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建设条例》起草课题研究报告
¥8.00
本书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编撰的有关研究无障碍建设条例的报告。全书共分七个部分:无障碍建设条例法律责任研究,无障碍建设现状需求调查研究,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管理研究,信息交流无障碍研究,社会环境无障碍建设研究,无障碍设备、产品、服务、发展研究,无障碍建设立法国际比较研究。


统计学
¥37.50
1.从统计思想入手,注重统计体系的完整性,配有大量的例题与习题。 2.案例贴近实际,以商科案例为主,并增加常用统计方法、统计专题分析等内容。 3.作者讲授统计学课程二十余年的成果总结,采用标准化的学术写作方法。 作者简介

社会风险治理(社会管理研究丛书;“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46.80
本书对国内外有关社会稳定及其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行系统的梳理,以考察目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的趋势及前沿问题,并深分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国内外实践成果,得出具有一定理论高度和应用潜力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理论框架与指导办法,以期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及其在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中的应用。

北京社科规划工作年度报告 2014
¥34.80
该年度报告共约20万字,由总报告、若干篇专题报告、大事记等部分组成,内容主要为2014年度北京市社科规划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介绍及经验总结,特别是展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对于北京市社科规划管理工作的新举措,集中展现了北京市社科界专家学者潜心治学的优良学风和丰硕成果。

迈向绿色社会:当代中国环境治理实践与影响(社会学文库)
¥58.80
基于客观问题、主观认知与社会建构的分析框架,本书重研究当代中国环境治理实践与社会转型的互构共变,着力分析了客观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公众环境关心与行为发展以及由此促的环境治理模式转型和社会建设变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0.90
本书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央(2008)7号}”全文及有关名词解释。

春风吹来的时候--第2辑
¥9.90
为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回顾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光辉历程,为事业的发展保存一份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和资料,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决定进行文献资料征集并编辑出版《春风吹来的时候》系列丛书。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征集出版工作高度重视,要求系列丛书的编辑要体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轨迹,体现改革开放中残疾人及其组织顺应潮流、融入大局、不断创新嬗变的时代烙印。


人道主义的呼唤.第一辑(1983~1995)
¥14.82
本书是我国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残疾人事业的卓越领导人邓朴方同志的文章结集,集中体现了邓朴方的人道主义思想。全书共选编了80多篇文章,包括三个主题:(1)人道主义思想是我佛残疾人事业的理论基础;(2)人道主义思想与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3)人道主义思想与国际交往。书中所阐述的人道主义,不同于理论界的探讨,它侧重于人道主义的实践性,因此,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中国残疾人事业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坚实社会基础。


人道主义的呼唤.第二辑(1996~2000)
¥11.40
《人道主义的呼唤(第2辑·1996-2000)》收录了邓朴方同志一九九六年至二〇〇〇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实施期间有关人道主义,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工作的部分文章,演讲,报告,谈话,讲话,函电,答记者问等,计五十八篇。其中包括一九九九年三月出版的同名图书中一九九六年之后的十六篇。收录文章基本保持原貌,有些另设了标题,有些做了少量整理和订正,出版前均经作者本人审定。


