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第2卷
¥29.40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是以集刊方式创办的专业学术交流出版物,目前,刊物设“论文”“方法评论”“调查报告”“田野与课堂”“铸器坊”“新知与书评”等栏目,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社会研究方法评论》(srmr@cass.org.cn) 为本刊唯一投稿渠道。每卷详细目录见下。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第3卷
¥29.40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是以集刊方式创办的专业学术交流出版物,目前,刊物设“论文”“方法评论”“调查报告”“田野与课堂”“铸器坊”“新知与书评”等栏目,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社会研究方法评论》(srmr@cass.org.cn) 为本刊唯一投稿渠道。每卷详细目录见下。


生育的选择:生育的自由与边界
¥29.99
直面现代人日益复杂的生育需求,解答社会对于技术与伦理的困惑 受社会环境和心理压力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面临着生育的困境:不孕不育夫妇增多,父母想要生出更健康更优秀的孩子,女性担心卵子老化而选择冷冻卵子…… “想要孩子”的愿望出自人之天性,关系着人类的繁衍。在生育这件事上,受挫的人们把希望寄托于生殖技术。那么,生殖技术真的能实现他们的心愿,为他们带来幸福吗?还是说,这种技术将挑动人类非自然的欲望,产生新的苦恼和道德困境? 只有明白生育的自由与边界在哪里,才能更好地理解“生而为人”的尊严与价值。


褪色的金饭碗——国营事业职员收入变迁(1927—1949)
¥52.80
收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能比较集中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本书主要围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营金融邮电事业职员的收问题行系统研究,考察了金融事业和邮电事业职员的常薪和福利待遇收的特与利弊,探讨了当时所得税对不同群体的影响,比较了全面抗战前、全面抗战期间及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期,工资、物价与国营金融邮电事业人员的生活状况,研究了南京国民政府对国营事业的限薪措施和效果。在此基础上,书稿分析收问题中所体现的近代人事管理特和经济思想、收变动导致的城市社会分层流动等方面问题,并从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总结了该时期国营事业人员所谓“金饭碗”褪色的原因。


历史的忧虑:现代性、 文化惯例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8.66
备受赞誉的历史学家哈鲁图尼恩研究了现代性的三个产物:“日常”“当下”和社会科学学科,如“区域研究”。“日常”是社会生活的共同空间,将习俗、规范和习惯所形成的文化惯例纳其中,是现代虚构作品与哲学的主题。哈鲁图尼恩通过对比日本和欧洲对日常生活的反思,探讨欧美以外地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应是相同的这一普遍观念的不合理之处。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欧洲和日本的现代性,哈鲁图尼恩试图重新理解东西方知识分子用来理解周遭变化世界的概念的知识谱系。他认为日本是现代性的扩展而不是例外,学术政治化使日本学者缺乏“本土文化”的自我反思。 哈鲁图尼恩呼吁人们注意现实世界和理论世界之间的界线,他的研究既邀请人们重新思考知识的界线,又鼓舞人心地肯定了破这种界线的可能性。

乡村纪事
¥48.3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农业农村现代化”。那么在乡村基层的实践中,实现这些目标要如何破局,要以谁的力量为核心呢?这正是本书作者希望通过实地调查寻访回答的问题。 沿着这一思路,作者用数年时间深乡村,走访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过梳理和总结,形成了对当前中国乡村新型集体经济实践的基本认识。所谓“新型集体经济”,其关键在于明确,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谁是乡村社会的主体,如何真正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讲述7个真实的乡村故事,作者认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农村振兴发展的内在力量,是重新激活的村集体。乡村要发展,不可能依靠分散的小农户,也不能只依靠某个“能人”和大户,更不能简单等着资本下乡或城市的反哺输血。村民要真正组织起来,在村集体的领导下,以整体的角色投身到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的潮流中去,真正把握住振兴发展的主动性。

中国国家安全现代化研究
¥57.00
本书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互动的大背景,从国家安全内外环境变化的逻辑视角分析国家安全观的演变。特别是,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视角下,探讨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阐释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全书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汲取人类优秀安全思想成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借鉴系统科学精髓三个方面,探索国家安全现代化的理论基础,系统梳理、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国家安全体制、战略与政策、法治、人才与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体系建设的巨大成就,分析了我国在国家安全主要领域和重领域所面对的重大风险挑战以及提升能力、有效应对之策。

