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phi Complete Works of Sappho (Illustrated)
¥16.27
Whether a scholar of the classics or an admirer of fine poetry, this is the only digital version of Sappho's work that presents each fragment in the original Greek alongside a concise new English translation. A brief biography is also included, as well as an Ancient Greek pronunciation section, allowing you to read aloud and experience the true beauty of Sappho's original text. (1MB Version 2) Bonus edition: this eBook also includes the recent 2005 discovery of a near complete poem by Sappho. And still offered at the most affordable price! Contents: Introduction Brief Biography Pronouncing Ancient Greek The Fragments Poem Table of Contents
欧盟的危机:关于欧洲宪法的思考
¥22.99
2009年爆发的希腊债务危机拉开了欧盟债务危机的序幕,虽然目前欧盟债务危机得到缓解,但是引发债务危机的欧洲货币联盟的制度设计弊端依然存在。欧债危机之后,英国又上演脱欧大戏……这一切不禁让人们发问:欧盟的前景如何?它还能持续发展吗?哈贝马斯认为,为了欧盟的长治久安,必须推进政治一体化改革。然而这个改革的方向不是使欧盟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而是要通过国际法的宪政化,为欧盟的决策提供合法性基础。面对生态和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人权等全球性问题,国际法的宪政化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平台。而国际法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国际性和地方性两方的利益,并得到公众的充分讨论和论证,只有如此,才能建成国际共同体和世界主义共同体。
辩证法的不同进路:克尔凯郭尔与马克思比较研究
¥17.50
本书认为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的辩证法都是对黑格尔辩证体系的批判性改造,分别于社会变革维度与宗教信仰维度,重塑了辩证法本身的性质。克尔凯郭尔不仅从形式上打破了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的结构,而且在信仰高于理性的前提下,发展出彻底的人神辩证法。相反,马克思的着眼点则完全投向现实的人类社会,使纯粹的精神史转变为现实的人类实践史。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对辩证法的不同理解,实则彰显出个体解放与自由的不同进路。
中国政党学说文献汇编·第三卷
¥88.80
第三卷收集的是1930-1949年间中国政党理论的文献资料。以编者查阅的国内报刊篇章、专题文集、个人文集(全集选集等)看,其中涉及政党论说的篇章不下1500余篇。较之*卷、第二卷所包含的内容更多、所显示的特征更为复杂,不过,限于篇幅,本卷只能选其中的1/6予以编辑。此一时期,以欧美政党政治为圭臬,试图应用于中国的声音相对微弱,但不绝如缕;受了“列宁主义政党”理论并应用于实际行动的中共政党学说经历直采用失败,民族化、中国化、时代化之后迅速成效,影响至巨;处于执政地位的国民党局限于自身的革命阶段论和仿联共(布)而又无法在组织上成型、行动中成效的过程中力量逐渐消蚀。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党理论的特殊性于知识界的品评中“无心插柳”般地显现出来,同时知识界这一时期的政党观也在“有意栽花”中展示了出来。
帝国陷阱(美国政府如何保护海外商业利益)
¥19.99
本书运用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案例,解释说明并论证分析了美国政府在19世纪末之后的一个多世纪的时期内,代表美国商业利益对外国行干涉,以保护美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利益的兴衰史。 关于“陷阱” 一、为什么叫帝国陷阱? 一旦美国某届政府承诺代表美国投资商出面予以干涉,以保护其在海外的财产等权益,那么未来的政府要想避免此类干涉就更加困难。如果某位总统令人信服地承诺动用美国的强大势力保护在外国的美国财产权益,那么,这个国家可预见到的投资风险就会降低,更多的资本就会大量涌。未来的政府可以拒不履行含蓄的承诺,但是这样一来必须带来政治成本,政治成本越大,投资商拥有的财富所面临的风险就越高。简言之,代表海外投资商行的成功干涉,将引致更大的海外投资;而这些更大的海外投资一旦受到危险,又会制造成更大干涉压力。结果就是一个“帝国陷阱”,而落这个陷阱,美国政府就会发现,他们很难抵抗保护美国海外财产利益的强大压力。 二、资本操作陷阱的方式 20世纪的美国投资商,在压制国内反对派和战略利益方面普遍获得成功。他们所运用的特定政治战略随时时间的推移也已发生变化。20世纪初期,海外投资商绝大部分都是动用个人的政治关系以影响政策。随着帝国陷阱这一模式始实施,个人政治关系变得更容易。20世纪30年代,投资商始运用更为复杂的战略,将保护他们的利益与政府当时高度重视的其他利益联系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投资商们鼓动公众和国会舆论,向行政部门施加压力。这些公司试图将国家利益,如反对共产主义,与他们的财产权益捆绑在一起,争辩说,保护他们的收来源,对否认敌对国家诸如此类的收来源发挥了有益的影响作用。美国各类公众认为,没收他们同胞的财产,就是针对美国的攻和损害。其他公众担心,一个国家对美国财产的没收得到允许,其他国家可能会随之效仿,如此这样,在某个时刻,所受到的经济损失有可能高达一定程度,足以影响到公众他们自己的利益。诸如此类的担心并不一定是现实,它们只需要被人们相信。干涉成本往往都是分摊,范围覆盖全社会,借助了所有这些战略,海外投资商正是从这一事实中受益。 三、帝国陷阱经历的三个阶段 美国非正式的帝国,在整个20世纪没有因总统的更迭而不断地移动,反而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兴起与衰落。20世纪初期,当政治压力迫使美国政府必须保护其国家的海外利益时,*个“帝国”出现了,这一时期美国政府更多地使用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当大萧条摧毁了维系该帝国的政治联盟时,这个非正式的帝国就此寿终正寝。第二轮经济利益驱动的干涉行动崛起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直持续到80年代。第二个“帝国”的地域范围更加广阔,受到富于挑战的反共产主义的影响,而且几乎不可能圈直的军事干涉;但是,第二个帝国(与*个类似)也使得投资商操纵了美国政治系统,且常常相当成功,或者保护他们的投资,或者确保他们的损失获得赔偿。第二个帝国并没有彻底地终结,而是被司法化的争端解决机制所取代,私人投资者发现,司法化争端解决机制的制定与发展,与求得华盛顿的支持一样极具吸引力。这也是帝国陷阱的第三个阶段。
