帝国核心与江南之间既充满张力又持续博弈的关系。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江南都是汉人无可争议的中心,它还是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清廷如何才能在这一地区建构权威,合法行统治?盛清时期清廷统治内地的切实条件和历史机制又是什么?本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探讨了盛清统治得以建构以及各种人物竞争于其间的政治文化。作者认为,南巡在十八世纪清朝统治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
中国近代史(全新插图升级版,新增12万字专论!汉学家费正清称其为“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每个中国人的之书)
¥9.99
近代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蒋廷黻以独特的内政与外交并重的视角,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凝练在一条主线、四大主题中,为读者提供了洞悉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视角。
中国通史(慢读系列,国史经典插图版)【公认中国通史类口碑读本】
¥2.99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是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其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国学基础深厚,治史意趣生动。《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仅用了三十八万字,其功力非同一般。《中国通史》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全书“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
促销价:¥58.00|¥89.80
洛阳城北的夏门,四方之通衢,人流如织;因为面对北邙山,亦是人鬼殊途之地。夏门外的门亭,自然是迎来送往,好不热闹。大将军梁冀特意把李固、杜乔的尸体扔在夏门外,好让天下人都能看见,即使贵为三公,和他作对就是这般下场。他还下令,如果有人胆敢悼念哭丧,一律以罪论处。梁太后同意杀死“李杜”,既有维护梁氏家族的私怨,也有对士大夫为维护礼教而迸发出的力量的担忧。“李杜”之死仿佛一曲前奏。二人为了天下的纲纪而被权臣所杀,把汉家天下的和谐表象撕了一道口子,那个老问题再次被抛出来: 天下到底是汉家之天下,还是天下之天下? 这将成为此后一百年风云变幻的核心,隐藏着汉家是存续还是终结的密码。 《三国前夜》是青年文史作家张向荣的全新历史非虚构力作,续《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本书主要讲述被新朝洗礼过的“第二汉朝”是什么样子,儒学在培养“哲人王”的道路上失败后怎样延续自己的文化生命。东汉在前期就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政教体系,即“秦制—儒教”政制,这是稳定汉家天下的“底层逻辑”,然而其中的张力最终促成了秦汉帝国的灭亡,数百年的“大一统”由此崩解。 本书重关注东汉后期桓、灵二帝近五十年的执政生涯,同时全面系统地还原党锢之祸的始末,细致考察党锢中人的心态、目的、行为,解读儒家在其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士大夫政治”如何定型,为什么从辅佐汉朝走向了辅佐三国。 作者尝试以“群像”书写呈现这一时期士大夫、宦官、宗室以及群雄之外普通人的观念乃至时代风貌,辅以图表梳理人物关系,而追问:东汉的皇权虽然崩解了,但“秦制—儒教”这一结构并未随之覆灭,它又如何寄托在新兴的儒家士大夫身上,得以在后世不断重建?
