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59元6本 保安管理师
保安管理师
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组织编写
¥15.70
本教材紧贴保安管理师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内容上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资格培训特色;结构上针对保安管理师职业活动领域,按照其能力素养中核心的三大模块内容,即安全技术防范、安全风险评估和保安项目管理分章节编写。每一章节除在“知识要求”部分介绍保安管理师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在“技能要求”部分体现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设计任务书编写、维护保养计划编制,到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过程的具体应用、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再到保安项目管理中可行性报告、标书、合同书、预算书、实施方案、管理制度的编写,既提供了系统的知识体系的总结,又增强了可操作性和体验感。
59元6本 暗网Ⅰ:揭秘数字货币骗局
暗网Ⅰ:揭秘数字货币骗局
探索者,黄天威
¥20.40
一个循环的手机号,关联到死亡三年的奥米伽,代号派的奇怪来信,牵扯神秘黑客组织。飞涨的比特币,疯狂的MMM,众筹歪楼到贪婪的ICO,执行黑暗法则的暗网,还有跨国犯罪集团……
59元6本 黄历的前世今生
黄历的前世今生
何重建
¥23.99
黄历,在中华民族中流传延续了两千年左右的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生活中凡遇有重大事项,如婚丧嫁娶、动土奠基、张挂牌、乔迁新居、出门旅行等,大多人都会查阅黄历。作者之所以要对“黄历择吉”这一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民俗做初步的研究和介绍,大约基于以下理由:黄历择吉是中华民族一种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重要民俗文化、民间信仰;黄历择吉作为中国术数文化之一,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传承两千年依然兴盛不衰,应有其赖以存在的合理性,即前文所提及的“哲学理论”基础;揭黄历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择吉的神秘面纱,普及中国传统五行文化知识,破除迷信,正面引导,是文化界值得去做的工作。 作者从黄历的历史、黄历择吉和中国传统术数文化、历史上构成择日的基本元素及择日方法、传统造葬择日简介、现状思考及展望五个方面简单又相对全面的介绍了中国的黄历文化。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C.莱特·米尔斯 (C.Mright Mills)
¥33.99
  C.莱特·米尔斯所*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社会学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是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它在首次出版之后的这些年里,成了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并不断地吸引着新的读者。   正如霍拉斯·M.卡伦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所说,这是“白领金字塔中每一层次的人都值得一读和值得思考的*作。它将使他们能够*好地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   在阅读了这部有关白领世界的临床式报告之后— —现在它对了解20世纪的生活品味和感情至为关键— —希尔维亚·波特在《纽约邮报》上撰文指出,“这是我在这些年里读到的*能够激发人们痛苦思索的* 作。只有那些天真的傻瓜才会否认其中包含了诸多真理,它足以使人们驻足下来,认真地品读和聆听”。  
59元6本 继承与超越:芥川龙之介文学的现代性批判研究
继承与超越:芥川龙之介文学的现代性批判研究
周倩
¥47.60
“现代性”的意涵纷繁多样,至今仍是政治、文学、经济等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创作涉及空间建构、身体书写与文明批判等多重视角,同时内含中日两个叙事维度,为我们理解“现代性”的多重面相提供了文本参考。本书以芥川1921年游历中国前后创作的近代中国题材小说为主线,以描写日本明治时期的“现代物”(Gendaimono)为参照,多维度探讨了芥川文学中有关“现代性”书写的实质与内涵,明晰了其对日本近代化进程的反思与批判,为重审芥川文学的特征打开了新视野。
59元6本 法社会学导论(第6版)
法社会学导论(第6版)
托马斯·莱塞尔
¥49.99
  《法社会学导论(第6版)》是德国法学院的经典教材,是法学专业学生的著作。初版于1987年,此后不断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反映了该领域新研究成果。该书根据2013年德文修订的第6版译成。   法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法学交叉的学科。该书采用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法哲学、哲学及法学理论来研究该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兼容社会学与法学的思维方式。这是该书的独特视角,也因此使该书独树一帜,成为德国法社会学领域中具影响力的著作。   《法社会学导论(第6版)》共分三个部分:*部分研究了法社会学的性质,明确指出法社会学的双重作用,介绍了该学科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介绍了法社会学的各大流派,主要包括当今具影响的8位理论家的主要思想,并对它们行客观评价;第三部分阐述了法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全书观新颖,内容丰富,不仅阔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也对研究立法、法律实施以及法学研究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英】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28.80
