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李冬君;刘刚
¥38.90
公元200年—公元900年,是文化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欧洲文艺复兴让人始觉醒,中国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文艺复兴。本书从儒林、美学、诗歌、艺术四个层面讲述汉末至宋代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儒林里,西汉末年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刘歆,以古文经学掀起了儒家文艺复兴运动,成为儒学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命运。 魏晋时期,文艺复兴的审美风潮从清议转向清谈,魏晋人以老庄为榜样,从政治优先的经学转审美优先的玄学,从名教回归自然,君子英雄主义式微,乱世英雄美学启,人与山川相映发。 中国的文艺复兴还要格律化。唐朝以诗赋取士,使有唐一代成为唐诗的江山。唐诗江山从宫体诗走来,在宫体诗里完成了格律化。宫体诗变革,格律化的山水诗诞生,边塞诗领唱,*终走向宇宙意识。 中国文艺复兴带来的自由适合艺术的蓬勃生长。有宋一代,艺术上*闪耀的便是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宋代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而市井风情画则描绘了宋代文艺复兴的社会新样式。 文艺复兴需要巨人,也产生巨人。在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中,这些思想、艺术、科学领域的巨人照亮了文化中国。 -------------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 第yi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 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拿得起放不下的欧洲史(下册)
拿得起放不下的欧洲史(下册)
唐岛渔夫
¥43.99
作者以传统中国人的视角,结合自身多年旅居欧洲列国的经验讲述欧洲历史。以地缘分析的方式,融会贯通了欧洲各国经济、科技、军事、思想等方面。跳出西方学者的欧洲中心论,以宏观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述欧洲历史。同时,用客观冷峻的文字挖掘真实的欧洲发展原动力和历史原貌。 《拿得起放不下的欧洲史(下册)》包含了:板块碰撞、王朝荣耀、小过雄心、制霸海洋、列强演义五个部分。
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
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
(日)盐野七生
¥12.99
本册以战争为题材,描述130年间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历史。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盖世名将汉尼拔从西班牙率军,带领着他的象队,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本土,历时16年的战争,双方八回合的交战,难分难解。16年间汉尼拔令罗马捉襟见肘,不得安宁。终西阿庇击败盖世名将汉尼拔。令人击掌称快的战争场面,胜利逆转的精彩情节,引人思索。战争人反映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什么知识优越的希腊人、军事力量强大的迦太基人后会败给罗马人?
每满80减40 《赵匡胤时间》(中册)
《赵匡胤时间》(中册)
金纲
¥62.99
陈桥驿是赵匡胤生命中重要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他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 公元951年至960年,纷乱复杂的五代十国行将结束,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宋帝国始浮出历史地平线。大宋立国前十年,后周太祖郭威清除往朝弊政,带来了乱世中缕曙光;一个有英雄气,又满怀王道理想的大帝柴荣,御驾亲征,败北汉契丹联军,始文明政务;绝世高人王朴献《平边策》,“底定中原路线图”;经高平之战,赵匡胤后周高级军官行列;不可思议的“韦囊”,神秘的陈桥兵变,使历史出现了惊人的拐。大宋立国前十年的历史,是精兵简政、广言路、处理藩镇纠纷、平定地方盗贼、南扫江淮、北契丹的历史,是中原政权重归本土的演史,也是一代大帝赵匡胤创大宋王朝的起。
每满80减40 《赵匡胤时间》(上册)
《赵匡胤时间》(上册)
金纲
¥69.99
举目四顾,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镇,有分庭抗礼的藩镇,有蠢蠢欲动的藩镇,更有肆意掠劫的契丹铁骑,当时朝廷虽在,天下已亡。 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中国历史的暗黑年代。了解这三十年,就明白何谓野蛮与残暴,就明白大宋王朝为何被称为文明盛世。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豺狼纵横、铁骑肆虐的兵场,是藩镇割据、分庭抗礼,阴谋与残暴罪行的发生地,是文明沦丧、道义尽失,让世人噩梦不断的炼狱。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篡逆成灾的动乱史,一部被鲜血与悲情遮蔽的中国人的苦难史。了解这三十年历史,看清五代乱世的因果,就明白大宋帝国的由来,明白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明白中国为何演变至今日样貌。 作者博览万卷,披阅十载,以正史为坯,野史为料,依年代顺序,透过士兵、谋士、将军、平民的视角,详尽呈现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时代切片,连缀这些切片,你也许能看到一段不一样的历史。
