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生时代: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研究
¥98.00
《更生时代: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研究》系“社会工作理论流派案例研究丛书”重要单品,由上海踏瑞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联合制作。 “社会工作理论流派案例研究丛书”系“十三五”上海重出版物规划项目和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本丛书响应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精神内涵和“十三五”期间关于社会工作的战略部署,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根据从多侧面、多角度精编精选了青少年、老年、残疾人、家庭、学校、医务、社区矫正、临终关怀、灾害以及精神

老化与挑战:老年社会工作案例研究
¥128.00
《老化与挑战:老年社会工作案例研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详细阐述了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着重结合案例介绍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和实务原则、增权取向的老年社会工作方法。对老年个案工作、老年小组工作、老年社区的参与和社区照顾、老年个案管理等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在老年人服务中的运用行了具体阐述;对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技巧,如建立专业关系技巧、问题解决技巧等,作了具体介绍;全书对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巧 在中国文化情境中的运用,作了比较深的反思。本书融老年社会工作的经验性、操作性和理论性为一?

中国取向复元模式实践: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案例研究
¥116.00
本书以叶锦成教授在香港三十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功底,加上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在广州社区十多年积累的精神健康服务经验,独创了一套以社会心理学为根基,糅合了复元理念、能耐为本、存在主义及现象学派等多种理念元素,从非医学的视角重新去解读和认识精神疾病,以及介绍全人手法去服务社区中精神病患者的实用技巧。本书中将呈现如何在患者的生活环境中去创造性地工作,从而改变患者的现实感,并进而逐步深入其内心,进行创伤的疗愈,协助患者历经浴火重生的过程,*后获得新的希望和生命意义,并成为一个对家庭、社会、国家都有价值的人。

中国区域文化休闲发展指数(2022)
¥52.80
本书从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角度,对文化休闲发展现状行研究,提出促文化休闲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丰富了我国文化休闲发展相关理论。本书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方面的多种方法与模型应用到文化休闲发展相关研究上,构建我国区域文化休闲发展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区域文化休闲发展指数,增强了方法的适用性。


历史的忧虑:现代性、 文化惯例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8.66
备受赞誉的历史学家哈鲁图尼恩研究了现代性的三个产物:“日常”“当下”和社会科学学科,如“区域研究”。“日常”是社会生活的共同空间,将习俗、规范和习惯所形成的文化惯例纳其中,是现代虚构作品与哲学的主题。哈鲁图尼恩通过对比日本和欧洲对日常生活的反思,探讨欧美以外地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应是相同的这一普遍观念的不合理之处。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欧洲和日本的现代性,哈鲁图尼恩试图重新理解东西方知识分子用来理解周遭变化世界的概念的知识谱系。他认为日本是现代性的扩展而不是例外,学术政治化使日本学者缺乏“本土文化”的自我反思。 哈鲁图尼恩呼吁人们注意现实世界和理论世界之间的界线,他的研究既邀请人们重新思考知识的界线,又鼓舞人心地肯定了破这种界线的可能性。

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
¥28.00
昔日人声鼎沸的基隆码头陷停滞,随着基隆港的衰落,码头工人一步步沦为全球化“弃民”。伴随生存困境而来的,还有“男子气概”的失落,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情感纽带的断裂。 被时代抛弃的码头装卸工人、不敷出的大货车司机、饱经风霜的茶店仔阿姨、失语返家的父亲……人类学学者魏明毅走基隆的日与夜,倾听他们的诉说,并不断叩问这静寂背后深层次、结构性的原因。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39.00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人文城市的中国理论与实践
¥90.00
待

街边社会:美国黑人贫民区犯罪调查(人文书托邦)
¥40.80
《街边谋杀》是一部关于犯罪和侦查的故事,作者以极富张力的笔触讲述了对一起美国黑人谋杀案行线索调查、取证和维护司法公正的过程,近距离地描摹了一群洛杉矶警探的形象,同时呈现和探讨了由于美国严重的司法漏洞和执法不力,黑人这一群体深陷于怎样的悲剧之中。 本书出自《洛杉矶时报》备受赞誉的记者吉尔?里奥维之手,以全新视角切城市谋杀案发生的缘由并探讨如何应对这阴魂不散的“杀人瘟疫”。作者以其新闻记者的敏感追踪美国鲜有人关注的黑人谋杀事件,通过客观翔实的描述、鞭辟里的剖析,展现了黑人所面临的真实的司法困境,深刻批判了美国所标榜的司法公正,揭示了美国表面光鲜的司法制度下残酷而真实的疮疤。 本书曾获评《纽约时报周评书刊》2015年度百佳图书和纽约时报畅销书。

宏德学刊(第十四辑)
¥78.40
《宏德学刊》以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常设的栏目包括:儒释道综合研究;中华语言文字研究;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综述、重要学术对话、书评等。

作为田野的全球:清华大学地区研究拾年巡礼
¥78.40
缅甸的筒裙,仰光的茶铺;格鲁吉亚山景,巴加莫约的渔市;曼吉斯套的清真寺,新德里的停车场…… 异国异域异文化——是故事也是人生,是现象也是谜题;是方法也是答案,是他者也是自身。历史、政治、社会,是万卷书,也是万里路;未知、踏查、反思,是个体成长,更是文化担当。 26位清华大学青年学人,饱含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运用跨学科的视角与方法,以26个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之田野,通过个性化的民族志书写完成全球景观的拼图,辑成这本《作为田野的全球》,也是清华大学地区研究的十年积淀的一次巡礼。