《人口原理》是世界上*早的人口学著作之一 ,是人类文明史、学术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自出版以来直到今天乃至可见的未来,它已经并且仍然将对世界人口理论及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 《人口原理》共19章,可分为四个部分:*和二章提出人口原理的两个基本前提和三个命题;第三至七章通过描述野蛮或狩猎状态、游牧状态、文明国家状态的人口历史,以及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来论证三个命题的合理性;第八至十七章通过批判以葛德文和孔多塞为代表的学者观,来强化人口原理的合理性;第十八和十九章总结全文,概括和重述作者的观。 在翻译的基础上,此译本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当前的社会人口状况,新增由译者撰写的导读部分,对《人口原理》各章的内容做一步阐解。
59元6本 加害人家属
加害人家属
[日] 铃木伸元
¥12.99
“发生在加害人家属身上的悲剧,追根究底,源自加害人犯下的罪行。加害人没想过自己的行为会把家人卷来,害家人受苦。如果加害人能事先想到这一,或许就不会一时冲动而犯罪了。”《NHK特辑》《今日焦》负责人铃木伸元希望这个视角能为社会带来些许帮助,因而写下这本书。 ? 本书以NHK电视台播放的《今日焦》其中一集《犯罪加害人家属的自白》为基础,大幅加了没有被剪辑节目的信息。从一个随处可见的平凡家庭始:警方突然来电,丈夫遭到逮捕…… 既有一手的采访资料,记录加害者家属在得知家人犯罪后的压力和处境;也有对轰动一时的旧案的整理和重访,对互联网狙加害人家属现象的思考;探讨了应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重于惩罚。 铃木伸元无意高声呼吁加害人家属的权利, 但他认为,让大众了解加害人家属的遭遇是有意义的。 身为媒体工作者, 因为本书而启的各项采访,也令铃木伸元再次意识到应该时刻注意媒体的角色与影响力。
成为科学家
成为科学家
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 著;[瑞典]尼古拉斯·埃尔梅赫德 绘;
¥19.99
他们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学……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中国、英国、美国…… 他们成长于不同的年代,家庭背景各异,所受教育和职业生涯也各不相同。 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从小对世界抱有无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对科学怀有极致的热爱。 《成为科学家》讲述了屠呦呦、钟南山、张益唐、王贻芳、常、鲍哲南、颜宁、许晨阳、莉丽莎?兰道尔、马克?麦考林这十位现在国际知名科学家的“人物故事”,真实呈现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成长经历、,以及对科学启蒙的认知过程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艰难与突破。书中的科学家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形象:屠呦呦“不喜欢场面事儿,只想研究青蒿素”;钟南山说“我们要讲真话,对得起病人”;发明人造皮肤的鲍哲南觉得“工作对我是一种追求,但家庭对我更重要”;生物学家颜宁告诉学生“有能力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不应该去爬玉龙雪山”;“数学界的新星”许晨阳表示“不是每个人都有数学天赋”;红外天文学领域泰斗马克?麦考林向全世界发声“就做那些让你充满激情的事”。每一个科学家都用自己的故事传递着科学人生与自然、与社会的碰撞与交融。 《成为科学家》也是一部本跨学科的科普故事书。在讲人物故事的同时,介绍了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学等基础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知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有助于青少年拓展学科知识、建立科学思维体系的建立。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成为科学家,但是科学精神是从少年时期就在日常滴形成的优秀特质:追求真理的热情、战胜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投。“成为科学家”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梦想,找到科学的乐趣、其味无穷。
59元6本 清史考辨
清史考辨
白新良著
¥46.80
本书共分九章,收录36篇文章,着力于为清代中前期政治史研究,主要利用官书、传世文献、满汉文档案、奏折等,讨论清关前的几次重要历史事件、清代政治制度变迁、核心政治人物、储位继承、奏折制度的演变、文治得失、边疆治理、史料考订,以及作者对清史的地位和纂修清史的思考。作者长于考证,于浩瀚的档案和文献中细致爬梳,揭示了许多重要而幽微的课题,显示出清史研究的魅力。而《治史访谈录》和《业师郑天挺先生传略》两文,讲述求学治史之甘苦,非常耐读。
59元6本 社群的进化
