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下)
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下)
林之满 萧枫 主编
¥0.99
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泱泱中华,在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历朝历代,能人辈出。但应证了三国演义中一句话:“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本书为您讲述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林之满 萧枫 主编
¥0.99
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中国历史上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在往后的数千年历史中,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且看本书为你一一道来。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下)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下)
林之满 萧枫 主编
¥0.99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每满80减40 与距离斗争:中国和西方的古代世界史研究
与距离斗争:中国和西方的古代世界史研究
陈恒 主编、晏绍祥 著
¥35.00
《与距离斗争:中国和西方的古代世界史研究》是长江学者晏绍祥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合集,共收七篇古典历史研究和史学史文章,主要涵盖了他对波斯帝国、古罗马、古希腊以及秦汉帝国等的研究成果。前两篇文章有关波斯帝国。作者通过比较研究,反思“专制”的概念内涵,提供了对古代帝国政治制度的新解。第三篇文章是古希腊罗马史学的综论,作者详尽梳理了从早期希腊的史学萌芽到罗马帝国末期的史学发展,不仅涉及希腊化时代等较少提及的时段,同时对不同时期史家、史作的写作背景都做了具体介绍。第四、五篇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古典学研究,尤其是以日知先生为代表的古典学家的著作和经历。第六、七篇从古典政治思想和罗马帝国主义两个重要问题手,条分缕析地勾勒了西方的学术前史和当下关注。七篇文章独立而统一,既回应了古典学的诸多重大问题,又描绘了东西方古代世界史研究的学术概貌。全书兼顾中国和西方的视角,不仅有对古代东西方帝国的比较研究,而且从多个切口梳理了中外的古典学研究。
每满80减40 欧亚学刊(新7辑)
欧亚学刊(新7辑)
余太山
¥42.73
余太山、李锦绣先生主编的《欧亚学刊》是不定期、连续性的学术刊物。凡属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范畴的专题(或资料)的研究论文,其内容充实,有一定广度、深度,均在收辑之列。每辑约30万字左右。一年左右出版一辑。 本辑收文章十六篇,包括欧亚历史、地理、文献等各方面的文章。其涉及面广,新论叠出,夹杂着古史钩沉,古籍流传、考辨等一系列的学问。收录文章如下:史党社《秦对“西戎”的两种控制方式及其历史意义》、段晴《精绝、鄯善古史钩沉》、李锦绣《总材山考》、周思成《近代军队的军功赏格初探》、王子今《〈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作关城诵〉研究》、林梅村《家驴华考》、林悟殊《唐后结社式明教再认识》、陈希《〈元史〉所见只儿哈郎小考》、沈勰《埃米塔什博物馆藏蒙元金器调查》、Yu Taishan《Records Concerning the Hephthalites in the Inscriptions of Gupta Times》、李鸿宾《全球视野中的唐朝崛起》,等等。
每满80减40 汉代压胜钱(精)--中国钱币丛书甲种本
汉代压胜钱(精)--中国钱币丛书甲种本
公柏青著
¥46.80
压胜钱,是民间用作祈吉和避邪的一种钱币。所谓压胜,就是压制邪魔,取得胜利的意思。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压胜钱产生于汉代。本书作者公柏青多年致力于汉代压胜钱的收藏与研究,本书是其成果的集中体现。 先前的汉代压胜钱研究主要着眼于年代考证、真伪鉴定等方面,为钱币学本体研究;而本书则将压胜钱视为物质文化产品,考查其承载的社会观念和折射的文化传统,是从文化的角度切的,为钱币的外延研究。这是本书的主导思想。 汉代压胜钱是后世压胜钱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理解汉代压胜钱的文化内涵,对压胜钱的研究意义重大。所以本书选择汉代压胜钱作为探究对象,从祥瑞图案及其中反映的文化信仰等多个方面对它行探讨。图文结合,揭示汉代压胜钱的精神内涵。 压胜钱外廓圆形穿孔方形的形制,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在有限的压胜钱钱体上,古人铸造了丰富多彩的宇宙天地间的抽象图案和纹理,本书的主体部分就是对这些神秘的图案和纹理行分析。比如压胜钱上的星文,乍看上去就是一些杂乱无序的,但经过作者的逐一分析,各组星文所代表的星宿一目了然,其中所蕴含的对星神的崇拜思想也昭然若揭。小小的压胜钱钱体,蕴藏了丰富的内涵。本书的分析,有些前人论及很少,是完全原创的观。通过压胜钱一窥汉人的内心世界,本书做了拓性的探索。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美)张鹂,译者 袁长庚
¥19.20
中国的改革放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两亿中国农民离家乡,城市寻求务工、经商的机遇。这一现象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再生产。本书所展示的,是人口流动所引发的空间、社会关系重构,以及跨区域联系网络的建立。通过展现一个典型的外地人口社区——北京丰台“浙江村”的发展、繁荣、拆除、重建,作者展现了后毛时代(post-Mao era)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私人社会空间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本书挑战了“市场胜利、国家撤退”的简化论,强调要从更为复杂的日常实践和持续的变迁当中去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每满80减40 中国纪传体文献通论