从开国斗到亡国:明朝残酷权力斗争全史(从没有哪个朝代,斗得像明朝那么狠、那么花样百出!)读客中国史入门文库
¥59.90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最激烈的朝代,终其一朝,皇帝斗阁臣,阁臣斗阁臣,阁臣斗宦官,斗争之惨烈,花样之繁多,令人“叹为观止”。而无休无止的内斗,也耗尽了明朝的国力。 嘉靖大礼议:皇帝斗阁臣 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暴亡无嗣,其堂弟朱厚熜继位,称嘉靖帝。此后,关于以谁为宗法意义上的父亲,嘉靖帝与朝臣们争论不休。冲突最激烈时,包括内阁大学士毛纪在内的二百余名护礼派官员集体跪于左顺门外情愿,换来的却是嘉靖帝当廷杖责的命令,其中有十七人被活活死。在这一顿棍棒之后,敢与嘉靖帝唱反调的大臣越来越少,皇权一度压倒阁权。 严嵩与夏言的角力:阁臣斗阁臣 严嵩与夏言本是同乡,夏言一度将严嵩视为自己人。严嵩表面上对夏言很恭敬,暗地里却无时无刻不想扳倒夏言。1548年,针对是否出兵收复河套一事,严嵩利用嘉靖帝不愿出兵的心理,与力主出兵的夏言唱反调。最终,夏言失败致仕,但严嵩仍觉不足,再次上疏弹劾夏言离京时怨谤皇上、纳金受贿等等,终于激怒皇上,下令将夏言斩首。 东林党人挑战魏忠贤:阁臣斗宦官 1624年,东林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倒魏运动”。面对文官们的弹劾,魏忠贤与客氏一起长跪在明熹宗朱由校面前哭诉,最后博得了朱由校的同情和支持。逃过一劫的魏忠贤转头就对东林党发起了残酷的反,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六君子”被投诏狱,后遭到秘密杀害。东林书院也被拆毁,其木料与田地变卖后所得被运往苏州,用作魏忠贤生祠的修建之资。 翻本书,领略明朝残酷无情的权力斗争!
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樊树志作品系列
¥58.80
本书收录史学名家樊树志教授近十余年间所撰有关晚明史的要文十三篇,既娓娓解读了晚明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如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六君子之狱、魏忠贤崇拜运动、文人结社等,又剖析了晚明著名文人士大夫,如徐阶、张居正、文震孟、郑鄤、倪元璐、吴应箕、黄道周、刘宗周、吴伟业等人的仕宦与心路历程,这些主题几乎涵盖了晚明史的重要方面。 书中配有六十余幅图片,包括人物肖像、书画作品、典籍书影、档案资料及其他历史遗物等多种类型,以期形象生动地还原历史场景,图文相彰,是研读晚明史乃至明史的优秀读本。 “人世事,几完缺”,选自清吴梅村《贺新郎·病中有感》,最能代表耄耋学者樊教授数十年研究晚明史的感慨心境。
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14.99
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数不清的战役中,以弱胜强的就占了很大一部分。《较量 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中,我们精选了36场经典的战争,这些战争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扭转乾坤,改变命运的作用,还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这36场战争中,我们能看到西楚霸王项羽、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劋、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清太祖努尔哈赤等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帝王 也能看到孙武、吴起、白起、韩信、廉颇、乐毅等一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兵法家,还能看到姜尚、诸葛亮、鲁肃、荀彧、郭嘉、谢安等一批谋臣的身影 更能看到田横、张巡、徐远、南霁云、文天祥、袁崇焕等忠贞义士的慷慨与悲壮。
如果这是宋史(全7册)
¥398.00
这是一本白话宋史之作,完整描述了从五代时期赵匡胤从军国至南宋灭亡的三百多年历史。围绕宋朝十八位皇帝,展现宋朝历代的宫廷内斗,对外征战等一系列事件;详细描述了皇帝、外戚、权臣之间的权力斗争,宋朝历代的政策,以及与夏、辽、金之间的战争细节。全书写尽宋朝三百年的兴衰变革与历史谜团,生动展现了有宋一代的风流人物。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7
¥59.90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27册(公元784-812年),主要讲述唐朝中后期唐宪宗至唐武宗三十余年的历史。平定淮西后,唐宪宗日益放纵,不久暴崩。随后的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或无能或软弱,朝廷呈现衰弱之势。唐武宗即位后,对内打击宦官集团,对外大破回鸽,缓解了朝廷的困境。 翻开本书,看唐文宗为何深陷党争旋涡,汲取管理失败的教训!
