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质心理课设计汇编
¥53.50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高中生始更深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我价值、兴趣、能力和未来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形成较为稳定的自我价值观,但同时,他们在人际关系、学业和人生选择方面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容易感到迷茫和不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理解这些心理特,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高中生顺利度过这一重要发展阶段。 心理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本书涵盖的心理课主题系统且全面,包括自我认识、情绪调适、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学会学习、生涯规划、生命成长 7 大经典主题,共 35 节优质心理课,以及一线心理课设计经验分享。这些课例大多是获奖或公展示的优质心理课,在实践中备受好评。书中详细的课例介绍,不仅提供了众多可学习、借鉴的教学范本,更提供了教学“脚手架”。读者可以从作者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程迭代、教学反思及最后的专家评中,了解、学习如何设计、实施和磨心理课。 本书适合高中心理教师、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及家长阅读。
思维之龙与想法之蚁
¥49.95
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倾听和回应我们的情绪和想法。负面的情绪和想法让大脑释放损害身体的神经递质;积极的情绪和想法让大脑释放出让人快乐的神经递质。 这本书将44种带来负面的情绪和想法比作“恶龙”和“蚂蚁”,包括:13类过去创伤的恶龙、7类外界干扰的恶龙、9类消极想法之蚁、10类坏习惯的恶龙、5类流行骗局的恶龙,带我们识别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想法,并通过12步大脑训练摆脱坏习惯,让大脑变得更健康,持续释放出让我们快乐的神经递质。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
¥34.30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自私的基因》出版之后,在社会各界引发了重大争议。本书为40周年精装增订版,在30周年版的基础上,新增道金斯对于这些争议的回应,共计6万余字,主要探讨了人们在基因决定论、基因选择论,以及基因适应性上存在的普遍误解,而从基因的视角正确理解生命及其意义,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对于“自私的基因”的经典论述,形成这本特别的“延伸的”40周年精装增订版《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平装增订版已于2018年11月推出,此为精装增订版,封面设计元素源于平装版的封面插画,这一富有想象力的插画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戴斯蒙德·莫里斯特别为英文首版的《自私的基因》而绘制。精装增订版封面也取用了画中的重要元素并行重构,让这部经典作品再次焕发生机,这也是本书的核心主题——基因——这个象征性意象赋予和传达的。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新版)
¥25.20
● 本关于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全新探索! ●如果没有内向的人,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万有引力、相对论、追忆似水年华、一九八四、史努比、E.T.、Google、哈利?波特! ●在强调竞争、高调与张扬的现代社会,外向者往往被赋予更有能力的假相! 内向者喜欢倾听,少说话;喜欢阅读,不喜欢群体活动;经常有好点子,不喜欢自吹自擂;羞于推销自己,喜欢独立作业。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将告诉我们,内向者和外向者该如何沟通;内向者如何建立社群关系,以及在商场中谈判;如何教养内向的小孩建立自信;内向者如何找工作、伴侣,解决家庭、婚姻中的冲突。 本书以大量实例探讨内向、外向在不同文化、家庭,以及学业、职场里的表现,并教导内向者如何重拾自信,遵从自己的本性,将独特性格转化为优势,善用自己的长处,发挥更大力量,去改变世界。
习惯的力量(新版)
