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身份与养老保障的平等——以单位制变迁为视角
¥26.86
本书以单位制变迁为视角,从公民身份角度探讨养老保障的平等,内容包括:引论、身份的嬗变与养老保障的平等、单位制时期的公民身份与养老保障、后单位制时期的公民身份与养老保障、公民身份中的养老保障权与国家责任等。以单位制为视角检视当下中国社会不平等的养老保障制度,运用公民身份来引领和指导公民的养老保障制度走向平等,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以房养老释疑
¥34.72
以房养老是“年轻时代以钱换房居住,年纪大时 用房换钱养老”,是将家庭拥有的住房资源与货币资 源融会打通后的好配置与安排,是强化养老保障制 度的一大创举,使得大家拥有的有限资源的效用发挥 到一种淋漓尽致的结果。这一思路一经提出,犹如巨 石击水引来一场轩然大波。各类人员给予以房养老极 大的关注,且有着不同的甚至可能是大相径庭的理解 和感受,说好的将它捧得伟大之极,说坏的将它贬得 几乎一无是处。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对此的答 疑解惑、细致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以房养老释疑》 的出版,正在于为大家认识和把握以房养老的基本思 路和操作方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和价值。 本书对以房养老中的种种事项给予较为深入的描 绘和介绍,对大家心目中尚存的对以房养老和倒按揭 的各项疑问以答疑解惑。笔者柴效武遵循这一目的将 《以房养老释疑》一书摆放在大家面前,希望本书的 出版能得到大众的满意。


徽州朝奉——村落 士商 互动
¥37.81
从社会史、历史地理学和建筑学等层面和角度对区域文化中的历史建筑及人居环境展开考察和探讨是近年来进行《中华遗产·人居典范》系列书籍包括《徽州朝奉——村落、士商、互动》在内所采取的基本路数,这种跨学科或融汇诸种角度的“科际整合”式的探究似乎较有可能比较系统地认识和厘清昔时种种繁复的“场景”。这些工作的展开一方面依托诸学科之研究者的宏论和相关历史资料的搜罗和爬梳,另一方面与本人多年的关注也不无关联。大约自1998年以来至今,余数十次穿梭、徜徉在徽州的村镇乡陬中,体悟和积累了必要的素材和经验——这一点,看来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同时,有计划地指导硕士生(2004级)以《徽州民居室内设计》为论文专题,先行展开初步的探讨和摸索。 将学术成果以通晓畅达的表述方式展开和呈现,关乎体例、面貌和质地而兹事体大。余少时才疏发扬,赖博记之长,著文撰章常迅捷而就。及长思虑深沈,渐迟且缓,落笔似褒衣大袖、危坐正襟状,故文章读之颇费心力。本书初稿完成后,复经百日删殳和锤炼,然宿习一时仍难更易。在工作中,硕士生郭芬、常州工学院吴文治、东海学院黄海和江阴张树明等提供部分照片,硕士生王嫣协力编排版式,博士生李刚打印文稿,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道德社会学引论
¥16.80
《社会学文库:道德社会学引论》承继迪尔凯姆的道德社会学范式,努力构建一个道德社会学的理论框架。《社会学文库:道德社会学引论》认为,道德社会学围绕道德事实尤其是道德行为事实展开,由于道德行为主体不同而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道德事实,另一类是社会道德事实,两类道德事实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相互影响、制约和建构。个体道德事实主要探究道德社会化这一核心主题,社会道德事实主要研究与血缘、业缘和地缘关系相对应的婚姻家庭、职业以及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状况,两类道德事实研究终指向对正常状态和失范状态下测量指标的建构。

行动中的社区建设:转型和发展
¥34.80
在社会建设的全球经验中,作为平民主义意识形 态和新型政治的社区建设一直置于被遮蔽、救赎和拯 救的历史语境。《行动中的社区建设:转型和发展》 从社区建设的方法论基础、理论建构逻辑、全球经验 、行动框架和实践策略等议题出发,反思在地方性知 识销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日渐蔓延、道德失序和 伦理丧失加剧、公民意识缺失的社会中,如何经由社 区建设实现社会重建,培育、维护,并发展公民精神 ,培养社会成员彼此的信任,重建社会道德方案,促 进社会公正,实现社会稳定。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
¥24.31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研究了西方生态现代 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核心观点、产生背景、发展历程 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比较了其与一些主要的环 境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包括中国在内的相 关国家实践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反思。作者指出,生 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关切是西方式的“现代化”是否 可以在生态危机的背景下持续推进下去,以及基于西 欧实践所概括出的“生态现代化”模式是否具有全球 的普适性。作者认为,作为西方学者对现代工业文明 转型的一种探索,生态现代化理论所强调的一些具体 观点不乏借鉴利用的价值,可以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作出贡献,但是其与中国基于自身发展实践而提 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些本质性的区别。全球各国 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多样化的实践以及自 主性的理论创新,有可能预示着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发 展正在进入“全球共构”阶段,终有可能促成更加 具有全球包容性和指导性的新一代的理论形态。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由洪大用、马国栋编 著。