最底层的十亿人
¥29.99
非洲很穷,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常识。为了阐释贫穷问题,本书作者保罗·科利尔提出了“底层的十亿人”这一概念,他们大多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社会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且看不到改善的希望。在本书中,科利尔结合扎实的数据与简明的道理,分析了制约这些贫穷国家持续发展的四类陷阱:冲突、自然资源、深处内陆且恶邻环伺、不良治理;能否正确应对这些陷阱,决定着底层这十亿人的未来命运。 自本书出版,已逾十数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1年全球人均GDP排名倒数的十个国家,有九个来自非洲;如果把时钟拨回本书面世的2007年,全世界穷的十个国家,非洲占了七个。同时,冲突、治理与自然资源引发的问题未见解决,人口增长又意味着生活在底层的人群已远超十亿——非洲不仅很穷,而且越来越穷了。一切都表明,阅读科利尔的这本书对于当今世界不仅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且比往日更显迫切。


日本遗孤的认同研究——中日两国三代人的生命叙事
¥46.80
本遗孤是侵华战争的亲历者,是战争无辜的受害者,也是记录侵华战争的“活化石”。202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是中日关系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节。虽然侵华战争已经结束70余年,但这段历史依然能影响中日关系的走向。日本遗孤是战争遗留问题之一,记录战争受害者与幸存者的有关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记忆和情感态度,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本研究耗时十余年,对中日两国逾百名,包括“日本遗孤”、“遗孤二代”、“留华遗孤”、“中国养父母”在内的中日两国三代人行了生命叙事深度访谈,并在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与史实考证的基础上展研究。记录和剖析了在中日两国夹缝中生存的三代日本遗孤的生活现状及困境、自我认同、民族归属与代际差异等问题,深思考了由此展现出来的两国对战争的记忆、反思,对战争责任的思考。本书是一项以日本遗孤为主线,对有关自我认同、战争体验、记忆与传承、生命叙事的社会学研究。


走近科学:科学家带你探究科学前沿
¥53.40
本书主要选取《世界科学》杂志近5年中一些好的栏目文章,围绕作者们的研究领域展科学传播和科普化创作,内容包括该领域的科学知识、前沿展、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等。全书选取了40多篇科普文章,覆盖生命科学、医学与健康、生态环境、新能源、计算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科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兼顾科学性、新颖性、通俗易懂性。本书的读者对象为主要面向科学研究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具备高中及以上知识背景的科普爱好者。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走进钱学森图书馆
¥28.80
本书从钱学森图书馆作为教育场馆的实践出发,从理论阐释、场馆建设、藏品展陈、网络传播、观众互动和媒体报道各方面展介绍其育人功能与相应机制,体现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普及与创新教育、青少年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通过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钱学森图书馆尝试造新型的教-学关系,突出“大思政课”之“大”,引导观众触摸科学家精神。

传播机制中的情感因素研究
¥30.0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讨论各民族的交往心理时,曾多次谈到“情感”因素,认为其在传受双方的互动中会起到调节、甚至决定性作用。本书将这一中介作为研究对象,是在传播学尚未出现相关系统理论研究,而在实践中已涌现大量理论需求的背景下行的,颇具创新意义。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借助多学科视角,为构建传播学视角下的情感研究,探索出一条有迹可寻的研究路径;二是结合互联网语境下新的传播表征,提炼出了几类具有代表性的情感类型;三是探讨了个人视角下,传播要素与情感因素的作用机制;四是分析了群体冲突、团结中的情感逻辑。本书为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规律探索等相关基础性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案例。