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40.80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启“中国之治”新境界的钥匙。如何认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刚性、制度韧性与制度包容性的有机统一?如何将党和政府组织及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核多元、协商共治的治理格局?如何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的高效能?如何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和各层面的工作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上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15位学者在《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一书中给出了他们的思考和回答。本书从公共管理、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选取制度建设、行政体制、经济治理、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生态文明、治理工具等国家治理的多个重要切面行剖析,提出了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寡头统治铁律:民主体制中的政党社会学
¥49.99
本书是罗伯特·米歇尔斯的代表作。他通过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政党特别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寡头统治铁律”这一政党社会学的经典原理。该原理认为: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本书对政党出现寡头化的根源行了分析,指出领导人倾向于组织并形成利益集团、大众普遍存在的消极性以及对领导人的感激之情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重要的因素则在于领导人在技术上的不可或缺性。此外,本书还反思了寡头统治结构与民主之间的关系。
政治、政党与压力集团(下)
¥74.99
本书是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小瓦尔迪默•奥兰多•基研究美国政治、政党、选举和投票行为的经典之作。全书从四个方面对美国政党的类型和性质、政治规则的本质、压力集团构成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与形式展了详细论述:部分主要分析强势压力集团的类型与特征,逐章解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利益关系或利益集团;第二、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与政党和选举相关的内容,如政党的功能、小政党、政党组织、提名、选举行为、选举权以及竞选方式等传统问题。第四部分讨论了对于政党来说可能属于次要,但是对政治秩序而言却具有重要地位的议题,包括暴力、贿赂和教育等。全书始终围绕权力与权力关系,以及政治权力的获取和维持等,给出了独到的研究观和路径。 该书主要反映了20世纪中叶美国政治生活的现实,但其体现的基本原理却对21世纪美国的政治生活有着极强的解释力,包括选举、选举舞弊、极化政治、民粹主义的影响等。
文化与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文库)
¥28.80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都诞生于西方,但是它们之间确有许多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在马克思主义之后,因为时代变化而发生了主题的变化。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经济与政治”的话,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则是“文化与政治”。本书选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时期的理论代表人物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思想,尤其是在主体性研究、上层建筑研究、意识形态研究和大众文化研究方面的得失。
人民民主 —— 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5.00
《伟大号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正式确立)》主要内容简介: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行解读。然而有一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
云阳誓师 —— 红军改编八路军与奔赴抗日战场
¥15.00
暂无相关内容
举国合力 —— 建立广泛统一战线与毛泽东论持久战
¥15.00
暂无相关内容
大党优势(建党100周年读物)
¥33.00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长期奋斗中党所形成的独特优势是全面的,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正是这些优势的全面形成和坚持发挥,使我们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壮丽篇章,根本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本书通过纵横对比,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独特优势,即旗帜鲜明的政治优势,与时俱的理论优势,集中统一的组织优势,人民至上的群众优势,凝心铸魂的文化优势,特色鲜明的制度优势,自我革命的品格优势,精英汇聚的人才优势,独立自主的精神优势,奋斗不息的传承优势,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朝气蓬勃的活力来源。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使党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领导并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出土简帛与秦汉残障人口研究