¥25.99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在过去的20年里,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市场营销人员通过研究不仅发现了习惯的运作机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改变习惯的方法。 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做出的选择,是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也仍然经常甚至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形成后,我们的大脑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者意识到其他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就会自然而然地启动。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并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就会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习惯强而有力,却也能刻意培养;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 本书作者综合了近20年科学家与商业对于“习惯学”的研究,包括数百篇学术研究、300多位科学家与企业管理者的访谈,以及数十家企业的实践研究成果,分三个部分探讨了个人的习惯、成功组织的习惯以及社会群体的习惯,作者都希格认为,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还是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焕然一新。
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
¥22.99
《意志力》的两位作者强强联合,一位负责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意志力运用的规律,一位负责将书写得好懂、好玩儿。意志力不再说不清、道不明,人人都可以修炼意志力。 《意志力》一书认为,意志力像肌肉一样,经常锻炼就会增强,过度使用就会疲劳,这是为何人们会在一些时候难以抵挡诱惑的原因。书中还介绍了一系列增强意志力的办法,解释了如何设置切合实际的目标(列任务清单真是门学问),如何监控进展(这样你就可以经常奖励你自己),如何在动摇之际坚定信念。 当今世界,诱惑无处不在,人类的意志力时时刻刻在接受考验。《意志力》指出,一旦养成了正确的习惯,找到了适合的方法,自控就会更容易一些,人们就只需要较少的心智能量来回避诱惑。
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12.99
不管是一拍脑袋做出的决定,还是脱口而出的想法,都不是*事件。不管是快速约会的一见钟情,还是头脑发热的浪漫,都不是年轻气盛。我们在一眨眼之间做出的决定,比三思而后行,或许更具大师级的水准。只是,直觉背后的内涵,远比表象来得深刻。 生活中的决策无论好坏,我们到底是如何做成的?为什么有些人的决策能力令人称绝?在本书中,格拉德威尔阐述并解答了这些问题。他通过多样化的个案,诸如快速约会的过程、流行音乐的运作以及无辜黑人遭警方枪杀的疑案,彰显了一项重大发现:人们在一眨眼间做出的决策,其内涵远比表相来得复杂。 格拉德威尔援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影响决策优劣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能够快速处理多少信息,而是在于我们全神贯注的专注力。格拉德威尔在各个例证之间纵横挥洒,再度展现了他的精湛才华。他告诉我们在家庭关系、职业生涯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成为更成功的决策者。本书将令你有柳暗花明之感,从而改变许多成见与做法,更让你对“直觉思维”的了解迈入新的境界。
治疗密码
¥4.80
“治疗密码”是量子物理能量疗法,它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分布,修复潜意识,开启身体的正能量,而治疗的方法仅仅是做一套简单的动作。 ?6分钟/次的“治疗密码”,能帮助人们将潜意识中的痛苦记忆注入爱的能量,疗愈内心的创伤,摆脱焦虑、压力和恐惧。书中还介绍了立竿见影的“深呼吸压力解除法”,随时随地清理负面的情绪垃圾,获得内心的宁静。 治疗密码不仅治愈了特蕾西(作者洛依德妻子)12年的抑郁症、班?琼森的绝症,还帮助90多个国家数万人解除了忧郁症、癌症等身心疾病的困扰,书中的诸多感谢信就是好的例证。
沙发上的心理学
¥16.99