楚国兴亡史: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
¥19.99
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它为复融华夏,不屈不挠;楚人开放包容浪漫,有着对美的*追求,创造了绝世惊艳的楚文化。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有精美绝伦的漆器,有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有典丽优雅的楚辞,有一代霸主楚庄王、治水专家孙叔敖、伟大诗人屈原、忠贤典范申包胥…… 春秋时期,楚国大败晋国而称霸,*盛时是一个方圆5000里的煊赫大国,可谓“楚境横天下”,然而,在崇尚权诈、较量贪狠的残酷的战国时代,楚国统治集团却还保持着春秋时代礼乐文明熏陶而养成的质朴、文雅和慢节奏。当慢节奏的楚国遭遇贪狠的战国时代,其灭亡已不可避免。 本书审视“中原化”对楚国兴亡的影响,审视华夏文明开拓与融合的历程,借助考古发现和历史典籍里的记载,以奇谲瑰丽的文物解读楚国辉煌灿烂的文明,以盛衰荣枯的历程揭示历史背后值得深思的兴亡规律,完整、系统地讲述了楚国8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姜鹏解读《资治通鉴》系列(套装共三本)
¥109.00
罗振宇推荐! 《资治通鉴》这部重量级史书卷帙浩繁,涵盖了数十个政权与王朝1362年间的王朝兴衰与庙堂变幻,呈现政局盛衰图景,刻画执政治国、待人处事之道,不仅仅是一部史学著作,更是包含了无限古典智慧,足可经世致用的伟大作品。“通”在于了解,“鉴”在于实践。历史的意义正在于照见人类的发展历程,使得古今贯通。 《成事之道:一本书读懂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精挑细选多个著名历史事件,展示其背后的谋略、社会洞见与人生哲学,为读者建立起清晰完备的历史认知框架,掌握从历史名著中获取信息和经验的方法。 《德必配位:读懂<资治通鉴>里的领导力》从《资治通鉴》的开端讲起,列举了十多位帝王的制胜之道或失败之举,从而分析古代社会的治理方略在于顺应规律、平衡权力、限制私欲、计划长远等。高尚与美德在每个时代都有确实的意义,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无论帝王还是臣子,唯有借鉴于历史,方能成事于当下。 《世事洞明:读懂<资治通鉴>里的处世韬略》从历史案例谈起,用通俗语言讲解历史典故,打破读者对“大部头”史书的成见与畏惧的同时,着重展示人际关系对于君王治道的重要性。帝王如何任用臣子,如何平衡天下;臣子如何信任帝王;在容易出现猜忌与怀疑的权力角逐中,各方怎样缔结联系……本书通过讲述这些关于相处、配合、协同、处理冲突等与人交往方面的人生哲理,打开了中国历史的知识大门。
资治通鉴全本(文白对照 原文精校 精注全译 名家汇评 套装共20册)
¥199.99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长的一部巨著。此版本依照宋刻本和清刻本等多种通行的版本与校勘著作进行排版,确保原文原汁原味。
太后西奔:帝国晚期的仓皇与激荡
¥45.99
1900年庚子事变,清廷太后“西狩”。这一独立的历史事件,却关乎中华社会的历史走向。 作者以大历史的视野,小切口,使用新的研究材料,以丰富的细节展现这场起于一家一姓私怨、终于家国命运的大动荡。其间穿插晚清最后二十年的政治纠葛、人物关系、满汉冲突,在国际环境和民间宗教的背景下,呈现历史的生动,人物的鲜活,命运的悲剧。太后西奔关系万千重,晚清最后二十年乃至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脉络,在这里都看得见说得清。
历史课
¥9.99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本书中收录了傅斯年、张荫麟、范文澜、陈寅恪、王桐龄、孟森六位先生的经典讲义及著作,从上古商周到秦汉一统,从六朝更迭到隋唐治世,从宋元变迁到明清鼎盛,按历史顺序分为六个部分,将先秦到清朝期间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多个维度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通过历史研究来展现大师们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以及各位大师学者以通识教育为本、培养博雅之士的教育观点,对当今的中国教育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大汉帝国在巴蜀
促销价:¥28.99|¥96.00
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修订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炼,对李严案、姜维复国之谋等细节也作了补充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