49元5本 唐朝大历史
唐朝大历史
吕思勉
¥15.99
汉、唐并称中国盛世。贞观、永徽之治,论者以比汉之文、景,武功尤远过之;然非其时之君臣,实有过人之才智也。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文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帝矣。
49元5本 乾隆皇帝的荷包
乾隆皇帝的荷包
赖惠敏
¥33.57
《乾隆皇帝的荷包》是赖惠敏教授数十年潜心研究清代财政史的学术结晶。本书聚焦于乾隆皇帝的荷包,即皇室“小金库”的收入与开支。作者认为,皇室财政和国家财政不同的是,田赋为国家主要的收入来源,清皇室虽有百万亩以上的土地,但其重要收入则来自于商业方面,即地租、关税、当铺、发商生息以及盐商之额外支出等。乾隆朝内务府收入惊人,乾隆皇帝借此在北京、热河等处大量兴建藏传寺庙,带动寺院经济活动。同时巧妙地利用藏传佛教,实现了号令蒙藏各部,整合蒙藏社会,维护统治的目的。然而在清朝外患问题缓解的同时,皇室敛财所引起的内部问题却层出不穷,种下日后清朝衰败的远因。
每满80减40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
度阴山
¥9.99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这篇写给长子正宪的家书,便是王阳明著名的家训“三字经”,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女如何做人、学习、持家、立业、养生。本书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将王阳明的12条家训、24封家书,逐字逐句解读得透彻明晰,既袒露了王阳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心学功夫,也是写给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范本。 王阳明的家训和家书,大部分写于军旅途中。战场即生死场,险象环生,间不容发,王阳明却抽出时间和精力,以平静恳切的语气,事无巨细地叮嘱家族子侄辈们为人处世、读书交友的要诀,以及如何避免陋习。实际上,这一篇篇平易近人的家书,注入了阳明心学的精神内核。 王阳明家训的内容一字一句,全出于诚,用王阳明的说法,写家训的念头就是教育家人致良知,致良知就能常快乐,常快乐又能心安,便是为人处世、持家立业的真正奥秘。
每满80减40 乾隆帝及其时代
乾隆帝及其时代
戴逸 著
¥66.46
本书立足于世界史的视野,以乾隆帝八十多年的生命之旅为切入点,广泛搜罗中外各种文献与档案,向人们展示了古代中国鼎盛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外交诸层面的生动历史场景。严密的考据与优美的叙事相结合,并且引入世界历史的变幻节奏,在中外互动中给人以历史感悟,让读者认识到乾隆帝当时的天朝心态及盛世下的忧患,进而在反思中华帝国晚期封闭格局的同时,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49元5本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张军
¥10.98
读完三国,要看两晋十六国——中国历*乱的年代。本书从公元265年西晋国写起,到公元439年北凉灭亡为止,其间174年,包括了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初年、南朝宋四个阶段。全书涉及七十多个国家,近两百名 国君,三百多个性格鲜明的将臣谋士,四百多场战争,一百多场政变,四十多个典故,大小权谋计策不计其数。文中有许多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对当时社会形势以及未来发展的精辟论述和分析,也有失败者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当然也少不了悲壮与豪情的故事,感慨与激昂的场景。这是一部历史大剧,是一个群雄汇聚的舞台。
每满80减40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
赵冬梅
¥59.99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是北京大学宋史研究专家赵冬梅老师以30年史学研究为依托,为普通读者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纠葛的通俗读物。 本书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学著作精读三部分构成。作者一改制度叙事的严肃刻板印象,以轻松明快的方式来思考制度变迁,理解历代制度之得失,并分别从国家故事、群体故事、个体故事讲述制度在与不同层面的人的互动中产生的关系。与其他制度史写作者相比,作者更强调“从史学角度关注个体的生活与命运”走向: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如:个体在制度直或间作用下颠沛流离的境遇;官僚群体与更迭的制度“相爱相杀”,在制度变迁中的宦海沉浮;士庶群体在制度变革中的颠簸起落等。仕、升迁、贬谪、宦游、服役等境遇是古人生命的常态,围绕这些具象化的常态,制度变迁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关注人与制度的互动及人在制度中的命运,不仅带有人文关怀精神,同时,从人与制度的关系层面通讲制度发展的历史,这在已出版的通俗类制度史作品中独树一帜。 