“我猜你会问我的童年。那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我童年什么都不缺。”——来访者 “你能举一个童年经历的例子吗?”——心理咨询师 想知道心理咨询师的诊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你是否有必要去和心理咨询师谈谈? 在沙发上相对而坐的面谈,是如何始,如何展,又如何结束的? 面谈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究竟在想些什么? 被倾听和被纳,具有什么样的神奇力量? 詹姆斯,伦敦中产,一位体面光鲜的出庭律师,却有着难以启齿、无法自控的不良癖好。 他下决心改变这样的局面,终于有一天,他鼓足勇气敲了心理咨询师帕特的门。 他们的治疗过程长达一年,本书从43次面谈中选取了11次,涵盖心理治疗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每页的图像部分记录了两人之间的谈话,以及各自内心的真实想法,将表、里同步呈现;下方的文字部分是客观角度的分析,以及相关心理学知识的介绍。 这是一次发人深省的治疗之旅,它让我们明白:痛苦没有等级,一个人大大小小的痛苦,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非常棒!心理治疗与漫画相结合实在太有趣了。 ——临床心理学家,作家,主持人 ?奥利弗·詹姆斯 “我爱不释手。它让我笑了又笑,还让我频频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心理治疗师,作家,教授 ?苏茜·奥巴赫 在深浅出地阐明心理治疗的复杂性方面,菲利帕?佩里做得相当成功。 ——伦敦儿童心理健康中心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高级临床研究员,英国罗汉普顿大学荣誉客座教授 ?布瑞特·卡赫 作为一部迷人又轻松的作品,它非常具有冲力。图画与内容实现了结合 ——美国自体心理学培训与研究中心(TRISP)联合创始人,训练督导分析师 多丽丝·布拉泽斯博士
7天生活处方系列(套装共3册)
¥104.02
《睡眠七处方:七天得到更好的放松、休息与修复》内容简介: 世界睡眠研究前沿机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睡眠诊所给所有存在睡眠障碍患者的指导手册,教你利用身体早已知晓的方法入睡。学科领军学者艾瑞克·帕瑟博士,提炼7个基础策略,经实践证明科学有效,每一次练习都是迈向更好睡眠的一小步。 第 1天:让生物钟叫醒你→第2天:减压小憩→第3天:犯困时的做法很关键→第4天:停车场训练→第5天:留出睡前缓重时间→第6天:把床变成睡眠触发器→第7天:用熬夜治疗失眠 让你的身体产生渴望,就可以产生强大的效果!书中列出的 7 个策略,是我所知道的*成功、* 有效、*方便的方法,你不需要待在豪华的睡眠实验室,就能让这些方法发挥作用。 ——本书作者艾瑞克·帕瑟博士 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艾瑞克·帕瑟博士将详细的科学概念拆解提炼,总结为短小精炼的方法,使读者能够轻松消化领会。一本简单但效果显著的睡眠指南。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睡眠科学中心主任,《我们为什么睡觉》作者马修·沃克 《减压七处方:七天得到更多轻松、幸福与治愈》内容简介: 健康的「压力」,是「动力」的燃料。 世界知名心理学家、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多年压力研究精华之作,一本帮你摆脱内耗的 7 日实践手册—— 第 1天→接受不确定性;第2天→放下那些你无法控制的事;第3天→在挑战中寻找兴奋感;第4天→代谢身体压力;第5天→沉浸在大自然中;第6天→体验深度休息;第7天→创造“幸福书挡”。 教你稳定情绪、延缓衰老,「转化压力」,快乐起来! ———— 这本书适合想要缓解疲惫、克服压力之人随身携带。伊帕尔博士激发了我们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本能,帮我们将压力转化为令人兴奋的挑战,让我们重新掌控生活,在压力之下过好每一天。——真实读者评价 《爱的七处方》内容简介:“婚姻教皇”“情感界爱因斯坦”约翰·戈特曼50年情感研究精髓之作! 约翰·戈特曼教授是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曾四次荣获美国心理健康研究院科学研究者奖章,入选25年来10位* 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与卡尔·荣格、卡尔·罗杰斯共同在列。 他将数学统计分析模型引入心理情感研究领域,曾发起堪称史 上* 大规模的纵向研究,涉及3000个家庭、700对新婚夫妇,根据这项研究,戈特曼可以在5分钟内判断一对伴侣未来一年的情感状况,准确率高达91%。 ? 《爱的七处方》是戈特曼夫妇的集大成新作,是一本人人都需要的亲密关系实用指南。全书包含7个章节,结构为【案例故事-专业分析-每日练习】,参考性极强! 7天7个小练习,解决1个大问题:怎样才能拥有长期美满的亲密关系? ——第 一天→10分钟沟通法;第二天→问“对”问题;第三天→学会说“谢谢”;第四天→衷心赞美;第五天→提出你的需求;第六天→学会一些“小动作”;第七天→重新约会。 无论你们正在暧昧、刚在一起,还是结婚多年,本书都能帮你实现情感的启动、加速和修复,得到你想要的爱!