铁门内外:对上海两租界一项公共防卫措施的研究(1925-1946)
¥19.90
自1924年齐卢战争和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对租界的安全形势日益担忧。为了防止败兵、宵小窜,尤其是阻止日益壮大的中国民族主义力量有可能收租界,从1925年末起,法租界当局始陆续在从南市十六铺到斜桥的华法交界处各路口修筑大型铁门。这种铁门有军警驻守,昼夜闭(遇特殊情况时,白天亦会关闭),与原有的铁丝网、沙袋等障碍物相配套,对市民的自由交通构成了颇大阻碍。随着1927年初北伐军抵上海,修筑工程日益加紧。稍后,公共租界当局亦如法炮制,铁门从沪西直至闸北、虹口构成一线。如果这几十道铁门一起关闭,两租界可以立刻成为名符其实的“围城”,外面不去,里面也出不来,如铁桶一般。面对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中国地方当局曾屡屡交涉抗议,各方民间人士亦就铁门给市民生活造成的“莫大之痛苦”频繁陈说厉害,但两租界当局始终我行我素,不为所动。 从十六铺至斜桥的华法交界一线,法租界当局在各交通要口前后共建造了近40道铁门。1937年8月以后,鉴于斜桥至日晖港之间原先构成华法天然屏障的肇嘉浜东段已被填没,法租界当局为隔绝双方,除了下大力气建筑了一条长长的砖墙外,还在这一区间及更西至徐家汇地区的重要路口又增筑了若干道铁门。 租界铁门,从始建造到1946年初(zui)后拆除,前后持续了整整20年。其间,它们的与关闭、全和半合、需检查证照到完全自由通过,等等,都对上海城市——无论是租界还是华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承平时代如此,尤其是在“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期间,更是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两租界当局鉴于租界地面有限,为了抵挡来自南市和闸北的百万难民潮,几乎关闭了所有铁门,以致从日军狂轰滥炸中侥幸逃生的难民们,扶老携幼,提箱带箧,黑压压地麋集铁门之前,弄得退失据,只能露天而宿,饥渴难耐之下,蒙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有时候,租界当局为减缓压力,也会将铁门稍稍启,瞬间之下便会有几十人、数百人乃至数千人争相蜂拥而过,好比挤上了“诺亚方舟”……一时间,铁门几乎成了“生与死”“天堂与地狱”之间的一道阴阳界。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分析、模拟及政策评估(英文版)
¥39.00
中国的城市化程正在上升,带来了经济活力,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外部影响。随着决策者对负面影响(例如交通拥堵、污染和房价上涨)的关注,宜居性已成为比以往更加重要的话题。尽管许多中国城市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战,但只要实行良好的治理并采取及时的政策,中国城市仍然可以蓬勃发展。 在亚洲竞争力研究所(ACI)和上海社会科学院(SASS)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得到了一步完善。 ACI和SASS的这种改旨在调整宜居性框架,以更好地反映中国经济背景下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特征。更重要的是,今年的研究包括一个案例研究,该案例研究了公共交通及其对宜居性的重要性。

从部落到国家:人类社会的崛起、繁荣与衰落
¥42.99
请想象如下场景:在一个机场中挤满了安静候机的陌生人。如果候机的不是人类,而是黑猩猩,那惊慌失措肯定是免不了的,甚至很可能出现血腥的杀戮。 人类是如何做到与全然陌生的同类共处一室而相安无事的呢? 对这个问题大惑不解的人类学家,在很早以前,就通过对黑猩猩展研究来寻求答案了。在这本书中,生物学家马克·W. 莫菲特带领我们去考察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生物:蚂蚁。在蚂蚁组成的社会之中,每个个体对彼此来说都是陌生的,尽管如此,这些小家伙聚在一起却取得了很多惊人的成就。 《从部落到国家》通过观察、分析并总结让匿名社会生生不息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是如何基于一些共同特征,比如服饰、手势、口音、信仰等群体身份标志,实现彼此互动并繁衍生息的。书中结合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全新发现,回答了以下问题:尽管人类害怕外来者,但我们的社会为何仍能发展出像玛雅文明或美国一样巨大的规模?为什么社会能保持独立地位,但却无法避免逐渐走向衰落的命运,直至灭亡? 本书的研究视野为我们了解社会的本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恬静的溪流
¥21.60
本书记录了作者对人世的认识,由浅入深,对情爱的体察,由梦幻而理性,对工作职责,逐渐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对人生与社会的规则,慢慢地条分缕析,层次分明。全书语言优美、质朴,充满真情实感,表达了作者做人、做事、做官、做文的风格与原则。