本书以放的历史话题、充满问题意识的探讨方式,对那些真正塑造了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历史要素行了深探讨,并解答了“历史并不一直向前”这一隐蔽逻辑——在对朝廷性质和君臣关系的认识上,元朝曾出现两大倒退:从朝廷性质看,华夏传统将天下称为江山社稷,主张“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而元朝的天下则了皇家私囊——江山社稷变成了皇室私产;从君臣关系看,华夏传统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到了元朝,臣子沦落到以自称奴婢为荣——君臣关系沦落为主奴关系。专制与猜疑的强化自此一发不可收,直至近代。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金元以降,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国家治理水平为何会走下坡路?推动其江河日下的原因究竟何在?本书就此话题展了细致生动的剖解。 作者既能从已有的史观中提出新见解,又能从悉知的史料中得出新史观;其带有问题意识的讲述方式充满了探讨的可能性与话题的延展性。 本书为读者启了深了解中国古代制度与文化的通道,同时为管理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大量管理案例。辅以帝制中国大事表拉页、私房、经典历史著作解读,以及近60幅高清彩插,图文并茂地诠释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变迁史。
49元5本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4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4
华杉
¥48.80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赵充国平定边疆:制定战略要服务于*终目的   【历史事件】公元前61年,羌人先零部落胁迫罕、幵两部落联合叛变。酒泉太守辛武贤认为,罕、幵都是先零的帮手,应该马上攻他们,取得军事胜利。而赵充国计划先招降罕、幵,逐步瓦解叛军联盟,再一举败先零部落,达到边疆安定的目的。*后赵充国的计策被采纳了。   【华杉讲透】人们总是急于行动,急于解决问题,却不知道自己根本没找对问题。制定战略要始终服务于*终目的,而军事胜利不是*终目的,安定边疆才是。任何一个战略,都有其战略重心。赵充国正是抓住了战略重心——只要解决了先零部落,其他的便会自然瓦解。如果军事行动不聚焦于这个战略重心,而是投到其他地方,则既有损失,又无利益。 冯奉世平叛:不要根据“实际困难”行决策   【历史事件】公元前42年,陇西地区出现叛军。将军冯奉世要求发兵四万,以敌军两倍的兵力迅速解决战争。但丞相韦玄成等人争辩 “发兵一万即可”,因为秋收农忙正需人手。于是汉元帝决定发兵一万两千,结果前线惨败。幡然醒悟的汉元帝发兵双倍增援,叛乱才迅速平息。   【华杉讲透】冯奉世要求调兵四万,为的是一战而定:投大,风险小,成本低。而韦玄成等人的反对理由则毫无逻辑可言——秋收农忙和应该发兵多少有什么关系呢?汉元帝刚始的决策,是典型的根据“实际困难”而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行决策。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人性弱,人人都会犯这个毛病,所以尤其要警惕。 梅福上书:没有自家人,也没有心腹之人   【历史事件】汉成帝时期,太后母家王氏一族占据要职,权势滔天;国内刑罚严酷,不少人因大胆谏言而获罪。前县尉梅福建议汉成帝下诏广言论,以招揽人才,避免外戚专权,酿成大祸。但汉成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华杉讲透】所有人都一样,没有自家人,也没有心腹之人。自家人会祸起萧墙,心腹之人会成为心腹大患。就像一个企业,你如果信不过“外人”,把权柄都交给自家亲戚,那肆无忌惮贪污的就会是这些亲戚们;如果你有一些心腹,那你就是区别对待了另一些人,这不是一个正大光明的组织应该有的。   作为领导者,应该让所有人的才能都得到发挥,一起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样,这个企业才会成为大家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可汉成帝无法理解这些,*后被舅舅家的王莽篡夺了天下。 翻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
49元5本 新史纪丛书·一战简史:1914~1918,帝国的崩溃及世界格局的重构【一本书读懂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新史纪丛书·一战简史:1914~1918,帝国的崩溃及世界格局的重构【一本书读懂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加里·谢菲尔德
¥22.50