东西方贵族对比
¥2.90
2011年,一个平民出身的女孩凯特将嫁给英国威廉王子;一如威廉王子的母亲戴安娜王妃的30年前。这场聚集了全世界目光的婚礼,不知道搅起了多少场有关贵族精神与贵族的讨论。甚至很多人把贵族精神等同于人类众多美好的品德,并因中国贵族阶层过早凋零,贵族精神无从延续至今而哀叹不已。然而,在面积相仿的两块土地上,中国与西欧,贵族的命运为何迥然不同?贵族精神又该向何处寻觅?而备受推崇的欧洲贵族在现代社会中又是如何生存?他们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责任、义务、奉献、尊严等等这些美好词汇背后的含义并不会因为阶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贵族相比平民只不过是先一步凑齐了理解这些词汇含义的条件。在贵族越来越平民化的今天,在越来越多普通人在更好诠释“美德”含义的今天,请让我们如同送别现实中即将消逝的贵族阶层般向曾引领人类追寻内在真善美的贵族精神挥手道别,同时张开双臂欢迎人类新的灵魂导师:公民精神。


两淮私盐与地方社会:1736-186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39.20
清中叶,两淮私盐异常活跃。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社会各阶层——无论是灶丁、贫民,还是盐枭、会党,抑或是盐商、盐官,都无不以食盐为利薮,纷纷加到了私盐贩卖的行列。面对日益严重的食盐走私现象,清政府想方设法予以防范和,然而受腐败官僚体制的影响,收效甚微。清中叶两淮私盐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地方社会各阶层迫于生计,或纯粹是为了高额盐利而铤而走险的一种冒险活动。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食盐走私可以说既是清中叶政治日益腐败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是当时政治日益腐败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西南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
¥35.58
本书以人的终身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作为基点,坚持“人与文化”“特殊儿童与社会”“特殊儿童与文化”“个体生活与社会支持”整合与同一的基本立场,首先运用基于文化客位(etic)的普遍主义取向的量化研究方式,获得听力残疾儿童和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的自主构成体系,系统探索了彝族、苗族、壮族和藏族听力残疾儿童和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特点,建立了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和生活满意度之问的关系模型。然后采取基于文化主位(emic)的特殊主义取向的个案研究,对个案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适应行为习得方式进行了描述,分析个案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社会适应于个体发展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个体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的建议。

中国省会城市及直辖市首位度发展报告
¥80.00
《中国省会城市及直辖市首位度发展报告》根据全面性、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原则构建了综合指标来评价全国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广义首位度(因为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数据获得有难度,《中国省会城市及直辖市首位度发展报告》中未涉及)。综合指标包括规模综合指标、产业综合指标和功能综合指标三个方面。规模综合指标包括城市的总体规模和人均规模两方面共12个指标;产业综合指标包含工业结构指数、服务业结构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指数三个方面共7个指标。功能综合指标选取了公共服务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国际化功能、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共17个指标。构建了指标体系后,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根据产生的新的不相关变量,选择了具体的城市和具体的年份来度量规模指标得分、产业指标得分、功能指标得分并进行比较,客观地衡量了不同年份和区域中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在规模、产业、功能方面的首位度表现并进行了聚类分析。


地租分配调节视角下的人口城市化推进路径探究——从“重地轻人”向“以人为本”的转轨
¥22.50
《地租分配调节视角下的人口城市化推进路径探究:从“重地轻人”向“以人为本”的转轨》探索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嵌入传统的城市土地调控政策体系之中,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城市增长调控政策体系:基于土地公有制,以地方政府的地租收益分配调节为核心,将城市增长中的人地问题统筹调控、联动治理,在抑制“土地城市化”过快的同时,合理推进“人口城市化”,从而促进城市增长中的人地关系协调,终实现从“重地轻人”到“以人为本”的路径转轨。


走向幸福共享:江苏民生幸福建设研究
¥18.00
《走向幸福共享 江苏民生幸福建设研究》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理路,以民生幸福建设为主题,从经济基础、制度保障、发展环境三个维度展开阐述,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民生幸福建设的理论思考。经济基础、制度保障、发展环境三者可以说抓住了民生建设的要义,从这三个方面去认识、去把握,民生建设就有了抓手和立足点,可见作者对民生建设思考的深邃。著作既有实证素材,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又有理论分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功底和较高的理论素养。

统计学基础(第2版)
¥8.75
本书是高职高专财经基础课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而编写。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推断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书中使用了近年来的社会经济统计信息资料及经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学的实用性;加了引导案例、检查、讨论等特色栏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章都有题型丰富的评估练习和实训题目,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配套发了免费教学资料包,含电子课件、评估练习和实训的答案。下载网址:http://www.hxedu.com.cn。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材,可也作为企业统计人员培训和其他人员的自学教材。


城市与区域规划评论(2015/1)
¥25.00
《城市与区域规划评论(2015 1)》为我校城市规划与资源管理系论文集。书中收录了学术论文8篇,内容包括中国乡镇发展、县(市)级“三规合一”政策网络的比较研究、中美县级政府机构设置与规划职能解析、法国里尔大区阿尔芒蒂耶尔镇客运走廊站点周边乡镇交通与土地利用统筹规划案例研究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