社会史研究(第五辑)
¥45.00
本刊是社会史学术辑刊,由山西大学近代社会史研究中心编著。该中心长期致力于近现代华北农村研究,收集整理了大批华北农村的乡村档案,在此基础上,每年以书代刊的形式推出一本专题研究成果。现设“专题论文”、“学术评论”、“资料选编”三个栏目。“专题论文”刊登社会史或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实证性研究成果。“学术评论”刊登与本辑主题相关的学术史述评。“资料选编”主要选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所藏资料。本辑为第五辑,收录文章如下:《环境史与社会史》《山谷与平川的对话—历史时期山西介休地区山川结构与县治选择》《旧章再造:以一石三记与三石一记水利碑为基础资料》《明清山西应州的社会经济变迁(1368—176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明代宗藩、卫所与黄河小北干流地域社会之变迁》《冯夷为患:明代以来陕西黄土高原地带的城市水患与防治》《国家·族群·环境:康雍乾时期农牧交错带政区变迁的多元面——宁夏府新渠、宝丰二县置废研究》《民国时期关中传统水利的机遇与转型》《当前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史研究述评》《晋南水利碑刻蒐编》等。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9(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22.80
本书为中国网络社会发展情况的年度研究报告,全书主要通过列举若干热网络事件,以社会学的视角透析事件背后的社会意识、社会行为、群体特、社会安全等,力图从学术层面对网络社会问题给予解剖和导引。与上一年度报告的结构编排方式一样,本报告仍然设置了年度“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主题报告”围绕“互联网时代信息沟通的社会基础”行讨论,“专题报告”则关注2018年度比较重要的网络事件或网络议题。


沉浸式研训——高中英语研训生态探究与实践
¥28.20
本书针对高中英语课堂,研制了相应的教学规程和实施路径,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研训核心技术、教学核心技能、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典型案例及实践感悟。通过沉浸式研训,可使被动、单向的教研模式转变为主动、全方位的教研模式,惠及广大师生。 全书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沉浸式教学相关方面的理论,呈现了多名一线英语教师的理论认知及理念的更新,同时呈现了多个基于核心素养和关注学生差异化发展的优秀教学案例,体现了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方法和途径。本书可作为基础教育者和师范类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62.30
本书提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要支撑。绿色技术体现了由问题导向到理念导向的转变,反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内在统一性,具有覆盖范围广、技术类型多样、综合效益强等突出特征。本书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现实意义出发,围绕绿色技术、市场导向和创新体系这三个关键词行了深探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了“产学研介用”深度融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走进长三角: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模式与创新
¥70.40
本书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地调研,探讨当代中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既有模式及其创新路径。研究者以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为主要调研对象,根据它们各自呈现出的信息传播实践,勾画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过程中,农业企业、新农人、政府机构等多个主体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得以被揭示。通过对河南、安徽等地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状况的调研与对比,本书认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要真正解决信息通达的“后一公里”问题,应当推动整个传播活动中“决策力位移”的实现。这意味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既要凸显农民群体在传播中的主体性地位,也要充分调动其他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78.40
保罗·阿扎尔在本书中描述了17世纪和18世纪之间的一段历史,以及其间发生的引人胜的思想变迁。这是一个从神法时代到自然法时代的转折,“曾几何时,大部分法国人的思想还是以博絮埃为参照的;但转瞬间,法国人就全效仿起了伏尔泰:这分明是一场革命”。 通过研究1680—1715年间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伟大思想流派,作者用一幅纷繁复杂、波澜壮阔的画卷,向我们展现了旧制度下各种生机盎然、活力无限,矛盾冲突又无比激烈的思想理念的群像,由此,也让我们领略到一出一直延续到今日且尚未落幕的伟大剧作。 本书叙述清晰透彻,记录了当时许多重要人物——如皮埃尔·贝尔、理查·西蒙、莱布尼茨、斯宾诺莎、洛克、芬乃伦等——的生平与个性,并以娴熟的手法还原了这个“转承时代”中的万千动态,再现了历史中的这场“思想的危机”——这场危机并非抽象的概念之争,而是一个个鲜活个体之间复杂的较量。 从一定程度上说,本书是一部当代欧洲的起源史。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修订本)
¥96.00
.

“互联网+”长三角: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与全球城市区域发展
¥68.00
互联网日益扩张了生产要素的弹性,使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刚性制约大大降低。资源与要素配置出现新的区位特,既呈现中心化趋势,如全球城市的崛起;又具有扁平化特征,如边缘地区的融。本书基于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以中国互联网经济高速增长的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了新兴信息技术优化资源与要素配置的空间特征、过程与机制。为破要素流动障碍,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学理依据,也为地方政府促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本书可供城市地理、城乡规划、区域经济、管理学领域的学者和政府决策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