中国纪传体文献通论
王锦贵著
¥66.00
本书收录陕西境内出土并现藏于陕西的代表性碑刻,计838种,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对其行整理。碑刻按时代先后排序,上起东汉,下迄明清,对研究历史、文字、书法、艺术等均有较大的价值。每一方碑都著录有高清的图像、说明以及完整的释文,共计图版1千余幅,配有放大的细节图,辅以按语以及必要的校勘记。碑刻说明中则记录有碑的刻立时间、材质形制、书体、纹饰、流传存藏等,对读者了解该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满80减40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文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文集
[民国]梁启超著 俞国林校
¥28.80
《远采诸邻》是“复旦文史讲堂”的第九辑,记录了海内外著名学者欧立德(Mark C. Elliott)、博达伟(David Porter)、田海(Barend ter Haar)、罗柏松(James Robson)、夫马进、陶德民和郑培凯共七位学者在复旦文史研究院举办的八场讲演,内容涉及新清史、比较文学、人类学、宗教史、医疗史、中西交通及戏曲史等多个领域,这不仅体现了各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同时具有yi定的可读性。
每满80减40 昭通简史
昭通简史
傅奠基 唐靖著
¥33.60
昭通简史:地方史
每满80减40 清朝经营海南黎族研究(精)
清朝经营海南黎族研究(精)
刘冬梅著
¥28.80
本书稿将清朝各代皇帝经营黎族的背景、经过、主要举措、战略思考、历史作用与得失等作为研究内容,较全面、系统地勾画出清政权在征服与统治海南的过程中对海南黎族经营的全貌,弥补了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及不足之处,丰富与深化了海南民族研究与地方史研究,并可为当前管理与发展少数民族社会提供镜鉴。
每满80减40 元代文人群体的地理分布与文学格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全二册)精
元代文人群体的地理分布与文学格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全二册)精
邱江宁著
¥238.80
本书以元代文人群体的分布与文学格局研究为核心,从整体上讨论元代文人群体的地理分布与文学格局演变,由绪言和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组成。*部分探讨蒙元时期文人群体的流向与分布,讨论了全真教以及世侯统治对于蒙元时期文人群体的流向和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从南北多族融合,渐趋平衡的现实背景出发讨论元代文学格局的形成过程,立足于文人群体的流动,从文人群体的流动来看元代文坛创作主体与文坛格局的变化。第三部分讨论元代文学格局的“变”与“衰”:“变”的一面着力于元代文学格局中的放与外来因素;“衰”的一面在于讨论元代文学走向末世衰变情形以及它与下一个朝代的关系。
每满80减40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渡辺信一郎
¥27.99
本书在清理学界关于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对“天下”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重新返回史料,检视唐代以及汉代“天下”观念的具体含义及其变化的轨迹。作者主要沿着两条线索展:一是分析从先秦至唐代“天下”观念含义的变化,二是讨论这一观念落实为具体制度的过程,并选取两项重要的设置,即宫阙、华林园以及南郊祭天,来揭示古典国家观念如何形成国家制度,并具体发挥作用。从而揭示了天下观与天下政体结合的发展历程,提出一元化的天下型国家理念。同时又能考虑战国、汉代、六朝、唐代诸朝的时代特质,说明天下型国家如何受时代影响,但在时代变动之中仍有其不变的结构。本书涵盖领域广,内容充实而鲜明,视角独特,分析细密,新见迭出,富有启发性,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天下观、中国古代国家形态不可不参考的力作,也对今天我们思考国家模式和实际秩序颇有启迪。
每满80减40 早期中英关系史——以浙江为中心的研究
早期中英关系史——以浙江为中心的研究
田力
¥34.00
本书研究早期中国与英国的历史关系,重研究地域为在早期中英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浙江,时间上起清朝中叶,下迄1844年宁波埠。涉及内容包括:19 世纪以前中英的相互认识与触;清朝雍正、乾隆时期英国人在浙江沿海的贸易活动;乾隆末年和道光年间,马戛尔尼使团与阿美士德勋爵号间谍船对浙江沿海的探索和影响;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在浙江沿海的侵略活动和浙江民众的英勇抗争;中英双方在浙江的议和交涉,《江宁条约》签订后浙江从战时状态到恢复和平的过程;浙江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埠的全过程以及埠的影响等。
每满80减40 世界现代历史那些事
世界现代历史那些事
李楠
¥8.00
本书包括二十世纪初的世界局势、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世界政治优势、欧洲的经济优势、欧洲的军事优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高潮、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1908—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大起义等内容。
每满80减4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材
唐明燕著
¥40.80
本书试图站在宏观角度,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对中华传统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行回顾和梳理,力图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本书可用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院校教师用书)使用,亦可作为面向专业读者的学术著作。