工厂规训: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
¥78.00
本书采用布洛维的工厂政体框架和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重回生产的中心”,将农民工放在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实情况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工厂制度之下,较为深地分析了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结合农民与产业工人的特征区别,本书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基于对工厂农民工的访谈以及部分文献资料,从劳动方式、劳动技术、劳动纪律、生活方式四个主要方面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工厂本身以及以国家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规训方式。

个案社会工作导论
¥66.00
在本书中,里士满认为个人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关系是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地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她所提出的社会个案工作相对于严格的心理学方法来说,更加注重对社会环境的考察。她相信家庭或个人所呈现出的问题,首先需要从个人和家庭方面人手,之后再考察与之紧密联系的亲属、学校、宗教以及工作等社会资源,*后才需要考察社区和政府针对个人或家庭的相关救助规定,从而来决定如何帮助个人与家庭调整和改善其生活状况。本书也是对费勒克斯讷(Abraham Flexner)在1915年发表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吗”的学术报告的重要回应。

婚姻与国家:基于美国婚姻法实施的田野调查
¥98.00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覆盖面甚广的调研,涉及百年前美国30个州的96个城镇。本书的研究团队历经近10年,行了数以千计的现场调研与访谈,从结婚许可证制度、婚姻的社会现象、结婚仪式、监管与执法四个方面,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婚姻制度状况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全面适度,辅之大量的真实访谈记录及案例,帮助读者以更贴近、更有趣、更容易的方式来全面了解美国的婚姻制度。本书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8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56.01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社会公平正义,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本报告围绕影响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若干突出问题行了调查分析,总结成就,分析问题,并在汇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本报告由一个总报告、十二个子报告和一个附录构成。

基因的故事:基因传+自私的基因(套装共2册)
¥93.60
基因的故事(套装共2册)》包含了基因相关的两册重磅作品《基因传》和《自私的基因》。 《基因传》内容简介: 在整个20世纪,有三项颠覆性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把人类社会引领到新的历史阶段:“原子”的发现带来物理学的革命,“字节”的发现带来互联网的革命,“基因”的发现带来生物学的革命。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奥秘,人类的病理、行为、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完成了全部人类基因的比对与测序工作,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 《基因传》罕见地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基因传》也是一部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 《基因传》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纠葛,有历史进退,《基因传》是一部有温度的、叙事高超的科普通识读物。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限接近生命的真相,当我们能够掌控和改造人类基因时,“人类”的概念也许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后人类时代正在来临。 《基因传》所讲的故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基因传》出版后,迅速高居亚马逊榜单,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年度好书。2010年,穆克吉的《众病之王:癌症传》详尽记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历史,出版后获得普利策文学奖,但是这本书不反映癌症病变之前生命的常态。如果癌症是人类身体发生病变之后的魔鬼,那么是何种力量在此之前维系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呢?作者在癌症研究过程中意识到,只有了解事物的正反两面才能深刻领悟其内在机制,于是,在探究常态与遗传奥秘的过程中,作者创作了另一部更加深入人类命运源头和颠覆生命认知的著作——《基因传》。《癌症传》讲的是生命的病态,《基因传》讲的是生命的常态,因此《基因传》可以被视为《癌症传》的前传。 《自私的基因》内容简介: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自私的基因》出版之后,在社会各界引发了重大争议。本书为40周年增订版,在30周年版的基础上,新增道金斯对于这些争议的回应,共计6万余字,主要探讨了人们在基因决定论、基因选择论,以及基因适应性上存在的普遍误解,进而从基因的视角正确理解生命及其意义,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对于“自私的基因”的经典论述,形成这本特别的“延伸的”40周年增订版《自私的基因》。


贫民中的友善探访:慈善工作者手册
¥34.32
书中通过对友善探访员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出针对贫困的慈善工作,友善探访员需要着重关注养家糊口的人、家庭主妇、儿童、家庭、支出和储蓄、娱乐、救济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通过探访调查,本书为当时从事慈善救助工作的人们在促贫困家庭成员改变、提升贫困家庭能力、改善贫困社区环境等方面提供了具体而实用的工作指导。本书不仅是慈善组织工作中友善探访员的重要工作指引,亦是里士满从整体环境考察贫困成因并提供帮助的初步探索。在本书中,从慈善工作者到慈善探访员,再到友善探访员,在不断变化的工作者身上可以逐渐看到社会工作者的影子。

迈向2030:中国公共服务现代化(领导干部悦读坊)
¥34.24
由中国人民大学董克用、魏娜两位教授主编的《迈向2030:中国公共服务现代化》一书,是一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探索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实现路径和发展方向的著作。本书在对2030年中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行预测的基础上,描绘了2030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的蓝图,并对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社会服务这五个重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本书强调,我们应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现代化的公共服务组织,以及专业、法治、负责和具有回应性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方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为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