五四知识分子的淑世意识
¥17.60
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经历了“五四”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知识分子,几乎都会在“知识探求”与“公共关怀”两者之间权衡较量、徘徊踌躇。 他们的呐喊和抗争在此,他们的彷徨和颓败亦在此;他们的伟大和优长在此,他们的渺小和缺陷亦在此。我们神往,我们也遗憾;我们赞叹,我们也惋惜。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
¥18.00
当今中国,经济高速起飞,物质生活巨变,为何整个社会却充满了怨气和戾气? 全球化大势之下,中国文化的未来“危”与“机”何在?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是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在全球化视野下思考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忧思之作。文化全球化虽为大势所趋,却尚在过程中,我们不应将自家传统视作奄奄一息的死物,中国文化的未来正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刘东呼吁,只有参验当今时代的学识、眼界与体悟,重新为传统贯注精神内容和思想活力,政治合法性和人与自然的双重危机才能获得和解。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
¥6.17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是一本关 于制造业农民工打工生活实录的图文书。全书以作者 占有兵16年的打工经 验为依托,以制造业农民工打工生活的空间为主线, 结合生命周期次线索,零距离记 录农民工的打工生活。从系统拍摄图片开始,作者用 了6年的时间,通过记录、访 谈、反思、写作,比较完整地记录下制造业农民工的 常态生活,同时保留了农民工在 各种常态生活下的本我情绪。

转型期中国社会福利研究
¥24.00
本书从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中国市民社会的发育、第三条道路理论、社会质量理论等宏观层面,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福利改革面临的制度困境、路径选择与制度建设的方向。同时,对事关国计民生的住房、教育以及当前中国主要社会群体面临的社会福利制度层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理论剖析。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9.72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21.69
本书是1939 年英国Routledge 书局出版我所写Peasant Life in China一书的中译本,原书扉页有《江村经济》中文书名,今译本即沿用此名。这书的翻译工作原应由我自己动笔,但在该书有条件翻译时,我一直忙于其它事务,无暇及此。今由戴可景同志译出,无任感激。应译者要求,我在书前说一说这书写作和翻译的经过。


逻辑的力量
¥19.99
本书并不是要教你如何用逻辑技巧去驳倒他人,而是教大家如何利用逻辑理性地认识身边的人和事,有效沟通,化解分歧,达成一致,从而解决问题。 本书共分三部分内容。*部分介绍如何使用逻辑,并从身边生活的实例手,展示如何运用逻辑,理性思考。第二部分论证逻辑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我们不应该超越逻辑的极限来使用它。第三部分阐明了逻辑和情感的互补关系。逻辑令我们观缜密,而情感使这些观具有说服力。我们应该用情感支撑逻辑,用逻辑理解情感,同时发挥两者的优势,我们才能清晰思考,有效沟通,更容易理解彼此,化解分歧,真正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认知这个世界?如何与他人相处?该如何决策?作者郑乐隽以数学家的睿智敏锐,剖析减肥、歧视、性骚扰、社会福利、特权、虚假新闻等事例,向我们展示了逻辑的力量,教我们懂逻辑,有效地运用逻辑,更好地应对这个复杂的现代世界。

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32.30
社会学厉害,还是物理学厉害? 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为什么消失了? 为什么我们永远在“剁手”? 婚姻里真的是谁收高,谁就更有话语权吗? 面包和理想,“社畜”的我们选哪一个? 人类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成为自己的“造物主”吗? 抖音、滤镜、后浪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吗?...... 社会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社会运作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摆脱“理所应当”的思考方式。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沉淀百年的经典社会学理论作地基,从构成社会的秩序与人性出发,探讨和理解当下中国。从社会学家的专业视角,视察*普遍、热门的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世界。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揭示背后的社会问题。以七位社会学奠基人的经典社会学理论,结合30多个案例现象与分析。让读者了解社会现象的核心本质,同时理解其中的社会学规律。带领读者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穿透生活日常,观察人性的幽暗与良善,理解社会秩序的构成与意义,培养独立思辨的品质与勇气,从理解社会蕞终走向理解我们自己。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颖一,学者刘瑜,作家郝景芳推荐,媒体人梁文道作序。

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常用政策法规手册
¥7.00
本书是中国残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支持下,将国家和省一级的惠残政策进行整理汇编而成,是服务热线工作人员业务学习、接访残疾人时使用的工具书。手册设计为活页本,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权益保障、组织建设、康复、社会保障、就业扶贫、教育等七个方面,紧紧围绕残疾人经常咨询且与其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可以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随时更新、添加、置换,可长期使用,避免经费浪费和重复再版印刷。为给各地使用者添加当地政策、办法、具体措施等和记录普遍性问题提供方便,每个问题下面留出适当空白。除了正文,每本手册还提供若干空白页加在卷末,供使用者自己更新内容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