思维版图
¥22.99
为何中国人长于算术而几何偏弱,而欧几里德时代的希腊人却相反? 为何西方人的婴儿学起名词来比学动词要快,而东亚人却截然不同? 这些感知上的不同会对未来的国际政治产生何种影响?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哪一个更有道理? 作者理查德·尼斯贝特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试验得出结论,基于不同的环境、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和教育系统,人们思考的世界全然不同,甚至看到的世界也不相同。东方人重视背景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西方人则聚焦于具体物体而忽略与背景的联系。所谓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真是如此。 从风水学到形而上学,从比较语言学到经济学,亚里士多德的子女与孔子的后代都区别来。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如此迥异,如何在沟通中想他人所想,本书将为你提供方法。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19.99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我们为什么会犯错?
¥14.99
《我们为什么会犯错?》内容简介:"大多数时候,我们默认自己对事情的判断是正确的。 所以当错误发生时,我们往往迷惘、尴尬、沮丧、焦躁、不知所措。在我们的集体意识中,错误不仅跟愚蠢和耻辱挂钩,还跟无知、懒惰、心理病态甚至道德沦丧联系在一起。 但是我们对于“犯错”这件事的看法是错误的。 作者对潜伏在“错误”中的人性本质进行探究,从行为科学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人类犯错的原因:有时候我们犯错是因为人的感官系统本身引起的,感官系统会使我们产生错觉;有时候我们犯错是因为流行的解释世界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候我们犯错是因为我们的观念塑造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这些社会文化本身不一定正确。 无论怎么小心,我们都无法避免犯错。 《我们为什么会犯错?》一书的目的不是帮助读者避免错误,而是告诉我我们如何正确看待错误。只有正视错误,才能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对世界的看法,获得进步。一旦你不再犯错,就应该开始警惕了,因为这意味着你没有进步,没有学到新的东西。
潜意识记忆
¥9.99
这本书初版于1880年,在书中作者表达了对埃瓦尔德?赫林(德国生理学家,对色觉、双眼知觉、眼动等做了大量推论)以及达尔文发表的一系列进化论相关学说的理解,并使用大幅篇章详细阐述了作者本人对达尔文以及他的进化论来自于前人累积成果的批判性看法,他的观点在当年引起很大争议。 《潜意识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叙述巴特勒个人观点与赫林教授演讲之间的关联,书里涉及大量文笔细腻理论丰富的解释和转述。1892年拮抗色觉学说(opponent color theory))公布于世后,此书曾提出的一个假说在重新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和讨论。作者作为一位作家和画家,满是激情地参与到生物科学家们的讨论,认为人体的记忆机制可以产生一种原生质的1特殊振动,并且重复振动可以被感知,从而产生潜意识以及可遗传的记忆部分。由于在当时年代,作者并非是位发表这类看法的科学爱好者,同时达尔文等生物学界泰斗对他也并未表示出认同,整个争论于是持续多年,令作者对达尔文学说和达尔文本人的一些所作所为产生严重质疑。 在本书中,作者用艰难晦涩甚至冗长的篇章来详细叙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种种疑问。后人可以窥见当年达尔文主义在英国德国以及法国所带来的各种争议,以及理解为何作者认为进化论被世界接受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此书还涉及当时达尔文推崇者和反对者的声音,拉马克主义,以及魏斯曼主义等讨论,对进化论和自然选择论做了比较深入的比较。此书直到作
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上)