*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全球规模之战。英国皇家历史学会的加里·谢菲尔德教授,品百家之言,阅浩繁史料,剔骨敲髓,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全面、精辟的*次世界大战简史。 本书共分为6章,在第1章“战争降临”中,作者结合多年对*次世界大战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战前的世界形势,从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俄罗斯帝国、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匈帝国,到“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建立,揭示了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在第2~4章中,具体描写了1914~1918年的战争经过,从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到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第6章以及后记则全面剖析了*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这场战争致使整个欧洲都倒退了至少8年以上。*次世界大战除了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在科技上也带来了巨大发展,德国U型潜艇投战场,飞机也广泛应用于空战之中。战争之后,人类的步过程加速了,但这当然是帝国主义战争发动者所预料不到的。
49元5本 新史纪丛书·盎格鲁-撒克逊人简史:公元410~1066年,英格兰的形成与诞生
新史纪丛书·盎格鲁-撒克逊人简史:公元410~1066年,英格兰的形成与诞生
亨丽埃塔·利泽
¥22.50
从公元5世纪初,来自日耳曼部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移居不列颠,到1066年威廉大帝的诺曼征服,这段历史被看作统一英格兰形成的雏形阶段。 公元410年,罗马军团撤离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移居启了不列颠后罗马时代的“黑暗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作用,在英格兰的历史长河中激荡出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瞬间。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了不列颠人,建立了诺森布里亚、麦西亚、韦塞克斯以及肯特等数个王国,各国王及其继承者之间为扩大各自权力而相互混战,因此等级秩序愈发发展,英格兰逐渐融合。盎格鲁-撒克逊人经历了信仰转变,统一的宗教语言对维护各王国的政治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的文明程度。在600多年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中,伴随着政权更迭、战争频仍、信仰博弈、文明步,统一英格兰逐渐形成。 亨丽埃塔·利泽就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考古学和艺术方面的惊喜发现做出了*分析,探讨了罗马人撤离后不列颠各王国的关系、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基督教化、麦西亚的统治、韦塞克斯的崛起、维京人的归来,以及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终结。
49元5本 故宫疑案
故宫疑案
阎崇年
¥25.99
自故宫建成以来发生过众多历史疑案,长期引起无数人的关注和猜测。那么这些疑案的真相到底如何?从兴京(赫图阿拉)、东京(辽阳)、盛京(沈阳)到北京,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末帝溥仪,时间既久远,又多系皇帝家事、宫闱秘闻,外人难得其详。于是,正史野史,官私记载,笔记小说,或为尊者讳,或道听途说,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歧异纷纭,更为这些疑案增加了几分玄秘色彩,显得扑朔迷离,让人难窥真情。这就需要根据史料,辨伪存真,揭历史迷雾,恢复事件的本来面目。 作者以*手史料为依据,精选二百余幅图片,条分缕析,翔实考证,从中探寻历史的蛛丝马迹,发掘背后的事实真相。
49元5本 铁路与中国转型
铁路与中国转型
[德]柯丽莎(ElisabethKöll);译者 金 毅
¥29.33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本书透过铁路系统的视角,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转型,探讨铁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作为科层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铁路。 在研究路径上,本书使用了“机构”这一概念,亦即从铁路机构的组织运作出发,研究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政治、战争等不同面向的问题,从而构建了一种关于中国铁路史的综合性叙事。在这种“实践的”历史研究过程中,本书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断裂与延续、本土与外来、精英与民众等议题展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
49元5本 万历十五年欧洲那些事儿
万历十五年欧洲那些事儿
马瑞民
¥24.36
万历十五年,随着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李贽的一一离去,大明王朝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公元1587年,英国正在为存亡而战,法国正在为信仰而战,荷兰正在为自由而战,而西班牙,正在为世界秩序而战。 相对明朝的帝王将相,本书的主角有国王、女王、教皇、奴隶贩子、航海家、加勒比海盗、殖民者、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正是他们的贡献,欧洲走到了发展的新阶段。