从山西出发的区域社会史
¥118.40
本书以山西地区为中心,选择区域社会史研究中*为典型的五个专题谋篇布局,展开论述。 专题一是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对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重要的研究路径进行了探讨与反思,进而对今后的研究取向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专题二是水利社会史研究,旨在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切入,将土地、水利、水患等问题纳入社会整体变迁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实证性的考察。

中国研究 (第28期)
¥78.40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步的窗口。《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更在于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为一步深化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当代中国研究院与商务印书馆的合作关系,南大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将《中国研究》集刊以及“新中国人物群像口述史”丛书放到商务印书馆出版。

大众塔木德
¥96.00
本书自出版以来,在英语世界一直被公认为了解《塔木德》的导读。《塔木德》是继《希伯来圣经》之后重要的一部犹太教典籍,但因其内容庞杂、卷帙浩繁,非专业读者不容易通读或难以把握要领。有鉴于此,本书对整部《塔木德》行全面检阅、精心去取,以清晰条理的纲目和通俗平实的语言将其要旨展示出来,学术性地总结了《塔木德》中包含的关于宗教、道德、民俗、司法等诸多方面的犹太教义,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探索《塔木德》的指南。

深圳社会科学年鉴(2022)
¥214.40
《深圳社会科学年鉴(2022)》(以下称“本年鉴”)获得2022 年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编纂,主要收录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主要成果、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其他相关资料,力图客观、*、系统反映深圳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以孝治家 安徽在行动
¥19.00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自2015年起开展“以孝治家”行动,于2015年11月成为全国3家试点单位之一,2018年1月正式成为全国“以孝治家”行动示范基地。本书以“专访”“评论”和“短评”3种形式为载体,收录了该街道从孝道文化培育、日常生活照料、健康人文关怀等多层面、多角度出发开展的“以孝治家”行动的成功经验,以及该行动对家庭、对社会、对个人的积极影响,以期促进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进一步弘扬,让“孝”的种子广为传播。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实践探索与思考
¥16.00
近年来,全国各地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对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特许经营、PPP等模式进一步完善,优秀案例层出不穷。本书共分三章,主要从理论、实践和政策三方面出发,全景呈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运营,对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提供借鉴。本书适合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相关领域研究者及高校师生阅读参考。

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
¥7.65
台湾中兴大学校园里有只奇怪的黑天鹅,人们总能见它离开栖息的池塘,蹒跚走过繁忙的小路,来到车流如织的停车场,然后对着任何一辆光可鉴人的深颜色汽车瞅上几个小时,还不时与汽车亲昵地碰碰头。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的陈木全主任解释说,这只可怜的母黑天鹅太孤独了,以至于把深色车漆倒影里的那个它当成了同类——几个月来,这只母鹅先后失去了幼子和丈夫,成为整个校园里的黑天鹅。1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9月16日报道,一只公绵羊近日闯入兰开夏郡的一户民宅大肆破坏,造成了7千英镑的财产损失。原来,处在发情期的公羊逃跑,路过这家大门时看见了自己的倒影——它觉得那一定是来争抢母羊的竞争者,一怒之下撒开蹄子冲


以房养老释疑
¥34.72
以房养老是“年轻时代以钱换房居住,年纪大时 用房换钱养老”,是将家庭拥有的住房资源与货币资 源融会打通后的好配置与安排,是强化养老保障制 度的一大创举,使得大家拥有的有限资源的效用发挥 到一种淋漓尽致的结果。这一思路一经提出,犹如巨 石击水引来一场轩然大波。各类人员给予以房养老极 大的关注,且有着不同的甚至可能是大相径庭的理解 和感受,说好的将它捧得伟大之极,说坏的将它贬得 几乎一无是处。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对此的答 疑解惑、细致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以房养老释疑》 的出版,正在于为大家认识和把握以房养老的基本思 路和操作方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和价值。 本书对以房养老中的种种事项给予较为深入的描 绘和介绍,对大家心目中尚存的对以房养老和倒按揭 的各项疑问以答疑解惑。笔者柴效武遵循这一目的将 《以房养老释疑》一书摆放在大家面前,希望本书的 出版能得到大众的满意。


家庭与社会
¥27.78
本书收录的十篇译文出自英语世界不同地区的作者之手,分为三个主题单元。前两个单元的六篇文章是西方学者关于近代早期欧洲社会和家庭的研究,都表现出对20世纪中叶以来历史学被过度社会科学化局面的反拨,回归历史叙述的视角;同时非常注重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定位一个局部或具体事件的意义,而社会变迁本身也一致被理解为一个政治、经济、宗教、知识、群体活动、个体意识等各种因素相互纠结的网状结构。简而言之,这些作品都体现出1990年代以来历史学界“新文化史”视野对社会史研究的新影响。第三单元收录四篇西方学者或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采用西方社会史研究中已被认可的思路或观点的同时,试图对其在中国历史语境下的有效性进行修正或补充。因此,这些文章在传达海外汉学研究基本面貌和为中国学者提供视野性和理论性启发的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了新文化史的基本精神——没有可供教条主义式套用的普适性理论和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6月夏季卷)
¥15.00
在当下全球化的世界结构中,不仅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之认识对象的“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这种认识本身所赖以为凭的话语系统亦需要根据当下中国的立场进行重构——否则我们将没有基本的哲学根据去谈论所谓“中国”社会秩序的正当性问题。因此,“中国”既是中国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又是其思想根据;换言之,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判准只能是“根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