¥6.75
从「他渡」、「自渡」到「渡人」。一位抑郁症患者从地狱回归人间的重生感悟。 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少对精神病患的偏见,在不知不觉中,抑郁的人会渐渐变得“擅长”抑郁,学会了如何隐藏它,如何以它为中心安排一切生活。 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症能完全治愈吗?如何调节日常生活中的抑郁情绪? 一部自我帮助积极心理的治疗指南,面对抑郁告诉你如何“渡过”,管理情绪与压力,重塑自我的内心力量。
无意识顺从与觉知
促销价:¥19.99|¥48.30
这是一本能够帮助你 颠覆固有的传统思维,突破自我限制,重新整合思维认知 ?的重量级积极心理学好书! 我们所经历的无意识程度远远超过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 许多我们放弃自由意志的方式背后的原因都是无意识顺从。 人们倾向于寻求确定性,但由于不知不觉地受了现状,我们就不再注意到变化和新的可能。一旦我们认识到过去无觉知的决定限制了我们,那么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重新设计世界,而不是用昨天来定义今天和明天。 这是一本能够帮助你颠覆固有的传统思维、突破自我限制、重新整合思维认知的重量级心理学好书!也是兰格教授到目前为止在哈佛心理学的学术历程与成果精华。 她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保持觉知,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可能选择,提升工作效率、心理幸福感和创造力。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她整个学术历程的自传。在这本新书中,她以母亲癌细胞莫名消失的事件自身经历作为引子,启了对固有的思维模式的挑战。她通过一系列在哈佛大学所行了实验研究(当然包括非常著名的了“逆时针实验”)用科学的方式、翔实实验数据和论文成果,深阐述了“觉知“的力量和“可能性心理学”理论,她认为,思维模式确实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医疗工具。我们怀有的期望和信仰,受的心理暗示、刻板印象和医学标签,影响着整个身体和心理机能如何发挥作用,它可以是正向的疗愈,也可以是负向的老去。只要保持觉察,不被他人的定义和暗示行无意识顺从的受,就能调整这些因素,改变那些看似根深蒂固的行为——盲目地听从专家意见、放弃对自己身心的体验和判断、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等待死亡到来——正是这些行为让我们的健康每况愈下,将活力从我们的生命中抽走。 本书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心身关系的狭隘认知,提出“身心统一性”的新概念。本书作为心理学界的重磅科研杰作,可以启发心理学界和医学界及社会行更深、更广泛的思考,跳出现有人们无意识的固有思维陷阱,同时也可以激励大众读者突破自我设限,为自己的人生幸福寻找更积极乐观生活的心体与方法。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促销价:¥19.99|¥48.00
如果你人生中有未完成的事件——来不及告别的人,得不到的回应,未被满足的需求,内心没有解决的冲突——试试在房间中放两把椅子,你坐其中一把,另一把留给未完成事件中的人(或者是你的一部分自我)。想象那个人坐在空椅子上,把你的感受、情绪和想法都告诉他。然后,你再坐在他的椅子上,想象你现在变成了他,用你想象他会对你说的话,来回应你刚才坐的那把椅子上的人(也就是你自己)。 童年时的我们为了保护自己,发展出了相应的适应能力和防御机制,比如乖巧、懂事、警觉、讨好。然而,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儿童式的生存机制不再适用于成年人的生活,甚至会带来创伤和阻碍,留下一桩桩“未完成的事件”。 在这本温暖人心的书中,心理治疗师菲利帕·佩里用温柔又犀利的回答,帮助读者看见自己,觉察自己,给未完成的事件逐一画上句号。 感谢童年时代拼力保护我们的自己,现在,让我们用成年的力量,再重新养育一次童年的自己。
做自己的海