每满80减40 王又旦年谱(精)--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
王又旦年谱(精)--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
王作良著
¥68.60
王又旦(1636—1686),明末清初陕西合阳籍诗人,字幼华,号黄湄,著有《黄湄诗选》十卷,另有零星诗、词、文存于清人编选诗词总集、诗文别集、方志等文献中。又有《黄湄奏议》一卷,见《(雍正)陕西通志》卷七十五著录,已佚。         王又旦的诗歌创作,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高度评价,其晚年时,在京师与王士禛有“二王”之称。王士禛在编选《十子诗略》时,其《黄湄诗选》即名列其中。除了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王又旦在治行方面也多有可圈可之处。任湖北潜江县令时,地方水灾频仍,治理水灾,王又旦可谓呕心沥血。修筑河堤,始终坚守一线,与百姓同甘共苦。另外,在兴办地方文教方面,也不遗余力,热心提携年轻俊彦、落魄书生。居官给事时,直言敢谏,不避权贵。虽仕宦多年,依然家境贫寒,生活朴素,其德行受到友朋的交口称赞。王又旦交游广泛,大凡当时文坛政坛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大多都有往来。         本年谱以《黄湄诗选》及其他散佚作品为经,广搜同时代与王又旦有交游唱和的作家作品,旁及地方志、碑刻等资料记载,对其一生行踪、交游情况行了严谨而细致的勾勒,对其现存作品行具体微地系时系地探究,以期对清初文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每满80减40 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精)全二册
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精)全二册
袁志伟著
¥131.60
《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套装上下册)》在10-14世纪中国民族融合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对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辽夏金元等政权及其主要宗教思想,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通贯性研究。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文化行了整体研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该时期各王朝的主体宗教思想与中原汉族之间文化认同的细节、路径与特;从宗教学和历史学视角,系统考察了这一时期各主流宗教思想文化的具体内涵和理论特,探讨了各种宗教形态、思想与辽夏金元社会的互动,及其与文化认同的关系。力图展现这一时期中国思想史、宗教史、民族史的全貌,揭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每满80减40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 高祖本纪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 高祖本纪
吕培成 吕蔚 吕新峰
¥90.00
《高祖本纪》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刘邦,汉朝国皇帝,庙号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强大和汉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有着决定性的贡献。本书主要从汇校、汇注、汇评三方面整理、综合有关学术研究成就,力求较全面的反映出历代有见解的观。所涉及研究成果斟酌取舍,注重吸收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新发现,兼及靠前研究的成果,对原文行依据可靠、论据充分、自成一体的研究。
每满80减40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 孝武本纪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 孝武本纪
李雪
¥47.50
 《孝武本纪》是《史记》中十二本纪的*后一篇,由于司马迁与汉武帝是同时代人,所以该篇原名为《今上本纪》。《史记》成书后,司马迁上呈汉武帝,武帝见《今上本纪》时,“怒而削之”,故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孝武本纪》,已非司马迁的原著,而是后人抄录《封禅书》补缀而成。本书主要从汇校、汇注、汇评三方面整理、综合有关学术研究集成,力求较全面的反映历代有见解的观。所涉及研究成果斟酌取舍,注重吸收今年来的考古研究新发现,兼及考前研究成果,对原文行语句可靠、论据充分、自成一体的研究,对研究的历史情况及现状行系统总结,体现其《史记》研究、司马迁研究的意义。
每满80减40 近代中国断章
近代中国断章
原岛春雄
¥29.99
本书为日本学者原岛春雄教授的遗著,以中国明清历史与思想为主。书名所谓“近代中国”,不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而是上溯至明清之际,是一个长时段的“近代”,这里面蕴含着对以西方历史为中心的“宋代近世说”的否定,而希望从中国历史的内在连续性探究明清以来中国社会、思想的变化。由于作者曾亲历改革放后的中国社会,所以不仅从历史中探寻中国的结构,同时也是从现场、从现实中去观察中国。他的著作,饱含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内容扎实,见解独到,对我们理解中国明清以来历史的发展颇有借鉴意义。 本书主要关心的是传统中国如何向近代转型,即探索传统与近代的延续与断层关系,可以说,这是一部探讨中国近代化过程的著作。作者的焦,尤其集中于国家体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中间层”,指出要彻底切断官与民的相生相容关系,彻底否定皇帝与奴隶、办与军阀,清除阿Q诞生的土壤,这样才能促中国的近代化。其视角独特,分析锐利,是一部相当有深度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