49元5本 抗美援朝战地日记(全二册)(朝鲜战争著名战地记者西虹权威巨作!史上最全面最完整记录朝鲜战争第一线日记)
抗美援朝战地日记(全二册)(朝鲜战争著名战地记者西虹权威巨作!史上最全面最完整记录朝鲜战争第一线日记)
西虹
¥23.90
  1952年,本书作者随同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到达朝鲜前线后,创作组在桧仓访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又去访问了战时的朝鲜首都平壤,会见了金日成首相,并受到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的欢迎和热情关照。着去城访问,参观了板门店停战谈判会场区。之后,创作组人员各自选择了深生活的地区和志愿军部队,始分散活动。当时,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正行积极的阵地防御战。这部战地日记,就是本书作者在临津江东岸线阵地,访问志愿军39军等英雄部队和战线后方的真实纪录。
49元5本 新史纪丛书·拜占庭一千年:一部帝国兴衰史
新史纪丛书·拜占庭一千年:一部帝国兴衰史
(英)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Dionysios Stathakopoulos)
¥18.80
如果不了解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你就无法清晰读懂整部世界历史。 煌煌一千年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拜占庭帝国饱经沧桑,历尽兴衰。从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宣布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到公元1453年这座城市被土耳其攻陷,拜占庭帝国的统治长达1100年,这也使它一度成为当时文学、艺术、法律以及学术的繁荣“世界中心”。拜占庭的历史不仅是一部关于征服、创建、兴盛与衰亡的帝国变迁史,还是一段精彩纷呈的魅力文化之旅。 拜占庭帝国在浩长的历史烟云中浮浮沉沉,将君士坦丁堡的辉煌与精致融进古铜色的雕塑,它曾在强盛时傲视群雄,屹立于欧洲之东;也曾饱受瘟疫与战争的摧残,终在炮火中沦陷,却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化印迹和遗风余韵。 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不落窠臼,打破传统的研究模式,将拜占庭帝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显著特征进行了通俗解读。前8章通过描述每一时期的主要事件与人物,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政治更迭与领土变迁,探讨了帝国的经济基础以及文化创造,第9章则讲述了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后的尾声。拜占庭帝国的千年历史既充满波折变化,又具有较强的延续性,无论是对过去还是现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9元5本 曹操多阳谋(曹操的可怕,在于他光明正大、防无可防的阳谋!《老谋子司马懿》作者秦涛全新力作)
曹操多阳谋(曹操的可怕,在于他光明正大、防无可防的阳谋!《老谋子司马懿》作者秦涛全新力作)
秦涛
¥29.99
曹操的可怕,在于他光明正大、防无可防的阳谋!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借汉献帝的名义号令群雄。天下英雄明知汉献帝是曹操手上的傀儡,却也不敢冒着失去大义、被为“反贼”的风险攻曹操。曹操用天子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征讨不臣。 义释关羽 关羽斩杀颜良,报答了曹操的恩德后,投奔刘备。曹操不派兵截,反而当众赞赏关羽的忠义。这场表演秀向袁军将士宣传了曹操对降将的优良待遇,还光明正大碎了袁绍和刘备之间的信任。 以“不孝罪”杀孔融 孔融一直和曹操作对,曹操便给孔融定了不孝罪的罪名。曹操用儒家标榜的“孝道”杀死了儒家的信徒,以光明正大、让反对者哑口无言的方式完成了“以理杀人”。 翻本书,为你复盘那些成就曹操的阳谋。
49元5本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2022修订版)【博物馆里的人类学家张经纬,带你看懂文物,看透历史!】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2022修订版)【博物馆里的人类学家张经纬,带你看懂文物,看透历史!】
张经纬
¥19.99
      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都不再是静止不动、沉默无语的,它们将因为你头脑中铺设的知识脉络而活跃起来,伴随你一同探索古代中国的奇妙世界:你可以通过玉器了解中国史前文明的“满天星斗”,借助青铜重器探索周代的江南,可以从东汉时期的壁画中解鲜卑族崛起的秘密,还可以从唐代的茶叶与瓷器故事中发现“茶马古道”的踪迹……《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跳出历史叙事的套路,用文物背后的信息拼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用放的多学科视角刷新我们的固有认知,串联起一条简明新颖的中国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