¥33.60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从跨学科视野再次重新审视“幸福”。 幸福不仅仅是一门心理学学科,从哲学、技术、生物学、经济学各个领域,学者们都在探索让人们变得更幸福的方法。 幸福不仅仅是“快乐”与“意义”的叠加,在本书中,沙哈尔教授升级了幸福的定义,提醒我们全然纳自己就是幸福。 沙哈尔教授在本书中探讨了SPIRE幸福模型、幸福的12个原则等要素。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从破碎转向修复,从部分转向完整。做自己的海,活出辽阔的自己。
自我的重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抗抑郁手记
¥41.30
在《自我的重建》中,心理咨询师若溪讲述了自己4 年间3 次犯抑郁症并最终康复的经历。患病期间的痛苦与麻木、光鲜生活的背面、记忆深处的原生家庭被一一揭,通过若溪对自己经历的记述、剖析和反思,你会更加真切地认识抑郁症,并从中发现新的意义。 作为抑郁症患者、母亲、妻子、创业者、博士研究生,作者字字真诚地记录了自己在患病期间起起伏伏的细腻感受,剖析并反思了生活压力、自我认知、原生家庭等是如何将一个人推抑郁境地的,她还记录了自己康复的全过程, 向我们展示了那些能够克服人生困境的智慧。同时,本书还能够给抑郁症患者、患者的家人朋友许多实用的指导,比如如何记录用药的情况、怎么判断要不要去看医生、家人朋友应该怎么做/怎么说……? 其实,对抗抑郁症的过程正是重建自我的过程。通过自我的重建,我们能够变得更加强大、更有智慧。
害羞者的社交手册
¥41.30
作者林恩·亨德森任了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办的害羞诊所,在近40年的来访者待和社交焦虑小组活动举办后,作者总结出应对害羞和社交焦虑的好方法。 害羞的人常常缺乏自信,感到自己不能在社交场合中发挥能力,从而对自己的害羞感到憎恶。作者则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害羞作为一种存在千年的情绪在某些情况下会有所帮助,只是长期的、有问题的害羞可能会干扰正常生活,阻碍人达成生活目标,也可能会一步加深变成社交焦虑。在近40年的实践中作者发现,即使是自认害羞的人也能够出色地完成社交任务,更有很多出色的人也被认为是害羞的。因此,作者希望通过让读者了解大脑心智的运作机制、区分害羞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与不同、通过介绍慈悲聚焦方法,让害羞者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交场合,走出社交焦虑。 本书是作者将40年害羞研究与临床经验集合而成的作品。在书中,作者从害羞和社交焦虑的现象探析害羞的产生、引发的情绪和伴随的行为反应,让读者理解害羞和社交焦虑的本质,运用慈悲聚焦疗法、正念减压疗法及社会适应训练等结合起来,培养个体的慈悲心,从而发展出更多的社交自信,而改变社会适应困难的问题。同时,她用实践中的例子行说明,还包含了供读者自评的量表和互动部分,读者能够轻松的从例子中学习改变自己社交焦虑的方法、根据量表自评更好地了解自己、帮助自己。 慈悲聚焦疗法借鉴了宗教中关于慈悲的含义,本质上是一个内心正向激励过程,能帮助个体建立起对自己、他人的关爱和信心。其核心是直面问题的勇气,同时准备解决问题、去做好的智慧,它创造了一个具有正念、纳、真诚、希望并提供帮助的,而不是批评或有害的内在平台。当个体建立起以慈悲为核心的内在平台后,许多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在本书中,读者会发现许多新鲜的领域、见解和实用练习,这些都有助于培养社交自信,不失为一本认识自己、建立社交自信和内在健康心理状态的自我疗愈手册。
没关系,我们都有点怪
¥41.30
治愈是一件经年累月的事情,每一次改变都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探索。 ·为什么害怕听语音电话? ·为什么遇见熟人习惯绕道走? ·为什么总是迟到却下次依旧? ……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改变建立在全然的自我纳之上”。看到自己本来的样子,诚实面对自己,是改变发生的起。当面临铺天而来的精神压力、情绪问题,我们能做的首先是放过自己,纳发生的一切,然后自洽地活出满意的人生。 本书是北京大学人气心理学教授张昕、资深媒体人夏白鹿写给大家的充电宝典。 两位作者从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出发,结合工作、生活、社交、个人发展等话题,帮助我们梳理心理困境、疏解大小压力、分析情绪问题。 别怕,我们都是“奇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