¥14.33
【内容简介】 本书以秦汉残障人口史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境内出土的秦汉涉残障人口简帛为切入点,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从社会人口史、制度史、文化史的角度对秦汉时期残障人口进行研究。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出土简帛中涉及秦汉时期残障人口的内容进行汇校、集释;二是借助上述材料对秦汉残障人口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思想改造 ——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与三反五反运动
¥15.00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选择对象。 《方兴未艾:中国兴起炒股热潮》是该套丛书的其中一本,介绍了中国兴起炒股热潮的故事。
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指南
¥20.99
本书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丛书”之一,核心是以党建品牌化为抓手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全书以基层党建的品牌化为核心,具体分析农村、社区、国企、高校、机关、“两新”组织六个基层组织的党建品牌化方向、定位、规律和注意事项等;以通俗的语言、风趣的插图和经典的案例,深浅出地阐述了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的核心理论、介绍了可参考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为各地各基层创新党建工作、推品牌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藏域新生 —— 平息西藏武装叛乱与农奴翻身解放
¥15.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中央关注西藏问题:中央政府关注达赖出国、西藏工委严密查截假班禅、中央下令平息叛乱:谭冠三报告西藏叛乱事件、密切关注西藏叛乱、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和班禅谈民主改革、中央发出指示讨论改革、西藏农奴得到解放:农民协会掀起三反运动、拉萨市召开万人声讨大会等内容。
天府神兵 —— 四川重庆大解放与大剿匪
¥15.00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行解读。然而有一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平定西南 —— 贵州云南大解放与大剿匪
¥15.00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行解读。然而有一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马克思与孔夫子:一个历史的相遇
¥39.00
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够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大地扎根、发芽、花和结果?马克思主义同儒学会通的历史条件和机缘是什么?两者融会贯通的内在根据和理由究竟何在? 本书以马克思与孔夫子自晚清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中国的相遇为主线,通过特定历史语境的还原和追溯,试图从哲学观念、文化原型、精神气质等层面,多维度地揭示这种相遇的内在可能性及其学理依据,以期更深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本书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虽然在自觉的层面更多地表现为冲突,但在无意识层面却更多地表现为融会贯通。本书主要从运思方式、历史观、自由观、实践观、真理观等多个方面,从对历史本真性的敞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洞见、对人性超越性的指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等不同维度,探寻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会通的内在理由。 本书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会通的历史文化条件和契机:前现代的儒学与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有其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相遇的机缘;中国文化与欧洲大陆文化之间的亲和性,也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会通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近代文化遭遇后的严重受挫,“一战”所暴露出来的西方文明的局限,使中国人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双重失望,这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第三种可能性被中国人选择的重要历史原因。
关于爱国
¥12.99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是人类历*为强大的群众动员力量,但对其历史发展、具体内涵的差异认知已经变得相当模糊,人们往往不加分别地随意使用这两个术语。如何正确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重建这两个术语的初始内涵,是本书作者力图实现的目标。本书通过梳理和发掘欧洲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史中知名和不知名的相关论述,重新区分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内涵差异,提出了回归到没有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的独到见解,为构建共和爱国主义的公民美德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