社群的进化
[英] 罗宾·邓巴
¥28.80
● 你是否缺乏有效社交? 什么是高质量的社会互动? 哪些偏好会影响我们对伴侣的选择? 使我们更加安全和满足的关系是怎样的? 社群的核心是什么? 有效的社群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通过建立社群在未来互联互通的社会中生存? ……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颠覆你对社群的认知。 ●《社群的化》是“邓巴数”提出者、著名化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重磅新作,是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深度理解社群”四部曲之一。邓巴教授用社群的建立、社群的沟通、社群与心智、社群中的亲密关系等7大板块拼出一幅社群化的完整图像,并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揭邓巴数与人类关系构建中的秘密,带你深度理解社群,理解人类,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
回归家庭?:家庭、事业与难以实现的平等
回归家庭?:家庭、事业与难以实现的平等
[英]沙尼·奥加德
¥47.60
她们曾经是律师、会计师、教师、设计师、记者、医生、出版商、学者……有着高额的薪水和远大的职业前景,终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归宿:全职家庭主妇。 作者沙尼·奥加德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伦敦女性及其伴侣行了深采访,这些女性为了照顾孩子回归家庭,丈夫则继续从事高薪工作。媒体和政策鼓励职业女性维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构建伙伴式的平等夫妻关系。女性们面对的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不友好的职场文化、对家庭妇女的污名化和对育儿事务的贬低……她们牺牲了事业,结果发现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风港。 沙尼向我们揭示了性别平等口号和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间的巨大落差:自主选择的背后是结构性的不平等,幸福的表象之下则是深深的愤怒和失望。《回归家庭》希望能够倾听这些女性的心声,并以此为起,帮助她们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获得迟来的、真正的平等。
认识你自己,从身体到心智(12册)
认识你自己,从身体到心智(12册)
(美)B· J· 米勒,肖莎娜·伯杰 ,[美]丹尼尔·利伯曼(美)马丁·塞利格曼 著等
¥275.10
关于衰老和死亡,我们应该提前做什么,怎么做? 正值壮年时,我们如何提前计划未来,眞正实现生而有爱,别亦无憾? 暮年将至时,我们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后半辈子,拿什么养老? 身患重疾时,我们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治疗,不给亲人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 生命将逝时,我们如何修复亲密关系,计划身后事,与这个世界优雅告别? 《人生除此无大事》是一份真诚、实用、可操作的告别指南。讲述的内容面面俱到,帮助我们和家人在医疗护理、日常生活、家庭关系,以及身体、心理和经济上都做好万全的准备,来一场有准备的离别。不给亲人留下烂摊子,不给自己留遗憾。
59元6本 心智社会:我们的认识决定了我们的世界
心智社会:我们的认识决定了我们的世界
[法]帕斯卡尔·博耶
¥54.60
现代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经常会被冠上理所当然的错误答案: 爱吃糖是因为那些甜食好吃;爱跟有趣的人在一起是因为感到快乐;但如果从化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人类需要热量,才被设计成感觉这些东西好吃。 这些习以为常的认识其实完全颠倒了因果关系。而人们又一直用这种错误的直觉来判断生活,比如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贸易可以是互利共赢的,但一个固执的感觉总让人以为一方获利了另一方就一定吃亏。? 这些误导性的直觉从何而来,又如何避免被误导? 心智社会这本书的作者结合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研究给出了答案。 全书提到了历世历代的思想家都曾探讨的六类经典社会问题:道德和宗教的本质、信息的功用和滥用、家庭起源和性别角色、身份认同和群体冲突、社会及经济结构的变迁,而博耶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思考方向,令人信服地表明,如果我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就能更合理地解释社会机制,构建出新的文化传播图景,获得对人类的社会的全新洞见。
59元6本 什么造就了城市
什么造就了城市
乔纳森·罗斯
¥39.60
或许我们已经习惯在拥堵的街道上或地铁的轰鸣中度过一天初的一个小时,目之所及的是千篇一律的“国际范”写字楼、纵横交错的高桥地道和茫然失序的人群车辆。这就是城市生活的本来面貌吗?城市应如何建造,人类该如何生活其中? 乔纳森•罗斯认为,城市就像自然界的有机物一样,不断感知并适应周围的变化,而理想的城市,是人类与文明的碰撞和联结。受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启发,作者一步提出,只有通盘考虑五个方面——凝聚、循环、韧性、社区与同情,人类才能实现文明与自然的长远和谐,城市才能更宜居,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全书将历史、社会学、哲学和城市规划理念融为一炉,用一个个故事讲述了全球城市的历史演与现实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城市的变革与可能。
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日] 小林美希
¥34.86
【内容提要】 朝日新闻:2014年,丈夫坦白36年前的出轨后,遭70岁妻子殴致死 日本网络:在搜索引擎搜“丈夫”,先自动显示的关联词是“去死” 小林美希的采访:虽程度不同,受访者都有过希望丈夫“去死”的念头 有恨意的妻子们为什么不离婚? 耻感意识、忍耐美德的束缚,隐形的歧视和不尊重令多少女性对生活失望? 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在何种程度影响着普通人的生存质量? -------------- 小林美希,自2007年成为自由记者。2013年,获贫困新闻报道奖。 做自由记者14年,她的报道始终聚焦雇用、结婚、生产与育儿、重返职场等问题。 小林美希用跨十年的追踪调查、案例、数据,描摹婚姻真实的裂痕,透过15位采访对象的遭遇,持续追问:夫妻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家是什么。原貌记录女性视角,同时补充男性观,省思固化观念的同时,也向职场文化、社会环境提问,给各年龄段读者一次深思考婚姻和个人、社会和家庭的机会。
59元6本 音乐与心性:艺以修心的音乐教育哲学
音乐与心性:艺以修心的音乐教育哲学
王松龄著
¥28.80
音乐艺术是人类具有普遍性的文化样式,是一个可以贯通古今、连结中西的文化领域,又是与每个人生命体验直相关的心灵家园。在古典观念中,艺术是德性修养的门径;近代以来,音乐与道德割裂来,反而迷失了方向。 本书中心问题为“音乐艺术如何改善人的心灵”。分为上下两篇,一反一正,先驳后论。上篇以祛除疑误为主,援用中西方哲学资源和音乐实践体验,扫清认知积霾,重新树立“为人生而艺术”的认识。下篇则正面论证音乐转化心性的理谛,阐明音乐如何作用于心灵,音乐培育道德和完善人格的根据何在。后纵论音乐对于修身育人的优势和局限。 全书尝试为音乐育人奠定一个贯通而深的思想基础,以期重焕艺术的人文精神内涵。
东京绮梦
东京绮梦
[荷]伊恩·布鲁玛
¥47.60
20世纪70年代,日本刚刚结束汹涌激荡的战后重建。此前的十多年间,日本人口激增,经济起飞,制造业繁荣发达,文学、电影等艺术文化领域一片欣欣向荣。而若是稍往后看,彼时的日本又处在经济泡沫时代的前夜,即将被卷全球化的旋涡中。夹在其间、看似不怎么起眼的70年代,实则继承了战后之初的辉煌发展成果,又昭示了日本文化大繁荣、走向世界的步潮流,拥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1975年,20岁出头的伊恩·布鲁玛来到了日本。他凭借过人的嗅觉,迅速发掘出70年代异彩纷呈却不为世界所知的日本前卫文化,深到深层的角落、前沿的现场和核心的文化艺术圈:东京浅草的杂乱小巷和破败剧院、下町的文身工作室、京都的真人色情秀,还有黑泽明的电影拍摄现场、寺山修司的实验剧团、唐十郎的巡演帐篷。他以一个“外人”的身份,游离于戏剧、电影、摄影等领域和东京地下文化生活的边缘,好奇而冷静地观察和触身边的一切。 离日本数十年后,布鲁玛基于对这段亲身经历的回忆,结合长期的研究思考,敏锐犀利地捕捉到日本怀念传统又敢于革新、迷恋异邦又封闭排外、注重秩序又崇尚暴力的复杂文化气质,从时代与民族的外部描摹出一副迷人独特的日本面貌。
59元6本 转型以来的国家、市场与工人
转型以来的国家、市场与工人
李锦峰 著
¥29.90
工人问题的探讨不能脱离具体生存状况(包括他们的社会联系),而他们的具体生存状况是由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权力结构决定的。工人的劳动在生产着源源不断的商品的同时,也生产着这种社会权力关系。《转型以来的国家、市场与工人》一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分析市场转型(Market Transition)中国家与工人关系的本质。
看·听·读(列维-斯特劳斯文集12)(精装)
看·听·读(列维-斯特劳斯文集12)(精装)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17.40
本书为《列维-斯特劳斯文集》之一。在岁月的长河中,作者看过许多画,听过许多音乐,读过许多书,由此作者从人种学家的视角,讲述南美印第安人通过神话创造自己特有的艺术作品的故事,来阐明美学判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绘画内容、技法、色彩的美学意蕴,并以具体的曲调和歌唱为例,阐释音调变化所带来的美感及表现力;同时分析了卢梭、狄德罗作品中所阐发的美学原理,即美在于感受各种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结构主义的角度,阐明了话语与音乐、声音与颜色的关系,等等。总之,作者凭借其自身看、听、读的若干艺术作品,在其宏大的结构人类学的视域下,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哲学、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如模仿、表现与再现、激情,以及“美”的定义。因此,对美学、艺术理论、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及实践者都有相当深刻的启发作用,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学术价值。
59元6本 苏门答腊的郁达夫
苏门答腊的郁达夫
铃木正夫,刘高力
¥59.90
太平洋战争爆发,新加坡沦陷,郁达夫被迫出逃至印尼,辗转定居于苏门答腊。他掩藏身份,在当地办酒厂并娶妻生子,被日本宪兵征用为翻译,因而掌握了日本宪兵的大量罪证。日本投降后,郁达夫失踪。 日本郁达夫研究家铃木正夫用半生心血追查郁达夫烈士的殉难真相,近距离触曾于太平洋战争期间驻守印尼的多名宪兵,查明并访谈了下令杀害郁达夫的宪兵队长,解了郁达夫失踪之迷。 本书被认为是研究郁达夫在印尼期间活动的重要著作,于1996年获得首届郁华、郁达夫烈士文艺奖。本次重新修订翻译,并甄选珍贵影响资料70余张首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